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2022-11-24 17:58:35王琴琴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革新观念双减

王琴琴

(甘肃省临夏市第一中学,甘肃 临夏)

以初中音乐课程为例,展开相应的新形式教学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初中生本身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若能够充分将教学思想、内容传达给学生,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便能得到有效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于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使课程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即其能够充分促进当前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使课程本身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要切实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还需对当前课程的开展现状与不足加以详细分析,从而明确后续课程革新的方向,进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革新目的。

一、当前初中音乐课程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了解当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整体现状与不足,是促进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全面化认知的一项重要途径,也是为后续课程革新提供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多数初中音乐课堂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相对常见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课程与课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当前的课程开展现状来看,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从而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稍显不足。教师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提出相对明确且严苛的要求,为切实达成这一目标,学校与教师便都会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数、英等“主科”教学上,所以音乐、美术等“辅助”性学科受重视程度自然有所不足。虽然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推动下,素质教育已经逐步推广到各阶段教学之中,但毕竟其本身的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数经验相对充足的教师本身的应试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进而导致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效率依旧存在着发展不足等问题。

(二)相对固化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所以课程的整体开展形式也难免会存在相对“固化”且“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音乐课程本身的“重要性”不受重视,所以它在综合课程中的占比就不高,而且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之中,还会有部分主科教师因教学时长不足而占用音乐课程时间,这就使初中音乐课程的整体教学时长受限。所以教师要想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便会选择相对“高效”的“灌输式”手段展开理论内容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相对来说枯燥一些,自然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本身的固化教学思想也是导致当前课程开展难以得到更为充分发展与革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当前大多数初中的音乐课程教学形式都比较单一,如一节课时间全部应用在音乐赏析上,或整节课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同一首歌曲的演唱等。这种相对固化且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材内容相对单薄,难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知识储备

除上述两点不足之外,从课堂上知识内容储备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教材内容单薄、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内容拓展等问题。因为当前大部分的初中音乐教学都是以书本教材为基础,教师也没有拓展别的课程资源,所以整体课堂中的教学资源难免会相对短缺。种种因素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且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二、“双减”政策下革新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

通过对当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教师应该已经意识到后续课程开展的具体方向,如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等,但要切实做到以上几点,教师还需从以下角度开展更为全面的音乐课程教学研究,进而达到教学革新的目的。

(一)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提高音乐课后服务的教学占比

教师要在“双减”政策下践行初中音乐课程的全面发展与革新,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认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学生本身的综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不断研究“双减”这一政策,充分认识到这一政策对学校以及教师所提出的教学新要求,之后再以此为依据完成更为高效的音乐课后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之中得到更为有效的学习与复习机会,提高对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增强自身对教育行业发展的敏感性,利用互联网等载体完善自身的教学认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随之提高音乐课后服务的整体教学占比。

(二)将课后服务与舞台展演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学探究

“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利用更为轻松、自由的教学手段,完成对学生课上、课下的相关教学,同时给学生日常学习减压、减负,并强化其本身知识能力和生活实践。对此,教师便可以尝试将课后服务与舞台相关展演相结合,丰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探究环节与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完成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相关音乐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以利用相应的课后服务环节,引导学生共同组织、彩排一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舞台展演……这样的课后辅助教学形式,一方面能够充分依托先前的作业或预习等课下准备,将课程内容以更具趣味性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通过彼此间的分析、探讨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析,强化学生本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的自由性、自主性发展也将得到充分激发,而教师在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较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舞台展演指导,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这对进一步强化学生音乐学习探究能力、完善其本身的综合能力也将起到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

(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舞台展演的热情

单纯的理论教学形式下,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课程的趣味性也将难以保证,这样的课程开展形式并不契合“双减”的相关要求。而脱离理论内容的实践练习,往往也难以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认知、艺术审美,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课程革新时,就不妨尝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加以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掌握相对完善的理论认知的同时,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舞台展演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审美认知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将课程之中所涉及的部分“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不同形式的音乐表达优先传达给学生,进而保证他们能够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学习认知,之后再投入课后学习之中,组织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练习,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开展对课程内容相应文化内涵的分析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革新,一方面能够保证提高学生本身的课程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心态完成基础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够切实强化学生本身的舞台展演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也能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要切实在“双减”政策下对初中音乐课程加以全面化革新,并利用新形式的教学手段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强化学生本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充分了解当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整体现状与不足,保证为后续的课程教学革新提供明确方向。而后续音乐课程教学的新形式展开,教师便可以主要围绕转变自身观念、完善课后服务、创设舞台展演实践机会这几个核心要点出发,促进新形式教学的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革新观念双减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 01:21:16
复旧运转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32
健康观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