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 娜
幼儿园混龄活动是幼儿园利用专用教室的空间和环境,提供丰富的开放的材料,将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合在一起开展的游戏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模仿,思考,学习,挑战,互助,是幼儿园基本游戏学习活动之外的一种补充与完善,为幼儿创设一片自主成长的广阔天空。本文以美术专用室“陶里淘器的无锡印象”混龄活动为例,谈谈实践与思考。
在“陶里淘器的无锡印象”美术混龄活动中,参与者为小、中、大班的幼儿。活动前期,教师介绍无锡人文风情和陶泥材料,并以《江南小镇》《太湖里的小鱼》《白墙黑瓦遇上粉色浪漫》等江南特色主题课程为切入点,为活动进行情感和技能的铺垫;活动中期,教师利用经验,鼓励幼儿利用多种形式表达,多观察、多探究、多挖掘,从别人观察不到的视角出发,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从自己对城市的观察出发,绘制了无锡地图明信片;活动后期,教师从陶片形状的搓捏,陶片上不同材质机理的拓印,陶片颜色上釉加工,代表不同景点人文风情小印章的制作及印章文字的“画”印等不同维度,在遵循幼儿不同发展阶段规律的基础上,聚焦最优化的教学视角,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感悟文化传承的意义。
幼儿是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学习的,他们依赖生活经验理解和感知事物。在“陶里淘器的无锡印象”美术混龄活动中,小、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不同。在手绘明信片环节,教师鼓励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多探究,多表达。例如,在“绘制巡塘古镇手绘明信片”活动中,小班幼儿会把自己切身的体验画出来;中班幼儿的关注点和绘画意愿,放在古镇的树、水中的鱼和水面停歇的乌篷船;大班幼儿会在手绘明信片中画出巡塘古镇的建筑,在古镇看到的文字、墙画等细节甚至将自己的形象也画入明信片。这些基于不同视角的画面被重组后,成为一幅全新的手绘地图。混龄活动中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绘画风格,使最终呈现的画面完整、生动且有趣味。
在“陶里淘器的无锡印象”美术混龄活动中,陶片的制作工序最为复杂,分为切割,塑形,收边,拓印,上彩,上釉等步骤。为了保证陶片烧制后不开裂和变形,很多细微的小诀窍需要幼儿在操作中慢慢体会。教师要预设事宜性的教学目标,兼顾幼儿的乐趣与能力。首先,我把小、中、大班参加混龄游戏的幼儿分成若干组,使其根据自身能力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混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挑战,小班幼儿用综合材料拓印,中班幼儿细化修边,大班幼儿泥塑造型;接着,幼儿根据交流心得更换分工顺序,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进行不同的尝试;最后,混龄小组中的每个幼儿都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技能挑战,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陶片作品。
在“陶里淘器的无锡印象”美术混龄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创设愉快、自由、平等、明快的游戏氛围,以游戏性的对话体验实现人人都生活在游戏之中的组织样态。在选择印章造型时,教师以混龄小组的形式,根据幼儿手绘明信片的内容进行讨论和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造型进行塑性和上彩。例如,在惠山泥人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我的泥娃娃是背靠背坐着的,它们说着悄悄话,你想听听它们说了什么吗?”有的幼儿说:“看看我做的,女娃娃抱着一个大大的金元宝,男娃娃抱着一条大大的鱼,好开心!”有的幼儿说:“我做的泥娃娃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我,等印章做好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放在柜子上,代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些都是幼儿在混龄活动中获得成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