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和南,苏命峰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骨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 “整体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要求。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进一步指出,“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有的教师素质能力还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均需提高……需要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回应时代关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国工匠,对高职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的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欠缺、职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自信和职业认同,因此,直面现实难题,培养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对于促进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素养”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综合力、胜任力、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素质、态度以及价值观等诸多要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 《现代汉语词典》将“素养”解释为“修养”,进而阐释为:素养包括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和养成正确待人处事的态度。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提出于20 世纪90 年代。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7 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SeCo)研究项目,将有关能力素养的讨论指向核心素养, 提出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的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中工作”和“自主行动” 共3 类9 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 指出“核心素养” 是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共同素养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 美国必要技能获得委员会(SCANS)提出21 世纪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合理利用和支配各类资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获取并利用信息、理解系统复杂关系和运用各种技术等。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提出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主要集中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这4个部分。 我国学者师曼等(2016)梳理合并全球29个框架中的素养条目,形成领域素养、通用素养两类共18 项核心素养[3]。高伟(2017)强调核心素养框架的综合性、共通性,关注核心素养的存在论、社会生活品质、社会正义三个维度的证成方式[4]。
辅导员核心素养是辅导员适应当前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变化,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关键、最根本,居于主导地位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态度情感的统整,是辅导员发展自我、胜任工作和融入社会的关键知识、技能和思维的集合。 针对辅导员核心素养的研究,齐学红(2017)提出辅导员核心素养包括领袖型人格、学习型品质、教育家情怀等[5]。 吴井泉等(2020)将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居于辅导员核心素养之首,关注思想劳动、实现能力迁移,着力解决辅导员核心素养的角色、行为以及思维困境[6]。 程琼等(2020)认为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现其职业性和专业性,包括政治素养、职业能力、道德品质、科学研究等方面[7]。朱丹(2019)剖析辅导员现状和影响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外因素,强调从辅导员的选拔、思想认识、培训评价等方面提升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8]。 李友富(2019)强调以政治素养为统领、以职业素养为支撑、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塑造辅导员核心素养,以专业化建设为途径提升其核心素养[9]。
与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养相比较,高职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立足高职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历史出场带有浓郁的政治底色,由“政治辅导员”“政治指导员”转变而来。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称谓去掉“政治”二字,使得辅导员属性更加丰富, 并不意味着弱化原有的 “政治本色”。 鲜明的政治素养依然居于辅导员核心素养之首。 从早期抗日军政大学的“政治指导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首推的“政治辅导员”,抑或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直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使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辅导员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工作职能始终没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斗争加剧,辅导员更要立足当代,把握“时”“事”“势”,具有鲜明的政治素养,始终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原则,保持政治清醒,拥有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做到率先垂范,增强“四个意识”,首推“政治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与此同时,将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党育人,为国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引领青年一代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涵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增强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提升价值判断和价值塑造能力,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 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模范践行者”。
高职辅导员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有力组织者、得力实施者、强力指导者,应聚焦主责主业,爱生敬业,具备扎实的职业素养。 一是拥有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包括宽口径的基础知识(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系统的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齐备的法律法规知识。 二是拥有专业教育引导、班团组织管理、语言文字表达、调查研究分析能力。对标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初、中、高三级标准,不断强化线下线上思政教育、党团与班级建设、学业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理论和实践研究,持续提升显性职业素养(职业资质、职业行为)和隐性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态度)。拥有扎实的职业素养,能主动适应职业环境、工作场域、载体工具的复杂变化,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面对高职院校扩展的多样化生源,学生基础偏弱并且参差不齐的实际,练就出色的职业能力,高效进行个性化专业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预见、分析、解决各类危机或重大事件,有效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价值观教育引导。 要从职责泛化的“万金油”“多面手”,成长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生事务管理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校园公共危机管理专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
过硬的道德品质是新时代高职辅导员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过硬的道德品质包括高尚师德、正直人格、自律品质三个方面。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好友”,相比较其他教师与学生接触更多,联系更为紧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拥有“高尚师德”的辅导员,能在工作中为人师表,尽责尽职,甘于付出,乐于奉献,严谨治学,谦虚上进,关爱他人,做学生真心喜爱的人,用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触动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 提出教师的“人格要正”的要求。 拥有“正直人格”的辅导员,能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处事公道,公正无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能明辨大是大非,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抵制一切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的不良风气。 辅导员的正直人格自然有吸引力,能感染学生、感召学生。 拥有“自律品质”的辅导员,能在工作中严于律己,自我管理,坚持不懈,使得良好的行为举止在课内课外一致,在线上线下一致,始终传递正能量,自觉做管理服务育人的表率, 用自律品质来说服学生、赢得学生。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过硬的道德品质作为辅导员的软实力, 展现出耀眼的光芒,时刻提醒、引导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习惯了历时性识记、线性和程序操作的普通辅导员面临巨大挑战[10]。 新时代高职辅导员需要具备创新的高阶思维,跳出常规教育视角,化解辅导员工作中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高阶思维为结合分析、评价、反思、批判,实现综合创新与创造的思维方式,具有元认知能力,能够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 辅导员拥有创新的高阶思维,首先,能在复杂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审慎分析问题,牢牢抓住问题本质,运用系统的思维,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迭代更新,持续改进解决方案。 其次,可以在熟悉日常管理事务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事务处理的流程、操作、方法,突破常规,创新举措,提出高效解决方案,以破解普通辅导员日常事务“白加黑”的困境,将其从繁杂的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凸显科学管理的水平。最后,遇到诸如学生心理问题之类的复杂情况,具有高阶思维的辅导员能够综合知、情、意、信、行等多个维度,结合剖析、反思、评估、创造等,洞察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根源,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方法。 拥有创新高阶思维的辅导员,能够用充满智慧的方式化解青年一代的思想困惑,善于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 找到行为之间的隐含关联,了解学生思想实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及时化解学生在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困顿和迷茫,担当起青年一代人生导师的责任。
提升辅导员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倍增其职业发展的内生动能,畅通层级晋升,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 有助于增强职业自信和职业能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应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别从外化和内化路径全面提升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
基于学校、管理机构(部门)等外部环境,“保障”“促进”“引导”相融合,从辅导员的准入、培训、评价入手,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基于整体视角外化提升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
1.严格把关辅导员准入,从源头保障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对标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内容,系统量化对新进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的考核。包括辅导员的专业和学历背景、职业资格证书、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经历等考查。笔试内容避免直接沿用公务员选拔试题,重点突出辅导员的职业知识,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面试环节通过谈心谈话、主题演讲、案例点评等,多维度、全方位考核辅导员的言语表达、临场应变、心理辅导、组织管理等能力。 做好新进辅导员的试用期考核,纳入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考核细则,使其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阶思维。
2.精心做好辅导员培训,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推进新时代辅导员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进辅导员培训和辅导员二次成长培训。依托国家、省、校三级辅导员培训(进修)纵向联动机制,依据任职年限、职级,聚集核心素养提升,细化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将共性的培训内容和个性化选择相结合,把培训成效纳入辅导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指标。 创新辅导员培训的方式、方法、载体,将脱产研修深造与在职学习交流相结合,将集中培训和日常自学相结合,将课堂讲授培训与户外素质拓展相结合,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辅导的混合式研修相结合。强化兄弟学校、院(系)辅导员横向交流(学习)机制,创设辅导员成长工作室、工作坊以及辅导员沙龙,常态化开展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管理服务育人经验分享等,共同促进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
3.完善辅导员评价机制,引导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发展
各级管理机构(单位)要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文件,将体现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各条件、各要素进行定性和量化,作为“导向标”,充分发挥辅导员评价的引导、激励、鞭策作用,形成可操作、可推广、可借鉴的辅导员评价操作模式[11]。 尊重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律, 针对职级不同的辅导员,科学制定差异化考评标准, 引导辅导员向专家化发展。 对接学生测评、同行评价、领导考评,加强辅导员聘期考核,在日常事务考核基础上突出核心素养评价,强化辅导员业绩、成果考核评价,加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主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研究)项目、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类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奖励力度和考核权重。 优化辅导员职务(职称)评聘标准,畅通职级、职称“双线”晋升通道,将辅导员考评结果有效应用于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职级晋升中。
基于辅导员自身角度,“主动性”“内生性”“发展性”相统一,从理念、方法、途径层面,提高思想认知,加强思政学习,强化育人实践,基于个体视角内化提升新时代高职辅导员核心素养。
1.在理念层面,凸显主动作为,提高思想认知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倍加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包括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将辅导员作为专业人才单列职称评审,各类评优评先将辅导员单独表彰,提供辅导员岗位津贴等。 辅导员是实现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核心力量,在“三全育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辅导员大有可为,应主动作为,坚定立场,自觉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将育已和育人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职业发展,增强辅导员的岗位自信;另一方面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育人能力,实现“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回应时代需要、社会期盼,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以技能报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工匠。
2.在方法层面,激活内生动力,加强思政学习
激活学习的内生动力,做到学懂弄通悟透活学活用。 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知识学习,夯实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储备。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理论及知识。 强化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主动向名师、专家、榜样学习请教,从身边典型事例和当前重大事件得到启发,并指导工作实践。 将传统学习和数据时代的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相结合。 善于从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研读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将学习与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学习还要心无旁骛,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
3.在途径层面,注重自身发展,强化育人实践
深化实践探索, 辅导员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谈心、党团活动、主题班会、党团和班级建设(班团干部选配、事务管理)、学业指导(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前景、专业认同)、日常事务管理(主题班会、参观实践、讲座报告、学生评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育宣传)、网络(易班、博客、微博、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管理育人实践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经验梳理、特色凝练。 结合日常工作,以实践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为突破口,积极申报省部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和研究项目等。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工作方法转化为研究成果,把工作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产生标志性成果,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形成个人的工作特色和品牌。 积极参加各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评选,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展示自身的同时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 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