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2022-11-24 01:54彦,谢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群众

祖 彦,谢 冰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传承与发展,特别强调“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弘扬革命文化上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高度统一。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人民由被动转向精神主动进而确立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和历史底色。中国共产党筑牢的革命文化自信,蕴含着对光辉革命历史、光明革命前景、光荣革命事迹、伟大革命英雄、强大革命精神等深厚革命意蕴的高度认同感、尊重感和自豪感,树立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坚定革命理想、革命意志和革命信心,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文化自信支撑。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逻辑要素和影响机理,有助于深刻认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历史内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和借鉴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自觉耦合

思想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事物所产生的意识,并经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结果,对人类一切行为发挥支配和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2]11。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逻辑,需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新的文化形态的思想灵魂和文化根脉,这是推进新时代革命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首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的革命思想武器,坚定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心。由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引领下开始孕育革命文化,表达了中国人民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诉求。其次,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汲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谛,在党的“二大”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表明了党的革命思想转变具有极大进步意义。最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深刻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进而在理论上逐渐创立起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5],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必胜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筑牢了党的革命文化自信。毛泽东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6]151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7];没有革命的思想,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文化成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蕴含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之中,成为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追求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源自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自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革命文化的元素,体现着变革与革命的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变革、李悝变法、齐威王改革、商鞅变法等各诸侯国的变法革新,到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通过改革或改良建立起来的兴盛时期,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兴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不堪忍受统治阶级和地主贵族的残暴统治与压迫,劳苦大众纷纷进行反抗夺权斗争,如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东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瓦岗军起义、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和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等;代表传统文化的儒家典籍《周易》写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讴歌了商汤、周武王推翻暴政的革命行动,孟子、荀子也对汤武革命进行不遗余力地褒扬”[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革与革命的智慧与力量,提出“上山”思想并付诸实践,将“不为天下先”“趋利避害”“退避三舍”“来而不往非礼也”等思想精髓契合到具体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变革和革命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相联和自觉耦合。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实践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培育革命文化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高度契合

思想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这种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指出:“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10]704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是从中国共产党培育革命文化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斗争实践中孕育而生和持久赓续的。

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文化的创造性实践,并以执着于革命理想与信仰深深感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筑牢了革命文化自信。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1]。建党初期,中共中央就十分注重革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和讲习所,大力推进革命思想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认识,增强革命斗争意识和革命精神。大革命虽惨重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2]1036。土地革命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3],于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在墙体、门柱等室内外能见的物件书写了大量红色标语和绘画了大量生动的革命漫画,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革命文化的有力载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和发动了“战略下统一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0]436,愈发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昂扬斗志和献身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一切反动势力”[6]137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斗争实践中淬炼了革命文化的精神之魂,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革命及其文化的自信自觉。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践行使命和坚定信念。在烽火岁月的战争年代,我们党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始终牢记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当革命道路和思想路线发生偏离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勇于纠正错误的革命思想,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使党的革命文化熔铸了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实践自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2]19。他们在面临一个又一个困难绝境,不怕牺牲,毫不畏惧,始终坚持为人民战斗、为革命牺牲,始终坚信革命事业定会取得成功。这种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影响和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优良革命传统。毛泽东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6]1515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彰显的革命理想、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促动广大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树立起革命斗争的必胜决心和信心。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和发展了革命文化,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积淀了坚定的、持久的文化自信,进而形成了高度坚定的革命文化自信与革命斗争自觉。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认识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辩证统一

认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的特点,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毛泽东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13]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认识逻辑,内在反映了坚持从真理性的思想方法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和根本工作路线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首先,这种文化的自信源自于实事求是地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八七会议“批判和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4],但党内滋生的“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毛泽东等有远见的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城市中心论的错误,继而开辟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典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为坚定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斗争意志精神树立了正确思想认识。其次,这种文化的自信源自于实事求是地揭露错误路线。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等“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幸,毛泽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15],遵义会议的召开胜利地“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6]。最后,这种自信源自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1942 年毛泽东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深入地揭露、批判和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政治思想路线”[17]133,要求积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12]825,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党的革命文化发展注入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所以说,“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5],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重要认识之源。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5]首先,这种文化的自信源自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1031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即“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17]。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依靠着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形成发展的,“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10]708,是促进党的革命文化发展和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主体力量。其次,这种文化自信的确立是依靠革命文化鼓动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0]708。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文艺工作和文艺作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用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去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革命文化的力量,让党的革命文化自信深深嵌入人民群众的骨髓中。最后,这种文化的自信体现了坚持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内在统一。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阐明了认识和实践是辩证发展的,并于1943 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进一步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2]899。这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与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内在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自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革命文化,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发展和丰富革命文化,生成铸就了革命文化自信。

四、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时代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赓续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8]当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坚定革命文化自信,以精神力量和文化底气助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新征程上内在赋予革命文化的时代使命。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好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19]。首先,对革命精神的接续淬炼更加坚定了革命文化自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下,孕育了与实践内涵高度契合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次,对革命精神的赓续传承更加坚定了革命文化自信。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依据重要革命人物、重大革命事件、英雄革命事迹等,总结概括了一大批具有不同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一脉相承、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中国革命文化的整体性”[20],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文化自信。最后,对革命精神的汲取浸润更加坚定了革命文化自信。邓小平指出,“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21]新时代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从党的精神谱系中积极汲取革命精神内涵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继承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不断为锤炼、坚定和升华党的革命文化自信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于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2]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也需要极大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在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百年奋斗,依然能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凭借的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百年征程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形成和发展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增强和坚定革命文化自信,成为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深刻理解这些伟大革命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指导、斗争实践基础、重大历史意义等,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接力传承和弘扬好伟大革命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要坚定党的革命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的革命文化自信在新时代实现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语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中勇于奋起、在奋进中敢于突破,团结带领着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波澜壮阔伟大革命斗争中生成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全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而生生不息、百折不挠而朝气蓬勃的鲜明品格;内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这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定革命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革命文化自信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和弘扬伟大革命精神,进一步积聚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中国的出行革命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