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强,曹 瑞
(1.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实验小学,甘肃 平凉;2.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小学,甘肃 平凉)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减轻义务教育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训练的负担工作中,应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准确对“双减”政策进行解读。从学校的组织实施层面来看,要将“双减”政策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在开展的延时服务中,不同内容科目的兴趣课程最受学生欢迎,也受到家长关注。所以,“双减”是民心工程,其要求学校在师资培训、课程开设、组织管理等方面要同步跟进,从延时服务的初步构思、框架设计,到调整优化,再到创出特色,有序推进,以切实的行动做好服务。
可采取“1+2+N”的体系,其中“1”代表的是基础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固本,二是培优,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或是自习时间开展答疑等,强化日常学习。“2”代表的是艺术及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应获得一个或两个运动及艺术特长。“N”代表的是科技及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如创客及国学等课程。可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置订单式课程列表,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并且实行学生自愿报名,借助因材施教等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首先,在“学习时刻”,应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作业看作美好的事情。对学生实施鼓励,尽量让他们在学校做完作业,并让各学科教师分别看护,同时对存在一定需求的学生开展辅导,培育其优秀的思维及作业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应对作业总量及作业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建立科学的作业模式,其中应包含基本作业,外加弹性及实践作业,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升作业的层次性及可选择性,从而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在开展实践类及探究类活动时,应对学困生实行“管饱”,同时也保证学优生“吃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做作业变成期待的事情。
其次,在“自主时刻”,可利用体育、美育实现学生技能的提升。对教师、家长及网络等资源进行全面挖掘及整合,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继承及弘扬优秀文化,实现多元智能化发展,有效增强创造力,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设置能促进其多样化发展的课后服务课程,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体育及艺术方面的社团课程,其中体育课程可包括篮球及排球等,艺术类课程可包括舞蹈、合唱及画画等,将体育、美育当成关键的载体,进一步促进课后服务课程的科学设置。
最后,在“温馨时刻”,应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相应的发展路径。想要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可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其中包括篮球等实践课程、沙龙等心理疏导课程、创客等创新课程以及书法绘画等人文课程。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主题式课程等进行,或是基于体验式及参与式跨学科活动,培育其优秀的学习习惯以及综合素养。
对于学校来说,应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校外课程,促使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欢乐,夯实知识的积累,强化其艺术熏陶,从而推动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把课后服务项目的建设当成教研工作的关键内容,并将其与学校特色课程进行融合,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融合。就学科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应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找出教学困惑,对教学思路进行科学调整,提升课堂效率。对音、体、美教师而言,可通过课后服务时间,组织与该专业有关的活动,并进行实践教研工作,可聘请校外专家到校开展培训,进一步丰富教学体验及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媒介平台,开展免费线上学习,借助国家或是地方的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平台,同时免费为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多学科学习资源。
第一,设置课后服务时间。可把学生的午休时间以及放学之后的时间归为课后服务范围,建议每天的服务时间应在两小时以上。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家长,可将课后服务延时至下午六点,这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第二,对课后服务加以规范,保证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坚持为家长排忧解难的原则,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并且也应秉持自愿及免费的原则,让学生进行组织,由班级完成汇总工作,开展分组学习,并强化这一过程的监督,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介绍该学期的课后服务内容及时间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积极加入其中,把存在需求的学生纳入其中,从而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第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进行课后服务的教师开展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工作,把服务工作质量等设置成教职工评价的指标,并同评先树优及职称评定等联系起来,从而全面增强教职工的服务热情。
在日后工作中,学校也应持续增强管理服务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增加课程资源,完善多元课程评价,进一步实现工作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切实提高活动成效,增加办学满意度,构建生动的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