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书证融通实施策略

2022-11-24 04:42姚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7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姚波

2019 年1 月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职业院校推进书证融通指引了方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对书证融通实施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对“1+X”证书制度的培训评价机构的遴选与监管、 证书标准的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书证融通走上全面推进、 广泛推广的快车道。书证融通有助于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无缝衔接,是“1+X”证书试点工作的逻辑起点,是保证其落地生根的外显形式,其实施效果对“1+X”证书试点成效有直接影响,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助推器。

一、书证融通的文献研究

“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国内职教学者对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曾升科等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对书证融通的现实价值、核心环节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李贝贝等提出“重设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模式”的措施建议;张培等建构了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三教”改革为驱动,以“个性定制”为手段的有效融通机制;于进亮提出从严把证书标准质量、吃透证书标准内涵、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五个方面推进书证融通的对策。

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关于“1+X”证书试点背景下书证融通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培养模式、体制机制、证书质量与标准等的层面,实证研究较多,而关于实施路径的研究较少。在CNKI搜索关键词“书证融通实施路径”,仅有18 篇研究论文,其中6 篇在普通期刊收录的论文从理论上探究了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其他文章都以专业建设为载体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从学校层面对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开展理论和实证探究, 通过书证融通,落实好“1+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避免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仅浅层次叠加,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探索道路。

二、书证融通的实然之惑

(一)融而不通:书证要求不统一,相互割裂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能否获取学历证书的重要依据,当前仍有不少职业院校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市场调研,对岗位能力了解不深,更新缓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证书对应的岗位标准剥离。部分学校单方面地迎合国家的政策,盲目地选取“X”证书,致使证书考核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契合度低,课堂教学与证书考核未能有效对接,呈现另类的“教考分离”。 同时,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由企业主导,缺乏对学生现实能力的客观评估,部分技能证书考核内容难度过高,学生获取率低,甚至通过率低于10%;同时,还有部分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过于简单, 学生整体通过率甚至达到95%以上,证书难度过高过低都有损于书证融通的推广应用。 “1”与“X”相互割裂,“书”“证”呈现两张皮的相互分离状态,融而不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尚未达成共识,导致书证融通进退两难。

(二)融而不畅:激励机制未形成,路径堵塞

政府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职业院校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但当下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激励机制还相对缺乏,而学生又是免费参与,培训费和考试费由职业院校完全承担,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致使很多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参与试点动力不足。 教师参加“1+X”证书考评员的培训费用高,学校不愿选派老师参与培养;对参与培训和试点改革的老师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有效刺激教师的收入分配和职称晋升的有效举措,也影响了教师参与试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书证融通的推广,从政府到学校再到老师的运行通道尚未畅通,路径堵塞现象突出,制约了试点工作的成效。

(三)融而不合:校企共识难达成,各自为政

国家对“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宗旨是吸引行业领军企业参与证书标准的制订, 提升证书的行业认可度和含金量。 但在试点过程中,参与试点的企业有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他们参与试点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假借培训的外衣向试点学校推销设备,拓宽盈利的渠道。另一方面,企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证书标准编制过程中,因试点时间短、对职业教育理解有偏差、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对考证内容更新慢,考核要点不明晰,随意性大,加之证书培训资源严重不足, 考生对新设备的操作时间短,不熟悉操作流程,学生通过率低,加之行业领军企业未真正参与试点,对证书认可度低,对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不大,校企双赢并未实现,学校对试点工作持消极态度,呈现“企业热、学校冷”的壁炉效应,校企双方各自为政,合力尚未形成,书证融而不合,试点工作浮于形式。

三、书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1+X”证书背景下的书证融通亟须政府拓宽育人路径,统筹整合学校、行业企业优势资源,构建学校提升育人质量、企业培养急需岗位员工的多方共赢的格局,撬动校企双方携手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教育合力,为职业院校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一)政府加强机制建设,构建书证融通顶层设计

1.完善书证融通管理制度

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是确保书证融通高效推进的重要前提。一是地方各级政府要为书证融通有序推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大背景下,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完善书证融通工作的实施方案、解决路径和相关配套系统。在推进实施上与国家顶层设计统一步调,强化教育主管部门与人社部门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书证融通制度改革,构建各部门各司其职与协同推进有机衔接的机制;二是整合各方力量,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工作环节,搭建跨部门沟通联系“立交桥”,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书证融通工作成效;三从是资金保障、监督机制、工作运行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书证融通有效推进。

2.搭建学分银行管理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统一学分银行管理平台,构建学分银行的顶层设计,为职业院校学生授权一个终身享用、全国唯一的账户,使学生学业成绩与学籍信息全面对接,建立科学合理的计分系统,坚持公正公平的学分认证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分体系,实现真实可信的数据采集和有效存储功能。 根据专业(群)统一毕业条件,学生在平台申请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对获取的“X”证书根据统一的学分折算标准存入学分银行,为书证融通的顺利推进搭建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认可的统一平台。

3.形成“政行企校”联动机制

政府应抓住为行业企业持续培养未来员工,为学校丰富育人路径这一契机,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书证融通的动力,推进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发挥社会经济的杠杆调剂功能,畅通沟通渠道,形成“政行企校”联动机制,提高“X”证书在行业企业的认可度,形成书证融通向心力,通过“1+X”证书制度实施,促成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育“大国工匠”夯实基础,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二)撬动企业优质资源,提升职业技能证书社会认可度

1.优化书证融通软硬件环境

企业应增强主体认同感, 深度参与书证融通,重视实训设备、 场所等软硬件环境的优化与更新,依靠自身资源优势, 为学生提供最新实践教学基地, 助力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各类资源信息,尽快融入企业生产氛围。 通过捐赠设备、共建产业学院、 订单班培养等形式将企业设备植入校园,助力学生提前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流程及考核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提升证书考核过关率。

2.提升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

“X”证书在行业企业的认可度是书证融通深入推进实施的前提,是职业教育植入岗位,实现社会经济动能提升的载体。 “X”证书牵头部门需主动作为,提升行业企业、学生和学校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认可度。 一方面,组织龙头企业、职业院校深入调研,掌握岗位人才标准和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最近发展区,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形成在行业、企业达成共识的证书标准、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应主动担当,选派业务骨干走进职业院校,形成学生培训与课堂教学同行共进的格局,避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过度学习和学习不足等极端情况,吸引学生参与考证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主动参与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确保实训室设施设备满足“X”证书考核要求,适时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解决学校实训资源不足的难题,推动职业院校主动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

(三)学校抓实培养路径,助力书证融通落地生根

1.创新教学模式

“1+X”证书试点,需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资源优势, 整合培训内容,拓宽“1”的外延,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借助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将课堂教学纳入培训环节,为“X”夯实内涵。职业院校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X”证书考核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衔接,通过校企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培训、技能训练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手段,严格线上学习考核评价,夯实线下学习效果;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涵盖1 个或多个证书的考核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引入企业真实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将职业领域课程模块与“X”技能证书培训体系对接,使学生在完成相应项目的过程中完成“X”证书的培训;吸纳企业共建实训场所,助力学生提前掌握最新岗位设备的操作技能,实现学生取得“X”证书及掌握最新岗位技能,毕业即可成为员工,为企业缩减员工岗前培训的时间和资金,亦为学校提升毕业生质量及就业率,真正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2.整合书证标准

职业院校应围绕岗位工作能力,整合“X”证书考核标准。 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课程标准,将相关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和“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将其精准对接,实现“X”证书标准和课程标准水乳交融。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思政育人无缝衔接,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X”证书的考核标准细化分解,融入相应课程标准;针对与课程标准关联不大的考核要点,需校企联合研讨论证,采用相关课程替代置换、重组整合、补缀升华等途径,重构课程标准,确保教学标准和“X”证书考核标准融合共生,助力学生在满足专业课程标准的同时,又能满足“X”证书考核标准,减少考前培训的环节。

3.重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需契合书证融通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一是优化课程结构。针对“X”证书面向的工作岗位和职业领域, 对与技术更替、产业发展、 岗位需求相分离的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对接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梳理相近课程的重合内容,理顺课程结构,避免专业课程间内容的重叠,推动专业课程面向的岗位能力与“X”证书面向的岗位能力同频共振。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专业核心课程之间要围绕“书”“证”相互衔接,按照工作岗位标准设计课程模块,在专业群中,形成专业基础课共享、专业方向课分离、职业领域课互选的闭环系统,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完善教学内容。依托“X”证书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技能考核内容,遵循技术技能人才递进式和螺旋式成长规律,有效整合专业最新技术技能和行业规范,完善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将“X”证书培训内容分解成相应的教学模块,校企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将证书对应的知识整合到教材知识体系中,助力学生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X”证书培训同向同行,为企业培养“毕业即员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优化评价方式

职业院校需通过“1+X”的实施与推广,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评价方式。 一方面革新考核评价主体,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构建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联合考核的机制,实现理论考核和技术技能考核相融相促。 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属性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借助“X”证书的考核评价,倒逼学生更新学习方式,实现其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水平、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相容并进。在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过程中,强化操作能力的考核,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用在线考核的方式替代传统的线下试卷考核,以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为重点,考试内容涵盖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情绪情感等;专业方向课程的考核,通过“X”证书、技能竞赛代替相关课程的学分,线下考试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通过实训实习、现场操作等途径,对学生完成特定典型任务和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领域课程,校企双方通过毕业设计、产品开发质量及实用价值给予联合考核评价,突出学生岗位生产能力。

5.组建“双师”团队

书证融通的贯彻实施,需打造一支透析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 读透各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胜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高素质“双师”团队。职业院校需建立常态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丰富对书证融通教师团队能力提升的路径。首先是培养专业负责人,“1+X” 试点专业负责人通过参加“X”证书牵头企业组织的各级培训,掌握最新职教理念,掌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引领专业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找准“X”证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确保书证融通在职业院校贯彻执行;其次是锻造专业骨干老师水平,充分利用各级培训基地、企业教师工作站等机构,培养教师掌握书证融通的新技术,提升教学能力,编写书证融通课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丰富书证融通教学资源;再次是历练新进教师操作技能,对照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加强对新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组织新教师完成为期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加强对书证融通制度的认识,重点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运用能力, 经校企双方考核合格,方能走上讲台授课;最后是聘任兼职教师,从企业聘请具备高精尖技术技能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一方面从事培养校内书证融通教师团队的工作,另一方面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点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什么是绥芬河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数据融通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