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正属于幼儿的美工区环境

2022-11-23 02:52
好家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我园研修教研

文 倪 慧

环境创设是课程游戏化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但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环境创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忽略幼儿参与的需要,教师为了环创而环创,把控过多,幼儿动手少;忽略幼儿拥有私密空间的需要,过多采取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忽略环境创设的动态性,过多关注环境的欣赏价值,不能动态反映幼儿的学习进程与活动情况等。为践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我园立足“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环境创设能力。本文聚焦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体验,创设真正属于幼儿的美工区环境。

一、以“美”创想,创设幼儿活动环境

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是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园以“美工区”为重点,打造属于幼儿的独立学习空间。

(一)基于幼儿视角,尊重幼儿表达的自主性

教师立足“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问题抛给幼儿,如美工区放在哪里,桌椅如何摆放等,尝试放手给幼儿自主设计美工区空间布局的权利,给予幼儿自由表达与改造的机会。我园鼓励幼儿以小组讨论和计划的方式,分别制定美工区空间布局方案,并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方案。师幼共同重新规划美工区,班级美工区环境因此焕然一新。

(二)基于幼儿需求,突出艺术与教育的融合性

美工区是蕴含美感的艺术空间。在环境创设时,为了将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渗透到幼儿的美术游戏活动中,小班教师选择靓丽又搭配协调的颜色、新颖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例如,在创设美工区时,教师参考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大面积的红、黄、蓝色块对比强烈,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渲染了艺术氛围。此外,我园将家长资源融入环境创设中,邀请家长开展亲子制作,并将作品陈列在美工区。

(三)基于幼儿发展,保持空间布置的动态性

美工区环境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从空间、内容、材料、规则等方面,关注环境的不断变化,尽量发挥空间环境“动”的功能,方便幼儿随时与环境互动。例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图画”中,教师对区域空间进行了调整:区域中隔开的桌子拼在一起成为一张大的桌子,教师提供粘贴好的大面积纸张,引导幼儿合作绘画秋天的树林。

二、以“材”激趣,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材料是美术语言的中介,也是幼儿动手操作、动脑创意、发展关键经验的前提。我园以美工区材料为研究重点,有效投放材料促进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主动地建构学习经验,获得发展。

(一)巧用废旧材料,发挥创造潜能

简单的生活废旧物,通过创意挖掘,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在美工区材料投放中,我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在园内树枝修剪时,教师将一棵大树枝刷上白色的颜料放在美工区,不但增强了美工区环境的艺术性,而且调动了幼儿装饰树枝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创设了生活材料库,为幼儿的创作提供材料,如时令蔬菜、农作物、鹅卵石、羽毛、木片、废旧鸡蛋托盘、干树叶、废旧布条等。

(二)凸显材料梯度,推动经验生长

以前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时候,我园更多地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在材料的属性与种类上下功夫,很少从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美术领域关键经验的发展线索出发,考虑材料与幼儿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本学期在材料投入前,教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挖掘材料隐含的学习经验?如何根据幼儿当前经验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地投放材料?为此,我园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及对材料的使用经验,对不同结构的材料进行优化,更好地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面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教师为其提供了油画棒、绘画纸、画架、剪刀等一些操作方法简单、玩法固定的高结构材料,并配有轻泥土、纽扣、吸管等少量的非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使幼儿能够尽快熟悉各类材料的特性和玩法;面对有了一些材料使用经验的中班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非结构和低结构材料,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使幼儿有机会探索使用多种材料工具的方法;面对材料操作经验丰富的大班幼儿,教师提供的材料以非结构和低结构为主,并加入更多的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工具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各类材料进行创意组合,充分展现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力。

三、以“研”提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效的园本教研能更好地解决课程建设问题,有力推动“传、帮、带”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依托课程环境创设,成立研修共同体

为了提高教师艺术素养,强化“立足儿童视角”的环创教育意识,我园结合工作实际,组建环创研修团队。园部成立研修引领团队,确定五个研修组,小组成员针对实践中的困惑提出问题,通过集体讨论选择具有共性的问题,确立研修主题。我园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畅美日”,教师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我园以研修活动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聚焦实际问题解决,开展多形式教研

为了进一步强化环境创设理念,发挥环境对幼儿的隐形支持作用,我园通过开展全园业务学习和年级组教研活动,聚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基于儿童立场的班级环境创设”“回归儿童视角的艺术区空间布局”“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等主题开展研讨。同时,借助各班创设的美工区学习墙和区域环境,探讨教师在美工区支持幼儿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三)借助美工区创设,探寻支持幼儿发展策略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美工区?什么样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什么样的环境对幼儿具有隐形的教育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园深入探究,直击美工区现场,通过集体分享,分析美工区现状,找出问题,不断调整。教师通过学习故事的方式,记录班级美工区的创设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在美工区创意活动中的精彩时刻,从而探寻支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创设路径。

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即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系统研究的过程。我园将继续从实际出发,创设真正属于幼儿的适宜的环境,从而推进课程游戏化。

猜你喜欢
我园研修教研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户外厨房诞生记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