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文
(甘肃省古浪县第六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其中要求中小学在开展教育时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确保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掌握必备的运动技能,唤醒内在的运动兴趣,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等。这个要求与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旨在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调查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严重阻碍了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必须指向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精髓,也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虽然体育教材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但教师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把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调整、补充、创新教学内容等。在这种情况下,枯燥、单一的体育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初中体育教学的需求,导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制约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但部分初中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依然束缚在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中,常常把教学重点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课上,体育课时比较少,难以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受到这种育人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程并未受到重视,并未纳入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比较少,甚至一周只有一个课时。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部分体育教师并未足够重视体育教学,没有结合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等;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说,受到“以考试为导向”教学理念的束缚,学生常常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习文化科目,参与体育课堂的意愿和积极性都比较低。
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滞后,导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俨然成了“说教课、技术课、安全课”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体育课堂变成“技术课”,单纯讲解某一种体育技术,并未将其与学生之前学过的体育技能连贯起来,也忽视了体育背后蕴含的德育元素等,导致学生的体育课成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课堂。在这种相对比较苛刻、枯燥的体育学习模式下,学生难以从内心感悟体育学科的魅力,难以高效学习初中体育,也制约了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习惯[1]。
教学评价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状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学校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初中体育教师依然束缚在滞后的评价理念下,过分关注学生学习体育的结果,只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不够关注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养、体育能力的发展情况,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在实施评价的时候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都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的形式,忽视了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性。这种滞后的教学评价模式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也阻碍了学生落实学科素养。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具备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结果。基于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低效化的情况,教师必须从自身的观念出发,树立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必须肯定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体系,增加学校各个年级体育课时的比例,从课时上给予足够的保证。同时,学校还要增加资金支持,给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场所以及体育锻炼的运动器材等,从客观条件上给予足够的保证。体育教师也必须足够重视体育教学,从传统“敷衍”的态度下解放出来,结合体育学科素养的内容科学设计体育教学方案,真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对初中体育学科的育人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摆脱“课堂主宰者”的身份,指向初中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初中生已有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学习态度等设计与初中阶段学生相契合的教学目标、内容,充分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落实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体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层面,而是逐渐拓展和延伸到了体育品德、体育习惯等方面,旨在实现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面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必须优化和改进体育教学目标:一方面,初中教师在设定体育教学目标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和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涵盖体育知识、德育、终身体育等层面,以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体育技能、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的体育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交流等多种途径精准把握初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体育课程目标分层和细化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使其成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为顺利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体育教学内容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地选择教学内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以初中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将其与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合理整合。同时,由于初中生以往的体育学习情况、自身的体质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会呈现出极强的差异性。为了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坚持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不同的体育素养以及性别差异科学选择差异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旨在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融入本土元素。面对体育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还应该把当地一些传统项目融入体育课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发、整理当地特有的体育舞蹈、武术、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等,并将其纳入课堂教学。如此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促使学生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学习资源感悟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引导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真正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2]。
基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情况,教师在促进落实体育核心素养时必须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可以融入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具备极强的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契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等。基于此,为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体育游戏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学习体育的乐趣。其次,组织体育比赛。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该利用课堂教学之余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体育比赛,包括篮球比赛、接力赛等,促使学生在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深刻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升体育实践的能力并且强化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体育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优化体育教学时还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体育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在仔细观看比赛视频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体育学习情境,唤醒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讲解体育技能,把体育技能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3]。
为了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还应该指向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努力挖掘体育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提升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要深挖体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体育教材内容,再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把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在讲述体育项目规则时教师就可以把“规则意识”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强大的责任意识;还可以结合初中学生意志力薄弱的现状,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力等,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体育教师的言行渗透德育内容。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体育教师在优化体育德育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价值,端正自身的言行、注意自己的形象等,潜移默化地引导、熏陶学生,最终促使班级全体学生均能够在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真正实现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为了实现终身体育的育人目标,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关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思想上给予强化。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理论、真实案例等促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内心树立保持身体健康的理念,促使学生在健康思想理念的引导下逐渐爱上体育运动并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其次,兴趣引导。初中体育教师在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时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体育运动的内容,如羽毛球双打竞赛、跳绳比赛等活动。同时,还要选择能够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兴趣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参与趣味性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魅力,进而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最后,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时候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完成体育运动的成就感,逐渐强化学生终身运动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教学评价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当前体育教学的情况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还能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并强化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和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坚持全面性评价原则,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还应该评价学生在学习体育过程中进步的情况、态度、个人品质、体育运动习惯等,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肯定学生学习体育过程中进步的表现,明确指出并且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和改进体育训练过程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最后,还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借助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旨在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大限度地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4]。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促进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向。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和观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还要全方位地审视体育教学,明确其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结合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从目标、内容、手段、评价等方面优化和改进体育教学,真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