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俊华
(东营市胜利第十五中学 山东 东营 256600)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阅读教学策略更显得举足轻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渗透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细化文本内容和层次结构,使学生在逐字逐句阅读中领会文本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个目标,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研究提出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改革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转变传 统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多样化教 学方法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到阅读教学课堂中。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响应新课标教学需求,过度关注阅读方法。有的在朗读环节一味地追求“读”的方法积极采用齐读、伴读、轮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方法指导和引领,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感知,并未达到细读品位和赏读感悟的最终目标。有的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注重引导学生圈圈画画好词好句,然后给予解文释义,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理解了词句却没有深层次把握这样写的好处、目的。有的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把背诵课文、理解文本作为阅读的方法和目标,对文本缺少理解和感悟,导致阅读教学重形式过程,轻结果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资源也变得丰富多元。特别是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出于赚流量、牟利润等目的,无原则地迎合师生需求,教学资源内容变得全面具体,针对性强,基本上不用思考就可以找到现成的、标准的参考资料。同时,各种教材全解、语文宝典等参考书浩如烟海,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册。这些教学参考资料,不仅明确了文本重点难点,还提供了教学答案和教学建议,甚至将教师在教学中的每句话都详细呈现。参考资料在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同时,也导致部分教师文本理解能力逐渐下降,甚至一部分教师离开参考资料后会感到寸步难行,在阅读教学备课这一环节,通常会借助甚至依赖教学参考资料。这也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失去主观意识,甚至完全按照教学参考进行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省时省力,但是缺乏个性化特点,无法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阅读兴趣,最终导致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为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为学生划出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重复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对语文阅读的抗拒心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相比较其他学科,语文知识比较枯燥无趣,尤其在面对小学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且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将会拉低学生的整体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现状,改变教学思想,制定学习目标,有效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阅读兴趣可谓是阅读能力提升的第一要素,无兴趣之行为往往有敷衍了事之嫌。对于处于懵懂期的小学生来说,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其将阅读当作乐事,而非在教师监督下进行的学习任务,并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作教学重点,不仅要在教学中营造出以兴趣主导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兴趣,使其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知识一见如故,从而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方面,教师应植根课内,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以多媒体视频作为导入,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这个历史故事的阅读兴趣。之后,再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故事情节、思考人物特点。在学生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和点拨,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摸索课文,在阅读中找出课文的关键信息,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文章脉络,也可以通过合作共读的方式来读出课文的韵味。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
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我们对文章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分析研究。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条件是学生能掌握文本的整体意义,掌握文章的综合信息,而后站在作者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和结构,并通过细读文本掌握文章语言风格、词句内容、思想情感。如果没有整体上的感知,学生面对文本细读就会无从下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为了突出重点而直奔重点,为了理清脉络而从头到尾逐一分析文本,教师应从文本整体感知入手,再从文本细读上下功夫。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参考用书,重点进行关键语段的阅读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文中有关榕树描写内容,分析榕树的又大又美又茂盛。学生阅读后虽然能感受到榕树的美,认为“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但对文章表现的“自然美、生态美”理解不到位。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文本内在语言含义的深入分析,不利于学生切身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读文章,使学生掌握文本整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细化文本内容。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阅读文章内容,并为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以大榕树为鸟儿提供安逸的生存空间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段落存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掌握文章传达的情感,切身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丰富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富有活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提高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开展丰富的语文阅读活动,既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与阅读习惯。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发展。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挑选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的文本,并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完《开国大典》这一课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阅读观影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又如,讲完故事类文本后,组织学生开展故事讲述比赛或情境表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朗读比赛、经典诗文比赛等活动,并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对诗词进行合理改编,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满足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互动式课堂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并灵活运用到各种文本阅读中。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教材文本基础上适当拓展课外知识,是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想的重要措施,是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将文本细读与阅读拓展有效融合?一要在课内教学过程中,重视挖掘文本深度,使学生掌握细读技巧。引导学生将重点和难点内容标记到相关语句或段落的旁边,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为日后学生复习巩固提供便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通过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灵活运用细读方法。所谓“课内得法、课外获益”。教师需要在课内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基础水平进行分析,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例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尤金的《绿毛龟》,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需要结合课内细读方式,通过精读、慢读、细读、批注等方式,探究文章含义,汲取文章精华,从而提升文学素养。
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有效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各个学校的教师都应当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不断进行反思,找到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