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好伟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甘肃镇原 744517)
高中化学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高中化学更强调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结构、性质和转化,这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知识储备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在化学学习中容易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尤其是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困难较多。对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化学学科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实效的化学教学活动。而情境教学法则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新方法,它是依据教育学理论中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原理,将教学内容融入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且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的同时掌握方法、提升认知,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设置多样化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但是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存在一些困惑,导致在教学中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希望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其目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的提升,也就是要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思想认识的提升全面纳入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或者“接受式”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动去建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实效,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要给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核心素养切实得到提升。这实际上也阐明了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目的是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不能胡乱编造,更不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要把学生引入到合情合理并且生动有效的情境中去,只有情境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才是教学情境设计的根本切入点和出发点。
创设情境是为了以情境引领学生的有效学习,所谓有效学习一定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所以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创设情境一定要具备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要完成教学的预设,所设置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在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发展性,也就是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层次、有深度,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探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从高中化学的特点来看,它所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发展的历程本身也是与生活的需求密切关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目的就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学习内容,所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创设情境会给学生熟悉感、兴趣感,这既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中,也能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抓手来给学生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主体需求相一致,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情境创设的手段也要多样化,使情境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契合,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应把握一个能够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度,不能盲目追求多多益善,避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其中心目标,也就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树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培养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的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这些素养的培养既要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来推进,还要立足于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在探究中感悟,从而真正消化、吸收知识,提升技能与认识。结合实验内容,加强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创设情境。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积累已经比较丰富,而高中化学学习内容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性或者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教材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丰富和拓展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较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这部分内容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如下: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知晓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通过类比来推断二氧化硫的相关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复习一下氧化还原反应,做好基层知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学生都用到的筷子作为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载体,以竹筷的制作过程来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探究。
教师可通过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呈现竹筷制作的过程,然后提出探究性问题:(1)竹筷在SO2的水溶液进行浸泡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要对浸泡的SO2的水溶液中的竹筷进行充分的刷洗、晾干?(3)从健康的角度思考,如何选择SO2残留较少的竹筷?(4)通过此探究过程你能够获知关于SO2的哪些性质?在这些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动手完成如何选择SO2残留较少的筷子的实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尝试中巩固知识,也能够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所在,从而不自觉地关注生活中二氧化硫超标使用的问题。进而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如酸雨问题、化学肥料过度等,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逐步提高。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实验是其基础性特征。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更为重要。通过化学实验能够不仅能够把知识内容生成的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动手能力、辨析与推理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兴趣更高、精力也更集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热情。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做好演示实验、落实学生的操作实验,并且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大胆进行实验创新,有效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提升教学实效。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迅速地融入本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在一上课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验:将氧化钠粉末包裹在棉花球中,然后将棉花球放置于石棉网上,再鼓励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教师要求这名学生不断地向棉球吹气,结果“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棉球居然起火燃烧起来,学生瞬间发出了“哇”的惊叹声。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对棉球吹气棉球就燃烧了?是因为这名同学身上有‘魔力’吗?”随后引申出:“这与棉花里包裹的物质的化学属性有密切关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教材,深入地去研讨未知的黄色粉末,最终得出答案。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出其化学反应公式,介绍反应原理,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最终的学习效果来看,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实验的经历,他们的专注度更高,学习目标也更明确,在这样的情境中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想象被称为是最具价值的创造因素,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当前素质教育下的新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对高中化学学科来说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灵活应用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打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真正消化和吸收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各个分散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尝试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敢于举一反三,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联想。特别是对于微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这样,学生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才不会感觉惊慌失措、无从下手。
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这课内容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来掌握“位—构—性”的关系及其应用。对此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首先,结合元素周期表来进行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梳理,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元素性质进行比较,梳理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然后,探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应用。在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针对规律去预测新元素以及新元素的性质。这样,通过给学生创设想象和联想的情境,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也有很大帮助。
习题训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环节之一,也是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主要路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利用习题来给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发学生针对性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利用习题给学生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习题的代表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习题的综合性,既要保证其广度也要关注其深度,力争在习题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习题中正确合理地对错题及其错误案例进行情境设计,通过认真地对待,对错误实例的分析和思考,激发出学生正确的认知,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批判性反思和探究,使学生真正清楚问题的立意,通过对典型习题的研究和分析来查漏补缺,深化对相关内容的认识。这有利于减少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失误,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当前,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进入了高中课堂,它形象、直观、灵活、丰富呈现学习内容的优势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而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因为它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更多集中于微观领域,且以复杂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等内容为主,这与学生的直观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单一地对教材进行讲解,不仅会使学习形式枯燥、乏味,也会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时感觉困难,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创设情境,丰富学习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把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发挥情境促进教学的作用,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