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农业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实践

2022-11-24 15:53马振玲刘娜刘薇程琨赵月郑文明
化工管理 2022年30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师应思政

马振玲,刘娜,刘薇,程琨,赵月,郑文明

(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0 引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课程思政”这一创新概念得以被提出。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会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一致的价值指向,而两者的实现方式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大高校、广大教师、所有学科专业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4]。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5]。细胞生物学作为农业院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深入探索、实践并提炼其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科学内涵,将课程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建设中。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内涵,如科学伦理、生命价值观、科学思辨、集体意识、科学梦想等。高校应重视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重塑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融合,这将有利于培养生物类专业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激发他们科技报国的热情。

1 重视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引领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自2020年起,省教育厅办公室开展了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在课程思政样板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方面设立教学工程项目,为各专业课程思政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支持。高校应高度重视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校应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设立课程思政相关教学项目,建立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线上线下教学平台,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做到门门课程有德育。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一项长远性的工作,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竞赛等方式,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以点带面,营造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优秀课程思政教师讲授公开课,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以此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增强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项目得以落实的第一推动者,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师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与能力[6]。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校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理念扎根心中,做到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实现从“教书匠”到“大先生”的转变。细胞生物学课程组教师应积极组建课程思政团队,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组织,通过深入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紧跟科学前沿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参加学科研讨,深入挖掘科学事件背后的故事及德育内涵。教师要把握并改善考核模式,通过课上组织话题讨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和课下查阅文献、分享科学前沿案例等过程性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师应减少期末考试内容中死记硬背题目、降低客观题比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对学科热点的分析能力以及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应把握专业课教学主战场,利用好课堂主渠道,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 重塑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基础。课程思政要通过构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重塑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制教育以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认知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细胞生物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并提升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意识。

(1)知识目标

通过细胞生物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细胞骨架、细胞核等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死亡等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过程及调控机制以及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还需要了解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等。

(2)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具备一定设计实验、实施试验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总结实验数据、思考分析、解决科学问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基本能够独立进行细胞生物学专业的科研。

(3)德育目标

在涵盖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课程教学目标还应融入思政元素、加入育德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对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进行启发和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端正品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等。树立德育目标,能培养学生拥有更扎实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从专业学习中真正受益、终生受益。

3 课程思政内容的合理融合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额外增加教学任务,而是立足于专业知识,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内涵。生物学专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细胞生物学作为理学类专业课程,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本科生正确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农业院校开展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师要结合农业院校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引导学生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的社会理论,并把这些理论和具体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引导、类比启发、讨论发言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涉及到科学家的科研素质、科学精神以及为国家所作贡献等方面,课程组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达到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目的。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对象是农业院校大三学生,他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专业方向和需求而展开,需要在专业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根据学习兴趣探索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经过前两学年的适应期、迷茫调整期和立志奋斗期,多数大三学生在第三学年能够审视和认识自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认知能力,对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是多维性的,在大三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经常听到、看到和原来接触过的知识和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择业观。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章节的理论实际,积极挖掘并融合德育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下文将利用3个不同章节的课程思政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1)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案例描述: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而抑癌基因是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当今社会存在太多的诱惑,总是以其迷人的一面引诱青少年渐渐远离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干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像癌基因一样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病变,对自身和社会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大学生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在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癌细胞的基本特征,理解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肿瘤的起因与发生过程;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独立的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思政方面,课程应传递健康理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演示PPT、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引起癌症的内因。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应揭示:癌症的发生一般并不只源于单一基因的突变,而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致癌突变的累积结果。教师应带领学生讨论常见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哪些,并讲解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原理。最后教师应进行总结: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而抑癌基因是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

(2)通过“Hayflick界限”了解细胞衰老

案例描述:细胞的复制能力在生物学研究史上曾引发广泛争议。早在1881年,Weismann提出有机体终将死亡,细胞凭借分裂来增加数量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一观点受到诺奖获得者Carrel的挑战,Carrel认为,体外培养的细胞是能够永生不死的,如果停止增殖是因为培养条件不再适宜。Hayflick最终通过设计实验提出了细胞水平上的“衰老”现象。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在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细胞衰老的概念,细胞衰老的表征和细胞结构变化,以及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独立的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思政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挑战学科前沿的勇气,培育学生热爱科学事业的品质,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衰老现象,珍惜有限的生命,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当下的宝贵时光。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演示PPT、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生物“长生不老”的可能性。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强调Hayflick界限表明细胞停止分裂是由细胞自身决定的,同时与学生讨论并讲解衰老细胞特征,即生长停滞、细胞停止分裂与β-半乳糖苷酶活化。最后教师应进行总结:细胞衰老一般指复制衰老,即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后便会停止生长,衰老细胞的形态以及生理代谢活动会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的社会联系——细胞连接

案例描述:在多细胞生物体中,没有哪个细胞是孤立的,他们通过细胞通讯、细胞黏着、细胞连接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细胞社会。同样,人类个体组成了人类社会,在社会的发展中,没有哪个个体是孤立的。因此,个体要有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小到集体,大到国家的发展都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前进。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在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细胞间连接的基本概念,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的组织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机制。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独立的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思政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深入讲解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演示PPT、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导入中,教师应介绍多细胞生物构成细胞社会的方式,并在讲授中介绍细胞连接的具体分类,即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细胞连接受到破坏后会引起哪些疾病,随后分析细胞连接在细胞通讯中的功能。最后教师应进行总结:细胞连接是细胞社会性的结构基础。

4 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实践中,课程组教师应在教学大纲制定中突出思政课程的内容,在原有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加入德育目标,注重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水平,及时把握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及最新科研成果,将细胞生物学课程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但是在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的实践探索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首先,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岛效应”,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某些课堂教学未能完美地融合德育元素,仅是生硬地将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出现简单的“课程+思政”现象,未能呈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果。其次,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相比传统的考核模式,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虽然增加了课堂话题讨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查阅文献、科学前沿案例分享等过程性考核方式,但涉及思政元素的过程性考核难以量化。

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及建设是一件具有基础性、长远性且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注重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把握最新科研进展及时事政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科研故事、网络、社会时事等多方面发掘细胞生物学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追求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有机融合,结合前沿贯穿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参与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产生于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背景下,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三全育人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有效途径。细胞生物学作为农学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开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高校从学校政策、组织形式、教师自身等层面进行引领,重塑细胞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将细胞生物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德育元素巧妙、有机且合理地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课堂教学缺乏与思政内容融合的逻辑性,未能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无缝融合。专业课教师需要结合专业课实际情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德育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师应思政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