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婧
在人才市场中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社会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主要领地,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倡导的原则和理念为指导,落实全面的教育改革措施。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体育人才就业问题普遍性存在,表明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使体育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根本研究的要点。
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整体性的改变,依据专家学者的意见,以及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将体育教学的方向从以往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为重视学生体育综合品质和道德素养,强调围绕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设定教学任务,促进体育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协同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体现体育素质教学的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的全面性,主要是指面前全体学生,并强化学生的各种素质。
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新时期背景下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变化,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体育教学目标应更加关注体育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等五个层面,为教学实践指明方向。然而,受到传统竞技体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难以提升全面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高校设定的目标以强化学生体育技能为核心,更多的是为强化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放松学生紧张情绪所开展的,没有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1]在这种育人目标的引导下,体育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要求了解不够深入,没有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纳入到教学规划中,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难以形成,自身体育技能和素养也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体育教学失去原本的教育意义。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不足,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尽管体育课程也被纳入其中,但是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体育还没有在教学资源、基础设施、教学技术上获得更多的支持,没有引起社会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在这种环境下,体育课程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去进行创新研究,以至于目前体育教学中任以传统应试教学法为主导,教学质量受到教师教学偏好影响较为深刻,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学主要以两种教学模式为主,一是示范式教学,先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和记忆体育理论知识内容。然后开展实现训练活动,由体育教师示范和讲解动作要领,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和自主练习。这种刻板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身的体育素养也得不到发展。二是“放养式”教学,在教师安排学生热身运动后,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充分解读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实施优势与价值,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大纲及学生群体实际情况,正确运用素质教育理念。根据素质教育实际需要,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优化体育教学全过程,以发挥素质教育作用,带动高校体育教学全面改革。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高校首先可利用传统媒体宣传途径,发挥传统媒体公信力强、影响力广优势,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版报、校园角、校园活动等途径,对素质教育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其次,利用新媒体宣传途径,发挥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信息时效性强等优势,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QQ、微博官方账号等多种途径,对素质教育加以宣传推广。[2]并利用此种途径定期组织开展投票、问答、调查等线上活动,将融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多种体育教学项目,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在网络中发起问答活动,由学生组织投票表决,将获取票数最多的体育项目纳入现有课程体系当中。以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必须要注重改革传统且单一的体育教学理念,利用素质教育确定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各大高校积极转变对素质教育的认知,明确认识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端正从前对素质教育存在的轻视思想,正视体育教学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3]尤其是在我国呼吁的全民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中,更应当在保留传统竞技体育理念的基础上,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将体育有以往只属于少数人的学科,转变为全体学生平等参与的学科。形成一种以培养全体学生体育精神、体育素质为目标的新型教学理念,使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真正从定式思维跳脱出来,实现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另外,还应将目前的体育教学目标,从“知技能传授”转变为“趣味体育”,提倡全体高校师生通过参与健康平等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水平与身体素质。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践行此目标,可将单一的传授体育技能教学模式,转变为组织趣味运动活动,如“二人三足跑”,两人为一组,用一条绳子将两人各一条腿绑在一起,进行站立式跑步。起跑信号发出后两人同时起跑,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此种方式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精神与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应注重将传统的灌输式、示范式教学模式,转变的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4]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个体差异情况,引进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喜好的体育教学项目与手段,以满足学生受教育需求,实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首先,应结合当代学生学习诉求,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高校可通过在体育教学内容中增加体育道德相关内容,并引入相关案例教学模式,在网络中搜索有关体育道德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展示,通过案例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其次,为培养高校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耐力、凝聚力以及综合素质,可通过依据《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中,提出的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教学指导思想,将乒乓球、羽毛球、竞走、徒步穿越与野外生存等项目纳入户外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并结合此类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开展竞走这一教学项目时,为避免过于枯燥,可采取“托球走”的趣味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乒乓球放在球拍中间,一边竞走一边用手托举球,保持球在球拍内不掉落,并快速达到终点者判为胜利。此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其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以推动素质教育实施为目的,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可通过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打造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型体育师资队伍。[5]首先,内培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校内在职教师培训。可通过定期引进专业的国家运动员、体育专家教授、素质教育研究人员等,到校内为教师提供专业化、与时俱进、前瞻性的技术培训与相关指导,使之自身所具备的教学手段、知识储备与教学理念等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还可定期带领优秀体育教师到国内外体育院校、国家体育队、教师培训机构等参观学习,外出进修,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开拓教学视野。其次,外引的主要方式包括校外人才引进。可通过积极调整体育教师薪资、待遇、福利以及晋升机制,吸引外界更多优秀体育人才前来应聘。[6]再通过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认知、执教能力等层层的严格选拔与考核,将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纳入现有师资队伍当中,为现有师资队伍注入一批新鲜血液,实现以新带旧,以新促旧。此外,相关学校还可通过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学科培训、学术比拼、教研教改等活动,设置升职加薪、评职评优等激励鸡翅,调动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科培训活动中,以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使之更好的应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挑战和要求。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功能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提出而不断扩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改变以往过于看重学生技能发展的理念,以素质教育倡导的综合素养发展为目标,实施全面且彻底的教育改革活动。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宣传,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并构建新的育人新模式,使各类教育活动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开展,全面优化体育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体育人才能力和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