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职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4 04:42刘苏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思政民族

■刘苏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培养适合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技能人才,提升民族地区技能人才素质的道路仍任重道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民族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中职学校应结合当今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革中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

一、培养民族地区中职会计技能人才的意义

(一)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1]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 因此,培养民族地区中职会计技能人才,帮助更多贫困学生通过接受中职会计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可能,增加家庭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有效途径。

(二)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既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与长治久安。我国幅员辽阔,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虽然已摆脱绝对贫困,但仍存在着返贫的风险。 培养民族地区会计技能人才,有助于解决区域性返贫问题,通过对会计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民族地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实现学生长期稳定就业,不仅实现了“职教一人,脱贫一家”的效果,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财经管理后备人才力量,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满足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民族地区,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为例,毗邻西藏自治区,与藏族文化同宗同源,也深受佛教影响。当地经济水平落后,教育为稀缺资源。培养会计技能型人才,如白玉专班,能使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不仅能使他们在理论学习中切身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激发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更加体会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还能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满足他们更好地学习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二、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地区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以某学校中职白玉专班为例,2020 年10 月,根据省委、 省政府对白玉县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与西南某中职学校深度合作,联合举办白玉县2020 级“9+3”会计专业定向培养班(简称“白玉专班”)。本次白玉专班是从甘孜州白玉县初中选拔应届毕业生到学校攻读会计专业,经三年学习培养后,充实到白玉县各行政村的会计工作岗位,共计77 名学生,其中男生38 名,女生39名,年龄范围为14~23 岁,生源多以贫困户和低保户为主。 由于身处农牧区,民族地区的学生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尤其是语言不通,加之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各种观念意识相对落后。另外,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导致很多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弱,跟不上课堂教学,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民族地区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较快地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3]。 这一目标反映了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但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由于受经济社会等因素限制,如果也按照这一培养目标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就可能不符合民族地区就业需求和学生发展水平的实际,很难达到学习效果。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 未考虑到会计知识的连贯性与关联性,课程衔接不够紧凑,且课程开设未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特点。 新时代对会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熟练记账, 更重要的是掌握财务、 管理、税务、 法律等知识以及具备会计岗位的综合技能,而民族地区的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出纳、稽核等基础岗位为主,在课程开设时,应重点开设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实操演练课,充分利用民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贴合民族地区会计行业特性。

(三)会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力度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样在民族地区会计专业课中要时刻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之中。何况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监督实际就是诚信记账,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思政素养是会计人员记账的必备品格。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注重对具体专业知识的讲解, 对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强调不够。 民族地区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更应该根据国家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4],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力度,培养他们诚信做账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民族地区中职会计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民族地区与中职学校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

职业院校应与当地政府联合培养,增加普通话课程,将民族特色融入班级管理,如举办班级特色文艺表演活动、增加体能训练课程、开展向国旗致敬的主题班会、开展少数民族社团特色活动等。 当地职业院校教育对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人心,更没有意识到教育对于民族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更应该与民族地区同心齐力,引入当地会计企业的技能大师、会计能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 同时,学校邀请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专人负责白玉专班,进行动态心理建设监测,通过视频教学、在线直播、学习资料推送、线上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及时排查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大环境中。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加劳动、感恩、舞蹈、运动、唱歌等富有特色元素的班级活动, 利用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邀请其他班学生积极参与,增进民族地区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此外,要注意家校共育,充分利用多种即时聊天工具,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增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密切融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情况,探索出一套适用的四川民族地区会计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二)优化民族地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在进行会计技能人才培养,但各层各类教育培养的重点存在差异。 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记账、出纳、稽核等会计核算工作,更贴合民族地区基层经济的需要。中职学校应该在对民族地区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符合民族地区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出现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岗位特色、会计岗位通用技能、民族地区特殊人才需要,结合实际调整通用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融合少数民族地域特色。 如在考核中,把普通话水平作为考核加分项。根据民族地区优势文化产业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具有当地发展特色的会计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在开设专业课程时,结合白玉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动等特点,开设“出纳实务”“会计技能实训”等课程,举办特色会计技能大赛,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以充分调动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对于专业课程的考核,不应仅局限于卷面考试,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展开考评,将平时成绩、实操表现、小组活动等纳入其中,将技能实操实训、竞赛比赛融入课程考核体系,将普通职业教育的共性与民族地区学生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相结合,形成一套综合考评系统。

(三)实现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会计法治教育、诚信自律教育、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能力建设,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担当本领,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会计人才队伍[5]。 职业道德对于会计岗位是必备的行业准则, 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更多的是在一些法律课程中,缺乏系统性学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需把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在讲授具体知识的同时,渗透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要规范德育课教学,加大民族地区学生德育教育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当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的章节,将职业道德的教学贯穿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突出其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培养会计技能人才的摇篮,工匠精神、诚信精神进校园对中职民族地区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可增加“计算机基础”“公文写作”“形体礼仪”“财务办公软件”等课程,提升会计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并采用实训练习、模拟仿真来提升民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内容。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思政民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