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3 07:35:31崔晓庆
山西青年 2022年2期
关键词:导向环节中职

崔晓庆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

笔者曾对任教过的舞蹈类中职艺校生英语习得现状做过实证调查,发现中职艺校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整体较好,有学好英语的志向和兴趣,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储备不足;听和写的产出能力较弱;平时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并且学习动机不强等。针对问题,本文试图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到中职英语的教学课堂,并以一节听说课为例来阐明具体实施步骤,以期可以解决中职艺校生英语习得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产出导向法

(一)涵义

产出导向法最初是在2008年由文秋芳教授针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而提出的[1],经过2014年的修订,于2015年正式形成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理论体系[2]。产出导向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培养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运用能力。产出导向法秉持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以Swain(1985)的输出假说和Lantolf(2000)的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为理论基础[3]。通过输出驱动(motivating)、输入促成(enabling)和产出评价(assessing)的教学流程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二)研究现状

产出导向法自提出至今,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被研究证实其对提升学生产出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如张伶俐(2017)对产出导向法进行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POA教学法在提升学生的口语、听力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尤其对高分组学生的影响效果明显[4]。张文娟(2017)通过行动研究从学生语言产出、学习外部条件和学习者内部因素三方面证实了POA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教学流程环节的五原则:“动机流”原则、“问题-对策”原则、“大目标-小步走”原则、“学习区”原则和“教学评一体”原则。

张亚楠(2020)将产出导向法应用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并发现产出导向法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表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心向[5]。综上所述,产出导向法对英语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多用于大学学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并未有研究将产出导向法运用于中职英语的教学中。基于笔者以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现试图将产出导向法用于中职艺校英语教学中,以激发中职艺校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强化英语语言知识,最终实现英语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教学课例分析

笔者现以初二年级的一节听说课为例来具体展示如何使用产出导向法进行中职艺校英语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大致如下。首先通过设置合适难度的产出任务引起学生对英语知识和内容的关注并在“知困”后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进行语言和内容的输入,经过不断地输出-输入-输出的教学环节的进行和推动,达成有效促成的目标,最后对产出成果进行检验并进行师生合作评价。

(一)教学材料与主题

本节听说课的教学材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 中的Section A(1a~2d),教学主题是使用已学过的一般过去时来谈论假期,主要内容为假期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以及感受如何等。

(二)教学目标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听懂并能说出与假期相关的地点名词、短语,学生能理解、记忆相关内容及语言知识;(2)使用主要句法结构来谈论假期;(3)准确阅读、获取相关内容信息,同时了解英语国家对假期的表达习惯与方式,让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4)运用一般过去时表达有关假期的内容与感受,实现分析、评价与创新的教育目标。综上,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知识目标,如(1)(2);另一类是交际目标,如(3)(4),体现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目标[6]。

(三)教学过程

1.驱动环节

POA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在驱动环节中呈现交际场景,因为“设计要素完整、具有真实场景的产出任务不仅能增强学生完成后续促成活动的驱动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用和语体意识,增强学以致用的效果[7]。”

因此,本次听说课在驱动环节,笔者这样设计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动画呈现与假期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熟悉话题内容;其次,教师用英语向学生分享自己上一次的假期经历,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注意;最后,让学生试着用英语讲述自己的假期经历,这样学生便会在尝试表达的过程中发现并认识到自己语言知识以及内容信息的欠缺,从而激发学习需要,为输入促成环节提供很好的“动机流”并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3]。

2.促成环节

促成是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8]。文秋芳(2017年)在教材使用有效性标准的评价指标中针对促成活动的有效性从教师视角提出了具体衡量指标,即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9]。邱琳(2020)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对促成环节设计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实施难点给出了相应对策。基于此,笔者进行如下促成环节的教学设计。

活动一: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尝试用英语说出图中的与假期相关的活动。

给予学生产出语言的机会对于学生系的语言习得非常重要[10]。在完成此步骤中,学生可能遇到产出问题,如语音问题,遇到新的单词或词组等。通过子目标的尝试完成,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语言知识不足的问题,进而产生学习动机,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对上一步中出现的语言知识即假期相关的活动短语进行有效输入。具体做法为:(1)完成与假期活动短语相关的匹配任务,强化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的认知。(2)听录音并模仿发音,解决上一步子目标中的发音问题。活动一遵循促成环节的精准性原则,精准对接产出目标。同时注意初始产出目标难度的把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标。

活动二:

第一步:引导学生听并且完成相应的任务(从图片中找出在听力内容中所描述的人物);再听一遍,确认并核对信息;听第三遍,跟读、模仿听到的每句话。此步骤主要通过多次听的方式,结合具体任务来使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输入,为下一步“说”的产出做准备。

第二步:(1)教师设定场景:假期返校,你遇到某同学,你们互问彼此假期的信息,同时谈论到其他同学的假期活动。(2)组织学生结对子,要求基于自己的已知知识和经历,完成自己与同伴的假期对话。

此活动的完成可使学生掌握与假期相关的短语及句子结构的表达并具备一定的产出能力,如简单询问和回答对方或者他人有关假期的活动。

活动三:

第一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组内同学关于他们过去假期活动的信息,并记录。二语习得信息加工理论中强调语言输出对于成功习得二语的重要性[11]。此步骤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难度加大的语言输出环境下来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仍然存在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而找到语言知识及内容信息方面的漏洞,在后续的输入促成环节查缺补漏。因此,我们发现:“POA促成活动打破了输入与输出的界限……促成活动既包括对输入的加工,也包括对输出活动的完成(邱琳,2020)。”

第二步:组织学生听并且完成相应听力任务,以补充和拓展语言知识和内容信息。具体操作步骤:(1)听第一遍,获取主要信息。(2)听第二遍并完成相应听力任务(写出三个具体主人公假期去了哪里并做了什么具体活动)。(3)听第三遍,核对信息并跟读、模仿听到的每句话。经过此轮的输出和输入,学生将可以完成最初的产出目标,即用英语讲述自己过去的一次假期经历。

3.评价环节

为实现“以评促学”目标,师生合作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创新型评价方式[12]。本节课在评价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活动四中的“分享你的假期经历”的内容和语言进行评价;其次,教师提供几个范本,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产出任务表现进行自我评价[13]。

三、教学启示

通过对产出导向法的阐述以及在中职英语听说课堂中的案例分析,能够看出它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即可以通过产出驱动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输入促成的积极性和学习心向;经过多轮的输出-输入-输出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最终达到学有所获的目标。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发挥好产出导向法的最大作用,要注意思考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情,合理把控活动任务难度

产出导向法在各流程中都有相应的任务,或者以输出形式或者以输入形式。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任务设计时应时刻围绕学生的具体学情特点,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有的认知水平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的合理设计,尤其在促成环节坚持任务难度的梯度发展,任务设置既不能过难,防止让学生产生低效能感,同时也不能布置得太过简单,让学生感觉到没有什么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合理地把控活动任务的难度。

(二)重视产出困难和问题

产出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使用目标语的机会中知不足而后激发学习动机和需要。经过多阶的、多层子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学生最终能够产出高于自己原先水平的“产品”。因此学生在各产出环节中遇到的语言困难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困难的产生和发现将会是后续学习结果的新的增长点。基于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产出活动环节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会去发现并及时记录所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不然输入只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茫然地输入,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输入的真正目标是“以学助用”。

(三)发挥好教师的“支架”作用

教师在产出导向法中的作用由最初的“以教师为中介”到后面修改为“以教师为主导”[9]的变化,体现出了教师在产出导向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在产出驱动、输入促成还是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脚手架”作用。在教学的最初驱动环节,教师场景设计和任务驱动的安排直接影响学生是否会对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的学习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输入促成环节中,由子目标引导下不断地输入-输出-再输入-再输出的循环往复,教师的“脚手架”作用更显得淋漓尽致。在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猜你喜欢
导向环节中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