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翠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中寨小学,甘肃 岷县)
小学作文成绩在考试中占据分值较大,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语句衔接不连贯,难以写出内容丰富且语句生动的文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随文练笔。随文练笔是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根据文章内容开展相关话题的写作表达,随文练笔不仅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还培养了学生练笔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总结出随文练笔的写作规律。本文所说的随文练笔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挖掘阅读素材,同时把写作融入阅读教学中,全面进行锻炼,促进学生以学促写,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发现句中的语法错误并督促学生改正,只有二者相互融合协同开展,才能使学生获得收益最大化。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一致认为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于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就是寻找文章的练笔点,包括文章立意、篇章脉络、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这是教师备课践行了新课改标准,即从理念层面得到完美规划。但是,教师回到教学生活的主战场,将备课内容实施到课堂时,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想存在偏差——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练笔时间太少。教师在实施随文练笔时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分析原因往往在于语文阅读课程本身的特点。随文练笔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课程的最后十分钟,如果给学生预留出过多的时间,则学生难以在十分钟内完成,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临近下课时教师往往会让一两个学生来交流练笔成果,教师的匆忙且无次序性在这个时刻初见端倪。此时的随笔交流只是部分学生的展示,无法让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进步。
当下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在这一环节通常会对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将其详情向其他同学展示,促使其他学生能学习优等生的先进经验。但是语文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而是使用“你写得很好”“文章很有情感”等敷衍性评价来代替。这种评价内容显然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也无法从这样的评价中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部分学校因为学生读书数量偏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学校差异也很大。对课文的认识、体会也停留在最表层,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独到的体会,发现有个别学生就等着别的学生发言之后再写,别的学生讲了什么他就写什么。这或许是因为他对文字的领悟还不够,对此类学生怎样培养还需研究。此外片段式随文练笔的篇幅相对简单,且难度也较小,学生很容易练习,但如果要连缀为一篇,许多学生仍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不少老师因为过分偏袒随文小练笔,还没对文章加以深度研究,就理所当然地圈定了课堂的随文小练笔价值点,导致学生在进行随文小练笔时也没选准着力点,除了耗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外,还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如在教学《桥》时,一名教师在课堂结尾环节引用了自己故乡的一座名桥,并要求学生按照小学课文中的方法来说明这座名桥。但如此一来,学生所着力写的文章维度倒是十分多样,描述结构的有之,描述形式的有之,描述历史事件的也有之。但很显然,由于教师并没有对课本中的范例课文的描写价值点加以深刻探索与钻研,因此结尾设置的随文练笔在教师的理解中,只是单纯的“以桥写桥”形式的机械翻版,也就彻底偏离了文章的内部情景,其练笔成效可想而知。
以读促写,首先要大量看书,大量看书也就是多读书,在课堂中,教师应细心挖掘教材,指导学生精心品析字词,并有感情地正确诵读,同时掌握了作者考察事件、剖析事件、以表情达意的思维方式。经过诵读,学生基本掌握了作者如何选择、组材,如何确定故事中心,如何遣词造句。而随着课题探究的开展,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习惯:在诵读文本时能仔细认真,勤思多想,读后再思考,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儿。不但从内涵、思想真挚情感上思考,还要从写作技巧上思考。学生经过琢磨嚼吃,逐渐获得了较好的成效,进而逐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俗语说“看书破万卷,落笔如有神”,讲的也正是这种事理。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学生也就能更灵巧地运用到作文上。
广泛读书,才能为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就初步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为读引路。“怎样在学校语文课阅读中完成随文练笔的锻炼”正是这样,只有时常动笔,不断使用、不断摸索,才能逐渐克服障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作文中,从不会到会,从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因为我们不少中小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淡薄,认识面狭窄,家庭语言环境不佳,读写能力较弱,写作水平低下,而且传统文化信息来源也非常有限,终日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校园生活已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生存空间、读书生存空间、想象生存空间。为了使每个学生有好内容可写,教师应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有规划、有系统地进行随文练笔,精心设计,刻意布置好随文小练笔点,不求太多,我们致力于有序的词段、词句、文章练习,重点的文章练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续写课文片段、改写古诗词、想象片段等,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由念到写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读书中的不足,为读引路,并逐渐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应以篇章教学为重点。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到方法习得、思维开拓上,并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创造的机会。如充分发掘课本中的作文练习点,内容主要涉及语句表达、段落结构、开篇结尾、过渡照应、联想等,并引导学生开展仿写训练。让他们逐步掌握一些基本写作知识,从而具备了相应的作文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在协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剖析文中的写作特点,并把这一写作特点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努力做到创新思维,写出特色、写出个性。另外,把握各单位课文教学的紧密联系点,以启迪学生“同中存异”,学构成、学选择,在“课文教学”的影响下完成自己的知识。
小学生大都有很强的动作模仿能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意识到他们的这一性格特点,并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改变。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经典的文章内容,是小学生进行仿写的最佳素材。在随文练笔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从文中的典型片段开始,引导学员根据典型片段的结构和使用技能进行模仿,并引导学生展开随文练笔。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课文的内容,随后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昆虫如蚂蚁、蝉等进行观察,并按照《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使学生能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有效促进自身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对学生的情感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校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的情感内容出发,指导学生开展随文小练笔,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满足。如在《精卫填海》中,这篇文章就着重描写了精卫的不屈表现,并抒发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战胜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意志和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由此,教师以此来为学生拓展其他表达不畏艰难的传说故事,并让学生根据这些故事素材进行改写,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指导,训练学生把自身的情感内容赋予文字的力量,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与情感表达更丰富多彩,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得以充分调动。
课文中常常有作者会在写作过程中为读者留下一定的空间,用以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后续发展展开联想,从而使文章的可读性得到提高,并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随文练笔中,教师也可利用这种留白法来设置随文小练笔内容,并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留白加以补写,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扩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思维、锻炼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随文练笔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明确文章的主旨,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思考,并根据思考的结果完成写作,从而提高作品质量。例如,在《出塞》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边关将士的生活与职责。因此,教师也可让学生以这首诗为基础进行扩写,从而做好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指导,并促使学生爱国意识的产生,进而让学生作品的情感更丰富。通过扩写,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入,对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直观。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