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红
语文是初中阶段基础性课程之一,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而且使初中生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是关键,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累积一定的课外知识,增长学生见识,扩大视野,为提高其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若将其予以细化分析,开展阅读的原因在于阅读给写作奠定了基础条件,海量阅读能够让学生对一定量的字、词有所认识,包括认识生僻字的常见表达方式及词组用法,掌握一定的句式表达方式,对通篇文章的结构形式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以内部言语构成为手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课外阅读运用到初中语文作文中,可增强初中生的写作热情,通过不断地读课外文章,与课外语言文字进行接触,使学生掌握更多词汇、语言的运用。在写作文的同时,学生会“迫不及待”将所学词句运用到作文中,进而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如: 初中生在课外阅读中,喜欢童话、寓言等充满童趣的文章,这与初中生的特点与爱好相同,可区别于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加强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写作热情。
确定写作内容是写作的基础环节。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能力,则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点滴训练,事实上这也是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的关键点之一。阅读是通过文字了解内容,而作文是由作者确定写作内容后,用文字生动形象地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表达的一类语言陈述方式。学生在阅读中广泛地学习到阅读内容中言语运用的技巧,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的思维过程。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将会以充足的知识储备完成写作,降低了作文写作的难度,提升了写作水平。经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初中生对课本中的课文兴趣不高,对课外读物兴趣较高,而课外阅读可为学生提供海量的阅读内容,激发初中生阅读兴趣,促使初中生积极探究知识道理,增加其阅读兴趣和阅读量。
课外阅读包含丰富知识,可增长初中生的见识,提升其文字感知能力,实现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时,在写作练习方面,课外读物可为初中生积累素材。当初中生在课外读物中看到描写人或事物的词语,进而在脑海中形成印象,写作时将其转化为自身素材,引导初中生积累到不同层面的素材,使其了解到课本之外的知识点,掌握更多写作技巧。课外阅读中,学生可对相关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寻找更多文章布局方式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优化作文结构。
语文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阅读文本的层次、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生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能从不同类型、层次的阅读作品中增长见识,进而逐渐形成独特见解,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从中也能对学生为人处世与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初中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一些文史哲方向的课外阅读,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或哲理,以及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阅读、古诗词文集等,能促使学生对文化、世界产生一定的认识。
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及写作的主动意识。传统教学中,初中语文存在“刻板”“固定”现象,教师往往只教学课本知识,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在被迫地“读”或“写”,只是初中生学习压力增大,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逆反,不利于其在阅读、写作训练中成长,失去主动阅读意识;同时,学生的写作技巧与素材积累不足,降低了初中生的课堂写作积极性,认为写作只是应付教师的作业与考试,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也难以提高注意力,使其失去了主动写作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初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初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责任心也明显提高,但部分教师依旧存在“划水”现象。这些教师认为,初中语文教授的内容都是基础性知识,学生学会即可,没必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创新学习,自然会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学做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升,甚至会为学生带来一定语言及逻辑上的消极引导。其次,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只能教授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对作文教学的理解与分析不够,致使课堂效率不高,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
因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因此学生的作文训练存在一定不足,阻碍了其基础能力的发展,导致课外阅读融入初中生的语文作文中,存在学生不会读、不理解的现象,致使学生能力不足,加上初中生生活经验与人生经历不足,致使其在写作文时缺乏写作素材,难以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课内学习,保证学生对课本内容充分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课外学习则可通过海量阅读课外书本内容来实现,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课外练习写作,在“课内学习—课外阅读—课外写作练习”多模块环节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可得以充分提升。具体细化实践方式如下:
可供选择的课外读物选取途径共包括以下几点:1.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读物;2.结合学生个人阅读喜好,推荐相应难度水平的读物;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容,推荐与民族素养相关的读物;4.结合课外活动内容,介绍与社会实践相关的读物;5.结合竞赛内容,推荐与大赛有关的读物。
初中学生思想、思维都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为保障课外阅读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按照课外阅读文本的性质确定阅读的方式,进而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根据读物对作文写作指导的价值不同,一般将读物内容分为重点精读与一般阅读两大领域。笔者所确定精读课外阅读方式包括涉及形势教育、写作练习、作文教学及讲读教学推荐的读物;而在之外的各类读物,可泛读,但需对其中有亮点的词语加以总结,由教师总结出其中的写作方法,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初中语文一般为基础知识,教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不加深学习,知识教学水平止步不前,对初中生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对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进行创新。同时加强班级建设,提高初中生的课外知识,增强初中生的拓展学习与创新能力。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应以初中生视角多读课外读物,选择具有教育意义、正确思想及价值观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在班级建设“读书角”,学生可在课外时间自由翻阅书籍,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带到教室中,与其他学生交换阅读,在提升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流、写作能力。在专业课程方面,教师应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教学能力,对教科书上的课文与知识点进行充分分析,不断改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对初中作文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对课内、课外读物进行分析理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1.创新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来源,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作文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加强其作文素材的储备,促使其掌握良好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
2.创设情境。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初中生在情境中加强阅读,充分发挥自身阅读情感因素,使其在写作时得以运用,提升作文的整体思想。
3.营造氛围。初中生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开发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引导初中生运用自身思维释放情感,加强其自主写作能力。
4.多元评价。无论是在选择课外阅读本文,还是判断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或接受程度,这些都需要用到评价工具。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教师可选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或三种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体现出评价过程的互动性、有效性。
教师应定期针对学生所阅读课外读物教材内容不同,在积累词汇的同时,认识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即通过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写作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课外写作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以学生的写作倾向及写作个性为特点,使学生主动选取写作方法,并做词汇准备、确定写作内容、选取写作题材及体系等领域细化内容。这样将会推动课外阅读的高质量开展。在日常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写作练习机会,使学生能及时地将课外阅读中所习得的写作技能及写作知识充分运用,扎实地获得写作技能并实际运用,反过来也将提升课内阅读的质量水平。
将课外阅读融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优化其作文结构。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结合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构建适合初中生学习能力的阅读环境,在满足课堂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再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理念,选取合适初中生的读物,以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