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枣庄,277000)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造成危害。据临床统计,我国急性白血病患病率高达1.5%,其中超过70%急性白血病患者属于髓系白血病[1]。我国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在1.62/10 万左右,且成年患者中大多数为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而儿童患者中则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通过有效的治疗可达到延长患者生存周期的目的,且有一定概率完全治愈。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功能存在明显的障碍,其中骨髓中的造血祖细胞在向成熟细胞分化时发生问题,使得白细胞发生过度增殖,导致其他功能细胞的发育均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仅保留于早期阶段,而该阶段内的细胞基本不具备任何细胞功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5 年生存率可达85%~90%。因此,及时、准确、高效诊断急性白血病,鉴别判断疾病类型对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有重要价值。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属于人体与细胞免疫活性密切相关的核酸代谢酶,因其来源自肝脏,目前临床将其视作反映肝损伤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近几年研究发现,该指标可用于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2]。本研究选取2020 年1月~2020 年12 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健康体检者分析血清ADA 的诊断结果与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90 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50 名,女40 名;年龄20~85 岁,平均年龄(51.24±1.55)岁。观察组男51 例,女39 例;年龄19~86 岁,平均年龄(51.23±1.54)岁;急性髓系白血病50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检查等确诊为急性白血病;②年龄19~86 岁。
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④依从性差者。
检测仪器:全自动分析仪(生产企业:贝克曼奥林帕斯,型号:AU2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生产企业:美国贝克曼公司,型号:LH750)。ADA 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宁波美康公司);LDH 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贝美国克曼公司);WBC 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美国贝克曼公司)。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在确定采血日期后,由责任护士提前24 h 告知患者空腹采血要求,嘱患者禁食,如胃部出现不适可少量饮用温开水缓解。采血时选择右侧肘窝主静脉穿刺,每人采血量控制在5 mL。采血者先对双手进行彻底消毒,同时选择采血位置,对穿刺点进行消毒,重复消毒2~3 遍,于采血穿刺点上方6 cm 处绑扎止血带,针头与皮肤夹角控制在35 °左右进针。如患者血管条件较好,可适度抬高进针角度,如患者血管条件较差,需放低进针角度。穿刺入血管后压低针头,保证针头在血管内,连接真空抽血管,收集定量血液。拔除采血针,以无菌棉球按压止血。采血后标记受检者基本信息,并在室温下将血样静置30~60 min,待其充分凝固后转运至检验科室。在血样到达检验科室后首先给予离心预处理,离心机加速度设定为1 400 r/min,连续离心10 min后提取上清液作为血清样本,提取2 mL 即可,放置在低温冰箱中进行保存,环境温度设定为-20 ℃。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中含有的指标进行检测,包括A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根据具体数据评估ADA 和其他指标间的关联。
比较观察组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测结果差异,包括ADA、ALT、AST、GGT、LDH、Hcy。另外,探讨观察组中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ADA、ALT、AST、GGT、LDH、Hcy。分析ADA 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应用SPSS 18.0 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间数表示,组间数据内相关性以Pearson 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ADA、ALT、AST、GGT、LDH、Hcy 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结果比较 ()
表1 两组检测结果比较 ()
观察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髓系白血病患者检测结果中ADA、ALT、AST、GGT、LDH、Hcy 结果明显高于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
表2 观察组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
急性白血病血清ADA 指标与ALT、AST、GGT、LDH、Hcy 各项指标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清ADA 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白血病也被称为“血癌”,主要是由于人体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增殖后引发的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下异常出血、贫血、继发性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3-4]。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组织中可以发现处于异常状态的原始细胞、幼稚细胞,且均呈现快速增殖的状态,这种无法达到成熟阶段的细胞会大量累积在骨髓内,从而导致骨髓无法生成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最终引起白血病症状。同时恶性增殖的骨髓细胞还会对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产生浸润效果,从而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的情况。根据患者发病速度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其中急性白血病又被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且在不接受任何治疗干预的前提下平均存活时间在90 d 左右,病情严重者可能在确诊后的数日内因并发症死亡[5-6]。
导致白血病的原因相对较多,遗传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如家族中拥有急性白血病患者,则发病率将会提升至7%,同卵双胞胎的发病率则为普通群体的3 倍以上,另外,如具有先天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则出现急性白血病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病毒等也会诱发急性白血病,其中电离辐射距离人们的生活较远,而化学药物则有可能接触,包括香烟、染发剂等物品中包含的成分与白血病也有着密切关联。另外,如慢性骨髓增生、慢性血小板增多、骨髓纤维化等病变也可能引起急性白血病。
临床认为,越早确诊急性白血病越有利于治疗。因此,诊断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血液指标检验的应用范围较广,操作便捷,可重复操作性强,数据获得速度快,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所有群体均可接受此类检测。ADA 属于人体内自源性的、与免疫活性有关的、参与核酸代谢过程的酶类物质,通常血清中包含的ADA 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其也是肝细胞液中的主要酶类物质,因此在肝脏损伤诊断中的敏感性较强。同时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中也包含ADA,尤其是在T 淋巴细胞中活性更加明显,近几年临床也开始将其运用在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工作当中[7-8]。根据近几年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和血液中ADA 指标的关联被医学界发现,且该酶类物质在T 淋巴细胞中的活性高于B 淋巴细胞,且自身属于非特异性因子,也是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9-10]。本研究结果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DA、ALT、AST、GGT、LDH、Hcy 指标均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急性白血病血清ADA 指标与其他相关指标均呈正比例关系。由此说明上述指标均为反映白血病患者疾病类型的重要指标,在临床鉴别诊断白血病种类中有重要价值[11-12]。分析原因为血清ADA是由巨噬细胞合成,是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分泌的重要因子,可通过相应受体和膜蛋白聚糖类产生结合后,在淋巴细胞分化或单核细胞转化等过程中便会大量合成[13-14]。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异常增生的状态下即可大量被合成,该因子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远高于健康人群,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白血病患者ADA 指标(17.24±2.33)U/L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刘沛等[17]结论相一致。由此证实通过检测ADA 指标能够一定程度鉴别诊断白血病类型。
综上所述,通过检验血清ADA 指标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能够有效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为临床提供有效支持,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