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阮俊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是有益心理发展、促进身体锻炼的体育活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同时发展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与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基本都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了体育游戏环节。体育游戏在教学中一直备受学生的欢迎,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既满足了学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高了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游戏作为“快乐体育”理念的最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之一, 能有效地促使体育教学向快乐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所以大多数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游戏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缺乏体育游戏的融入,很难将学生的情绪、积极性激发到适应开展体育学习的程度,教学目标也就难以达成。然而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体育游戏都会对教学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们应当对体育游戏有着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做出合理的安排,对体育游戏做出合理的设计。
体育游戏是游戏中的一个分支,是体育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体育游戏具有游戏和体育活动的一般特性,并且也有自身的本质特性,如教育性、娱乐性、竞争性、集体性、规则性、公平性、社会性等。所以目前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体育游戏的应用较为普遍,目的是为了积极引导学生融入体育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实现“学中玩、玩中学”,从而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融合“教学”和“游戏” 的新型教学方法[1]。为了有效地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就必须建立在遵循体育课堂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的本质、特性进行充分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游戏的功能和价值。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于体育游戏的引入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容易受到体育教师的忽略。首先是对体育游戏的应用不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在体育游戏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不恰当,导致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游戏中,忽略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环节出现的典型的“本末倒置”现象[2]。第二是没有发挥出体育游戏的锻炼价值,教师的体育游戏设计将趣味性和吸引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容易忽略掉体育游戏的锻炼价值,学生只在游戏中产生了兴趣,却没有直接获得身心方面的发展。第三是游戏性过高,对体育游戏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学生个体差异导致体育游戏对学生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对于部分或个别学生而言,可能难度会过高,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设置中需要充分掌握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是其中的导入学习环节,在应用时要重视体育游戏的教育学原则,明确以教育为主、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也可以在游戏中融入教学,了解学生的客观需求,让学生积极地在体育游戏中主动接受教学内容,体现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3]。例如在篮球的传球游戏中,规定学生使用规范的双手胸前传球动作进行游戏,学生会对双手胸前传球动作的学习会更主动并且效率更高,对双手胸前传球动作的新教学或教学巩固能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虽然是在教学中开展的游戏,但体育游戏本质上仍然是游戏的范畴,因此在应用中要体现出游戏的趣味性,才能发挥出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项目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的,只是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较为枯燥的基础阶段,所以设置体育游戏时,教师首先要熟悉、了解教学项目,将其进行“解剖”,“剥离”出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内容或规则,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游戏,利用好体育项目本身的趣味性,遵循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原则开展[4]。
体育教学的基础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可以视作教学手段的一种,无论是选择怎样的教学手段,其教学目的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体育游戏也应当遵循体育教学的健康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组织中提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增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1.1 充当体育课准备部分的热身环节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学项目有着高对抗、高竞技、高强度的特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动强度相对偏大,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充分热身,尽量避免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发生,是以安全为首要条件的教学活动实践。充分的热身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降低身体肌肉、肌腱的粘滞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用于热身的方式较少并且大多是由专项训练中简化而来,虽然动作的设计与组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但是一味的专业性缺乏了体育教学应有的趣味性,学生在热身环节产生了敷衍的态度,这对后续的教学开展极为不利。对此,体育游戏的应用巧妙地将热身环节转化为了一种以游戏参与来完成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充分热身,并且提高了学生后续的学习兴趣。
4.1.2 导入新课教学
现目前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来导入新课内容,也是体育教师较为认同的教学手段。但是部分教师在应用体育游戏导入新课时,没有充分利用好体育游戏的作用,只将其作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导入新课除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可以利用游戏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足球的新课教学前,设计一个足球游戏,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先接触到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新课教学开始后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个别有一定基础或运动天赋较好的学生甚至能够在游戏环节时,教师的指导示范中就已经学会了当堂课的学习内容。
4.1.3 平衡学生的差异性
所有的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都较为明显,都有身体素质好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存在,但是体育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就放弃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工作。在团队体育游戏的应用中,有较多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单位,让学生在团队游戏中形成合作关系,让学生全员参与到体育游戏环节中,利用好学生的优缺点,将优势互补,能够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合作互动。例如在篮球足球游戏中,明显的差异在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兴趣较高,且运动能力普遍更好,多数女生的参与兴趣明显不高,对此可以将男女生混合分组设计参与团队,平衡活动中的性别差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游戏平衡学生差异性的作用收获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4.1.4 满足学生的阶段性发展
体育游戏的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阶段性特点,这与体育教学设计相同,注重学生的成长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在选择或设计游戏时,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状态和年龄范围,可以选择适宜的体育游戏内容。如初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高峰时期,这个阶段的体育游戏设计就不适合选择高强度、搞对抗性的内容,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而跑跳类运动就比较适合初中学生,可以选择以连续摸高、越野跑等为运动基础的体育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促进学生身高发育,也可以选择以躲避类为主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与反应能力。经过研究调查发现,大部的学生在经过体育游戏后可以提高其灵敏性、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等多项身体机能,要大力提倡体育课中进行体育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让孩子自行进行体育游戏。
4.1.5 发展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学校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对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能够合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对社会对自身都产生理性的认知。体育教学工作中,利用体育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的重要的作用之一,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设定、游戏角色的扮演、以及教师公平公正的评价指导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遵规守纪的重要意识[5]。明确规则也是体育游戏开展的重要前提,才能让学生正确、合理的参与到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过程中。像北京、上海、广东这些一线城市的学校在体育课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体育课中按照体育的游戏规则进行,在学校中按照校规校纪进行活动,在社会上按照法规发纪进行办事,这样有原则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和工作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4.1.6 充当教学结束后的放松环节
通常情况下,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课程的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目的是充分热身、提高积极性、引入教学内容,体育课程的结束部分中对体育游戏的引用不受广泛重视。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深刻理解,却忽略掉了体育游戏娱乐性中放松身心的作用,其实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应用的必要性也较为突出。在教学安排中,结束部分之前通常是身体素质练习,在一定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之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并且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神经和肌肉还处于较为兴奋和紧张的状态,虽然一段时间后学生身体会自动放松、调节,但是没有充分的放松学生可能会长时间处于情绪兴奋的状态,不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这也是体育课后下一节教学课老师较为头痛的问题。这此时设计一个低强度的体育游戏,能够合理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逐步调节学生的身心变为平缓状态,为后续其他学科的教学做好调整。
4.2.1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机械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单一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极容易让学生产生身体疲劳与心理疲劳,即使是优秀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生涯中也会遇到训练的“瓶颈期”,对训练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逆反性。所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能够更好地替代长期枯燥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的重要方式。
4.2.2 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游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最直观的直接作用,然而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素质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有合理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习生活中的心理调整。从相关研究分析,体育游戏的参与能够实现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目标,促使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
4.2.3 提升学生的创新理解力
体育游戏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刻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重新认识了体育的学习方式,以全新的态度、方式来学习了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育游戏以自身为例向学生展现了体育教学创新的一面,能够让学生拓展到其他学科的实践中。在体育游戏中,学生不断接触新的游戏、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自主吸收、促进学生的内化过程,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与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
4.2.4 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游戏的重点是强调活动的过程,而非活动的结果与成败。大部分体育游戏都是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团队的配合下获得胜利,这个过程最重要的不是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而是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我国长期以来的社会发展观念就是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主,注重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体育游戏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促进是学生日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
4.2.5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游戏的活动过程是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由于兴趣的引导,会主动思考怎样获胜或是怎样完成自己的目标。当学生有了自我目标设定后,能够积极向之进取,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方式,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体育游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用对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