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意写作

2022-11-23 01:24金振邦
山西青年 2022年9期
关键词:超文本媒介数据库

金振邦 杨 帆

长春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创意写作可指任何形式的写作,包括虚构和非虚构作品,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剧本、回忆录、人物传记,以及事务文书和政论文等。创意写作不是简单地表达信息,而是以一种具有想象力而又富有诗意的方式,用以表达独创性的思想、感受和情绪。创意写作过程就是要把原本鲜活的思想通脱地突显出来,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经历。在学术理论上“创意写作”还应包含“创意阅读”,即用创造性思维去解读作品潜在的艺术、文化和美学信息。它亦是欧美国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的教学模式,借以培养全新作家。

本文重点探讨的不是创意写作本身规律,而是侧重大数据媒介给创意写作带来什么新的理念和发展空间。大数据作为一种全新媒介,必将促使创意写作进入新的阶段,激发出巨大能量,有力推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创新发展。

一、大数据:创意写作新平台

(一)什么是大数据?

它是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存储独立于使用程序。数据库是一种代表全新观念的媒介,将引发社会深层次变革。传统媒介主要指原子形态的印刷、广播和影视。而网络属于第四媒介。随之而兴起的流媒体,可移动进行网络传输则属于第五媒介,手机是典型代表。数据库则是第六媒介。后三者属于比特形态的全新媒介。它们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叠合和融合。

大数据是巨量数据集合。其特征为:数据量大,数据存储数量和体量庞大;数据类型复杂,其来源复杂多元,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快速,数据分析和使用在极短时间完成,甚至实时使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带来巨大的实用价值。

(二)大数据改变传统信息处理方式

它是一种非线性海量信息的分类聚合,提供信息检索的全新路径和高效方法,显示出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鲜明特征。1.信息海量。它可提供丰富的素材,有些资料常出乎意料和耳目一新。如电子化《四库全书》《四部丛刊》《诗词总汇》等。2.效率高超。结束了以往按时空顺序在图书馆耗时查找的过程,现在网络上几乎瞬间就可完成。3.免费共享。这是网络世界的根本属性,一个信息共享时代开始来临。4.变形组合。电子比特信息具有流动、待组合性质,可进行随意变形重组。5.开放参与。数据库将打破作者和读者界线,允许任何人参与建设和更新,信息文本可进行网络化集体创作。版权观念在网络中将得到重构。6.呈现有序。数据库信息具有一定序列性,可从不同角度生成阶梯式结构树。检索结果会按被检索频率高低依次排列,极大提高了定向信息收集的质量和可信度。7.空间无限。它几乎没有时空边际,可大大延伸作者大脑和信息存储空间。[1]各种分散数据会从无序走向有序,整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数据集合。这种广袤的背景辐射,对艺术构思和文本撰写,会提供巨大能量和活力。

(三)大数据开拓创意写作新空间

大数据与传统写作媒介有着质的区别,即数字媒介和印刷文字的区别。[2]我们还可用线性思维、逻辑/概念、纵向积累来认知传统文本,而用网络、非逻辑化、印象化和形象化、横向联系来描述电子文本。[3]纸质媒介虽然是人思想的延伸和固化,其传播受到一定时空限制。大数据媒介的任何进步,都在拓展思想传播疆域,开拓着创意写作新空间。

网络打破传统文体格局和界线。比特媒介正在消解传统艺术疆域,有的文体与其他艺术体裁融合,催生出崭新的文体种类。共享大数据触发了网络新文体的涌现,预示着某种新力量、新思潮、新观念的崛起。E-MAIL、QQ对话体、网络新闻、微信、博客、微博等正在崛起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热门文体。文学领域的超文本小说、影像数据库叙述作品、跨界叙事体、flash小品、软件自动创作作品、微文学等,如雨后春笋般呈现于文学的前沿领域。还有网络上一时盛行的甄嬛体、红楼体、梨花体、淘宝体等,表面上似乎体现了新的语言风格,其实它就是语言小品文,一种新的文体形态。多媒介整合使原处于背景或边缘的文化,进入新文化形式的核心。近年来以动画、空间组合数据库、搜索引擎为代表的网络新文化形式正在挑战传统电影、时间剪接、传统叙事方式、百科全书等传统表达方式,逐步占据新文化表现形式的核心。网络新兴文体的拓展,完全取决于表达手法的跨界和扩张。目前文学研究的一个崭新话题是“跨媒介叙述”,除了文字其他媒介如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都可具有叙述功能,文学表现力开始立体化。写作已渗透到几乎所有学科,成为不同领域和空间的黏合剂。大数据使作者读者呈双向互动。传统文学创作和欣赏是单向度的,而超文本却是双向度的,能实现美学欣赏的交互性。

文本阅读趋于全视野。自从大数据进入阅读领域后,才发现传统阅读视野就是井底之蛙、沧海一粟。在浩如烟海的阅读大数据面前,个人认知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阅读视野的无限拓展,要求人们阅读视野从乘客被动性阅读视野,开始被驾驶员选择性视野所取代。大数据主要功能就是为了预测,解决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

二、写作理念深层次创新

大数据正在推动创意写作从理念到实践,引发深层次的突变,并促进新媒介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

(一)从单一立意到多元取向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日益趋于多元化。对文本主题认知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将更加强调写作对象的多层次意义和全息镜像,营造解读的多元立体空间。传统文本主题常要求集中、明确、鲜明、深刻。这往往是从单一文化、特定视角和独立文本来说的。而电子文本开始具有某种全球化色彩,作者身份经常会发生变更,甚至引入了集体作者身份的可能性。因此,今后文本主题的确立一方面要有明确指向,另一方面则不要画地为牢,要留出解读的开阔空间。经典文本的立意绝不会有单一指向和明确边界。曹雪芹《红楼梦》主题的历代解读,就已远远超出了作者预料,更何况网络上的超文本呢?大数据的兴起,电子文本写作都将具有数据库色彩和功能,其表现技巧将更为灵活。因此,过去认为传统写作的弊端,所谓信马由缰、走马观花、多中心、杂乱无章、篇幅冗长等,都将成为超文本的一种常态。在电子文本中,其主题内涵会因读者的参与而呈现为一道具有不定因素的信息流。传统文本要求主题集中、明确、鲜明,结构不枝不蔓,词必达意等规范和优点,却成了网络超文本的桎梏。

(二)写作方式跨媒介融合

多种媒介互补具有全新的认知功能。“媒介的杂交或交汇是显示真理、给人启示的时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诞生的时刻。”[4]声音、图像和视频所携带的信息含量要大大超越单一文字媒介。“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较之于片面局限的嗅觉、味觉或触觉,视觉是自由的和认知性的。”[5]“观看或许与各种形式的阅读一样,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视觉经验’或‘视觉教养’用文本模式是不可能得到全面解释的。”[6]图文并茂文字称臣。文字本身携带信息十分有限,但解读空间很大。而图像蕴含信息极为丰富,但想象空间不如文字符号。目前,文本中图像的入侵,已经给文本带来重要变化。如几米的照相本子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韵味的图文诗,在其作品中很难论断图文究竟孰轻孰重,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但几米作品确实是图画在先,文字在后,也可以说图像为王、文字称臣,是典型图像时代产物。其叙事方式又不同于传统连环画,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十分接近于诗,是文学和绘画的跨界融合,亦是写作方式的跨媒介完美呈现。

(三)从封闭文本到开放结构

超文本没有固定边界,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源文本常常成为结构延伸的起点,承载着向外拓展的发端和支点的作用。超文本同时呈现了读者与文本的交互结构,由于每个读者与超文本的交互所产生的路径差异,所获得信息完全不同。因此,对一个超文本作品,每个人实际阅读内容都迥然相异,并折射出独特的个性化色彩。“印刷文本是装订成线性顺序的,而超级文本却是一个网络,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各个部分。”[7]电子文本结构没有固化形态,而是处于一种流动态势。“超文本不仅描述或提及其他文本,而且重构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将其带入更广阔的领域。”[8]如美国迈克尔·乔伊斯1990年推出的超文本小说《下午,一个故事》,共设计了951个链接,组成539个文本板块,读者可选择不同链接,得到不同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文本。

(四)从线性叙事到网络发散

传统文本结构,往往强调完整性、连贯性、严密性。但网络文本常呈现多种结构形态。超文本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传统文本结构。它表达一种情感、观念,或描写某种情景,可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延伸或补充。这要求作者具有更大的艺术想象力,考虑读者的多元化解读需求。“超文本不仅描述或提及其他文本,而且重构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将其带入更广阔的领域。”[8]电子文本将由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或四维动态,人物和故事的发展也出现多向路的复杂趋势。这将大大扩容电子文本的信息容量和文化内涵,从而带来巨大的艺术魅力。超文本为作者开拓思路,摆脱束缚的同时也带来读者无法集中一条线索而定向深度思考的弊端。

三、依托大数据的文本写作

这里仅以论文写作为切入点,来谈谈大数据是如何实现论文写作的创新和突破。

(一)展示前人研究状况

前人视角和观点,是论文创新的基础,可提升独创性研究层次。以往利用图书馆来了解前人工作,视野就像井底之蛙。写就的论文常成为重复性无效成果,且效率极其低下。现在通过关键词非线性网络检索,就可了解前人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他们的学术观点及其争论。有时反馈信息能达到数万条,甚至令人难以驾驭。大数据信息可成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减少探索的盲目性,同时也是评价自己研究课题学术水准的重要参照系。

(二)提供论文写作资料

以往写论文,有时为了寻找一个资料,会花费许多时间去图书馆进行查阅。现在,我们想调用特定文本,或介绍某个人物、事件时,在网络上搜索和下载,甚至比上自己书架寻找速度还要快捷。现在各种数据库如雨后春笋,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应有尽有。我们现在已不再为论文资料短缺而烦恼,而恰恰是我们的思维理性,跟不上丰富的信息潮涌动。

(三)修正学术研究偏差

学术论文主要是逻辑推理,但它常需要以某些说明性资料为基础。因为说明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写作论文时涉及有些概念、人物、事件等知识性内容,常因为记忆的模糊或偏差,需要通过某些工具书来加以修正。而网络对此可以说轻而易举。有时个别观点需要推敲,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调用相关理论或主张来加以验证。[9]

猜你喜欢
超文本媒介数据库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新闻翻译试析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数据库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数据库
思维的模拟外化:概念超文本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