“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
——以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单元为例

2022-11-24 17:58何军科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评价

何军科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金山学校,陕西 咸阳)

本文积极贯彻“双减”方针,依据地理学科要求,结合初中生现状与学情,以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单元为例,通过实践探讨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使“双减”政策在学生作业中落地生根。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教育改革和课堂革命提出根本要求。“双减”是国家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拥有饱满的生命活力做出的重大决策。主要通过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措施,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缓解教育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进行课堂革命,减少作业总量,杜绝机械性作业训练,改变作业布置形式,拓宽作业训练渠道,建立正确可行的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改善教育生态环境,培育健全的时代新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优化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直指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针对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提出新要求、高标准,实行课堂革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的自身基础、成长环境和认知规律,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引领互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量布置课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思维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学习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潜移默化以及思维、智能的全面发展,为新时代培养合格公民,为人们终身生活奠定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认真领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意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如在学习人教版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单元时,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根据两节教学内容,要达到减负增效,就必须精讲精练,优化作业设计,合理分层布置作业,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体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生经过习题训练和完成作业,既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巩固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习题训练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能力,也检测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更为可贵的是,教师通过学生练习,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分析课堂教学问题;通过批改作业还可以反馈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迁移、理解和运用的程度,从而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方式,并制订科学的预案和对策。

二、作业设计原则

地理课程是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三大理念。“双减”背景下,高站位、高标准、大视野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学科体系,在优化教学育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依据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依据地理基础性和育人功能,立足地理知识、能力在课程中的分布阶段,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巩固与提升,总体上作业设计要坚持时间性、趣味性、生活化原则。

(一)时间性原则

根据“双减”要求,国家明确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难度和时长。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地理学科不超过10分钟,在校内必须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趣味性原则

少年儿童受生活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接触了解的知识必定有限。设计趣味性的练习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勇于观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通过练习,在趣味性的话题中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如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第二课时“海陆的变迁”可以引出:喜马拉雅山脉、太行山脉发现了鱼和海螺等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道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又提出大西洋两岸陆地轮廓基本吻合,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有规律,请解释原因。还可以利用有趣的地理现象、谜语、地名、传说、故事、历史人物等设计趣味的“板块构造学说”习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趣的培养。

(三)生活化原则

地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地理思想。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只有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才能让他们觉得学习地理有趣、有用。

1.情境生活化

将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地理作业,学生易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20世纪初我国许多爱国青年学生去欧洲求学深造,阅读地图说出:从中国上海出发,沿途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方可到达英国伦敦。

2.实例生活化

要善于随时捕捉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适时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其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接受地理、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医院病床上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在生活中你能用哪些事实和证据说明此观点。这种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现象、认识世界、学习知识。

3.活动生活化

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利用地图练习、图片观察、图像分析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探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活动促思维,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益”的理念。如了解地球“海陆面积”后,可以设计“地球”与“水球”的学生小组辩论作业,这样的专题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地球海陆的认识,使他们真正懂得人类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认识过程得出正确结论,来之不易,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探索精神。也可以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活动游戏,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三、作业分层布置

人具有差异性,每个人的遗传、社会和生活环境不同,自我接受事物能力和学习效果差异也较大,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明确完成作业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另一种有效途径。布置作业前,要知学情,摸准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年龄特征和能力储备,选择合适的目标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形式,设置学生必做、选做和项目式活动作业。

(一)“基础类”人人必做

基础性“保底作业”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懂得的知识、必须具有的学科素养。面对认知水平和习惯有差异的个体,唤醒求知欲是关键,夯实基础,培养地理学科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优化作业,保证质量,控制数量,及时反馈课堂内容,进行全批全改,实现无缝教学与作业练习衔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面向未来。如地理常识性问题:了解地表海陆面积比例,知道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懂得火山、地震的预防和自救措施等。

(二)“应用类”自主选择

基于教学巩固应用,开发多维训练形式。就作业形式而言,不仅有语言描述、模拟演示、图表阅读和书面作业等,还包括与学习相关的课堂实验和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等。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训练目标,设计情境化、生活化的多种作业形式,供学生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如在学习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第一部分“大洲和大洋”后,可以设计如下四种作业:(1)在地球仪或两半球图上,指出麦哲伦团队环球旅行的路线,并说明经过的大洲、大洋。(2)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一笔画出世界七大洲分布轮廓图。(3)用剪刀做七个小纸片代表大洲,拼出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看看谁的速度快。(4)拿一张纸,在上面画出亚洲轮廓图,并写出与周围大洲的洲界和大洋名称等。这样同一训练内容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可选择作业”遵循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习惯能力,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发展了学科综合思维,进而实现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项目式”鼓励参与

主题项目式作业,注重训练学生知识能力、综合运用、素养提升,更多的是隐性成长因素的积淀,属于长效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作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性和创造性,也称开放性作业,包括知识竞赛、收听天气预报、绘制世界大洲轮廓图、地图拼图游戏、野外考察等生活体验实践性作业。如世界地理“陆地与海洋”第一部分“大洲和大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动手绘图、拼图,去探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洲界及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玩转地球”,运用观察、对比、描述等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自选材料,动手操作、模拟演示“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学说”观点,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种设计不同的训练情境,构建基本的“三个课堂”方案,自主选择社团活动或参与社会调查等,实现教育要素的整合和科学配置,实现教育内容的时空环境优化组合,实现教育管理与组织体系的深度融通。

四、作业评价方式

面对有个性、发展各异的学生,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参与态度、参与热情、自学习惯、思维方式等隐性成长的过程评价。培养全体学生显性知识能力、隐性情感态度和双向素养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跳出“分数”评价的单一手段,开辟多元手段,呈现多样结果,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要努力提升训练维度,优化创新作业形式,分层设计作业类型,创新多元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和激励形式,减负增效,减量提质。

(一)规范作业管理

教师必须根据学情精心设计并优化作业。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容量上考虑时间性和差异性,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改变单一的文字作业形式,提倡布置实践类、动手类、选做类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明确提出布置作业前教师先将作业做一遍,以中等学生完成时间为度,将预计完成时间写入“作业设计”栏。明确提出“不让作业出校门”,确定作业指导答疑时间,利用午间休息和下午延时段,由学科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辅导,力争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回家后进行阅读、运动、实践性活动,以减轻作业负担,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和应用能力。学校定期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以发现作业改进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确保作业质量。

(二)健全评价方式

评价要量力而行,重在疏导激励。评价可以采用展演比赛评价、参与比较、网络分享过程和成果等方式,使用符号图形、文字评语等级相结合,采用过程积分累积晋级,或他人评定表彰等形式。激励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或活动体验仪式感,通过参与过程增强学生看齐意识、协调能力、规划能力和自觉行动力,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拓宽评价渠道,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参与,鼓励小组互相平分,人人当评委。丰富评价手段,使课堂教学、作业完成、项目活动贯通“三个课堂”,成效评价贯通课内、课外,针对评价旨在激励,重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默会求进,学习内化育人,知识能力提升,生命逐渐成长,精神价值温养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评价结果科学

改善结果性评价,丰富过程性评价,增加多元性评价。综合评定每一位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有些项目可以多次完成,让学生在成长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获得感,让每一位学生具有出彩的机会与可能,从中能体会到参与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双减”下高质轻负地教学,把时间、健康还给学生,把方法、能力授予学生,尽力搭建学生成长平台,让“双减”新政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落实见效。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评价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