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婷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中心学校,甘肃张掖 734099)
中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实际上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大门,绘画作品能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和感受,体现绘画与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教师有机整合中学美术教学和学生绘画心理学不仅有助于精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能相应科学地调整美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健全学生人格起着重大的积极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明晰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渗透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意义和措施,促使学生尽情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创造性思维和内在祈愿。
绘画心理学本质上属于艺术治疗的范畴,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通常包含着绘画者的思想活动和内在逻辑思维,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学生绘画心理学可以理解为通过绘画分析学生心理特点的学科。目前中学美术教学中还没有完全引入学生绘画心理学,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绘画心理学的认知还比较浅显,所以并没有广泛实践运用于美术教学改革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教育价值和优势。经过分析学情和实践调研学生绘画心理学理论,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以及对美的向往是学生的天性,但是当绘画变成一门学科课程,学生参与和创作的兴趣就会有所下降,中学美术学情就呈现出了这个特点和趋势。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绘画心理学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美术绘画创作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绘画作品分析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心理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布设富有新意的美术创意活动,学生无形中满足了心理和兴趣的双重需要,从而更加乐于在美术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绘画实际上属于一种心理投射测验,中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隐藏着学生画笔下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视域、促进学生心智发育的绝佳契机。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解读他们内在的心理活动,然后肯定学生通过画作创造性描述和表达的外部世界,促使学生获得富有成就感的创作体验,形成通过绘画交流和阐述内在逻辑的良好习惯,从而引领学生踊跃表达思想情感,让学生真正感知参与美术创作的乐趣。
绘画与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人格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中学生正处于构建人格的关键阶段,很多人格缺陷都会反映在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如某个学生绘画偏爱使用阴郁色调,那么他的人格可能会有焦虑、多愁善感等问题。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入学生绘画心理学可以精准掌握学生人格与心理上的负面成分,然后通过美术教学适时干预和开导,这样一来能够促进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二来有助于培植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些都能体现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教育价值。
通过分析学生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育价值可以发现学生绘画心理学的多种神奇功能,这些给教师革新中学美术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启示。创设情境是一种常用的美术教学方式,但创设情境的类型多种多样,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经验不多,教师如果不采用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美术情境,就很容易会产生反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基于学生绘画心理学创设美术情境,通过学生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心理特质确保美术情境精准衔接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具体有以下两种教学实践路径。
1.基于学生绘画心理学创设绘本故事情境。学生喜欢通过绘画描绘故事形象,这是学生心理表象和联想思维的体现,教师可以基于这个心理特质为学生创设绘本故事情境。如在美术绘画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预先甄选一部和课程内容有关的绘本故事,一边利用电子白板投屏给学生呈现绘本插画,一边通过情感、手势、动作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认真听完故事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最喜欢绘本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随即观察和列举插画的颜色并热烈阐述自己喜爱的故事人物:有的学生说喜欢人物的大眼睛,有的学生说喜欢人物的神态。教师肯定学生的反馈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发放画材,鼓励学生仿照绘本插画中的人物形象创作区别于插画人物动作、表情、服饰的作品,锻炼学生仿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教育作用[1]。
2.基于学生绘画心理学创设美术动画情境。学生绘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更倾向于创作卡通形式的作品,这反映了学生内在具有一定的防御心态或对真实的自我有所隐藏,教师基于这一点可以为学生创设美术动画情境。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在动画素材库中精心筛选和剪辑动画片段,使用电子白板投屏给学生播放图片视频等,学生看完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视频或者图片的内容吗?你觉得哪一帧画面最漂亮?”在学生描述和交流期间,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和引导学生,如学生描述视频内容之后表示其中某一帧画面最漂亮,教师可以追加引导语“能和老师分享一下原因吗?”学生可能会回答画面的色彩令人心情愉悦或画面中的人物生动、活泼等,这些都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勇于表现真实的自我,从而借助学生绘画心理学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2]。
活动化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学生绘画心理学的相关依据,科学设计美术活动的水平不高。学生的绘画作品中不但暗含着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思想和情绪感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性格、内在逻辑、行为特征和思维方式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导航人应当善于解析和倾听学生作品中的心理学语言,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质,策划适宜的绘画创作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意和互动探究能力,相关教学措施如下。
1.结合学生作品中的心理学语言策划绘画故事创编活动。教师解读学生绘画作品中的心理学语言时可以从人物画入手分析,如绘画人物时喜欢画一个特别大的头部却不画身体的学生通常都是富于想象力、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把人物头部画得适中或较小的学生可能较节制和压抑自己的创作、想象思维[3]。教师结合这些心理学语言可以策划开展绘画故事创编活动,如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或动画情境设计绘画创作任务“同学们,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人物形象,然后为人物创编一小段解说故事,最好和绘本、动画的情境有关联,咱们比一比看谁的人物画和故事最精彩。”学生参与绘画和故事创编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轮流启发学生,如学生画的人物张着嘴、手臂上扬,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你画的人物好像很高兴,什么事让他这么愉快?他张着嘴说了什么话?”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涌现更多图画词汇,画完之后也能创编出更有趣、更合乎逻辑的解说故事。
2.结合学生作品中的心理学语言策划小组合作绘画活动。中学生绘画以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搭配为主,教师应当加强解读学生这部分绘画心理学语言。从线条与心理上来说,学生作品的线条清晰、力度适宜,一般表示学生情绪稳定,线条模糊可能代表学生内心较压抑;从色彩与心理上来说,学生用色偏暖色调,表示学生性格热情、活泼,偏冷色调则体现了性格严谨、安静等特质,学生喜欢在绘画作品中搭配多种色彩通常比较乐观、善交际[4]。教师结合这些绘画心理学语言可以策划小组合作绘画活动,如教师可以把有运用不同线条和色彩习惯的学生以4-5 人为单位分配组建成小组,然后给学生发布不同主题的合作绘画任务,如游乐园、操场、街道等,引导各组学生合理安排绘画分工,如按照画中的事物分工,确定每个组员分别画哪个部分或按照画底稿、填色等分工,这样表现出不同的绘画心理、性格和行为特质的学生在合作绘画过程中就能实现创意思维和能力的优势互补。
中学是学生发展健全心智和人格的关键阶段,学生绘画心理学具有优越的艺术治疗效用,可以辅助美术教学持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健全程度。教师要立足学生绘画心理学的视角探查学生绘画中的负面心理元素,然后通过美术教学优化和沟通教育治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实施疏导教育,从而彰显中学美术应用学生绘画心理学的教育价值,相关实践措施如下。
1.明确学生绘画中的负面心理元素,调整美术教学方法。中学生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部分负面心理元素可以通过优化美术教学消除,如部分学生内向寡言、交际能力偏弱、缺乏安全感,他们画作的线条通常细到看不清、断断续续等,教师调整美术教学时可以多让学生创作一些含有太阳、房屋等事物的主题画,太阳象征热情、明朗,房屋能给人安全、温馨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展示几张阳光照耀房屋的范画,然后让学生模仿作画或自主创意,只要画作中含有太阳和房屋即可,指导学生加重连贯绘画线条以及大胆搭配色彩,这样通过外部事物和绘画训练的干预能有效解决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
2.剖析学生绘画中的人格缺陷部分,实施沟通、交流疏导。学生的绘画作品也会投射出心理和人格的缺陷,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的基础上还要辅以沟通、交流疏导。如学生在绘画时把人物的牙齿画得特别尖往往是因为不能稳定控制情绪,而在画人物时不画耳朵的学生人格可能较压抑,会反感他人给自己提出意见等。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和蔼地询问不给人物画耳朵的学生“同学,你能和老师说说不给人物画上耳朵的原因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忘记了/不喜欢听父母的唠叨/人物需要安静等”,此时教师再跟进疏导“如果这个小人没有耳朵就听不到很多美妙的声音了,父母的唠叨也是出自对于你们的关怀和爱护呀,有时候适当听听他人的意见对我们很有帮助。”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给人物添加上耳朵,潜移默化地补足学生的人格缺陷部分[5]。
从学生绘画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教师也应该适度优化中学美术教学的评价环节,绘画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出口,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呵护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乐于表达自我的个性品质,相关措施如下。
1.构建生生互动的评价模式。学生的绘画思维、心理语言表达方式和成人不同,学生之间更容易读懂对方的作品语言。如在完成一次绘画创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传阅绘画作品,发动学生反馈同学精彩的绘画构思,互相交流、借鉴绘画的灵感和创意,教师再指导学生根据吸取到的经验精细修改和润色自己的绘画作品,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阶段的心理需求,他们也会更加热衷于通过画作表达思想情感。
2.教师要采用赏识性评语。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总评时也应当基于学生绘画心理学多给予学生赏识性评语,如学生练习完绘画之后,教师可以评价“用色非常有风度、大胆,同学你的绘画表现力很强!色彩对比强烈,老师从你的画作中感受到了激情!”同时,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还可以在班级的艺术墙上张贴、展览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势必能驱动和激越学生自主创作的意愿,从而实现在美术教学评价阶段科学应用学生绘画心理学。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学生绘画心理学不仅有助于迎合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美术绘画的主动性,也能促进学生发展心智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思想情感,培植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此,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绘画心理学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情境,通过探查学生绘画作品的心理学语言以及负面心理元素策划适宜的绘画创作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疏导教育,同时结合学生绘画心理学优化美术教学评价,从而全面呵护中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乐于表达自我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