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砥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214036)
超文本(hypertext)指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图示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其主要的特征是不同页面上的文本间可以通过超链接联系起来。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形成大大小小许多知识网络。例如光合作用的知识网络;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知识网络,细胞的知识网络等。当一个专题的知识网络由若干个文本组成,并且这些文本间能通过一些关键词联系起来,并能通过关键词跳转到其他文本阅读时,这个专题的知识网络就形成了一种超文本。
构建生物学知识的超文本一般涉及以下几部分:①节点:由文字、图像等表示某个概念,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概念(用矩形框标识)。节点中的文字需经过概括和精炼;节点中的图像要模式化。②连线:表示节点间的并列关系或层递关系。③超链接:将需要展开或其他超文本结构也有的节点或关键词作为超链接点。如果以节点作为超链接点,则在矩形框中注明跳转至某个文本页面的页码;如果以关键词作为超链接点,则划出关键词,并在下划线下注明跳转至某个文本页面的页码。④文字标注:文字标注一般是连接词,表示相邻节点间的关系。
单元知识的超文本、模块(如“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知识的超文本等比较复杂,由多个页面组成,每个页面就可以构成一个超文本,这些超文本之间通过超链接联系在一起。对生物学知识的超文本建构教学指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提炼后形成超文本的教学方式。
图1 “细胞结构”超文本的第一层结构
图2 “细胞膜”超文本的构建
本文以“细胞的结构”单元复习为例,将超文本建构教学总结如下。
复习“细胞结构”后,教师提供学生超文本的第一层结构(图1)。图1中“细胞膜”下面的②表示相关内容跳转至第2页(图2);图2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的③表示内容跳转至第3页(图3)。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余下结构,从而建构出“细胞结构”单元的纸质超文本,例如,从“细胞膜”延伸展示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糖类、蛋白质;特点:流动性、选择透过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等(图略)。
学生在制作超文本的过程中,要厘清本单元有哪些知识以及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对概念中的要点进行概括,还要思考如何把概念合理地组织成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的超文本,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完成,掌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否厘清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情况,并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改正超文本中的错误。
教师安排课时让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交流超文本,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和相互评判:①有没有科学性错误;②重点知识有没有遗漏;③对知识有没有进行概括,概括的形式是不是合理;④超文本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师要求在讨论后当堂形成小组的超文本方案。
小组可以把做得最好的组员的超文本作为小组的超文本方案,也可以将不同组员的页面重新组合成新的超文本。
各小组在课上展示小组的超文本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指出其中明显的亮点与不足。
各小组吸取其他小组的优点和缺点,在课后完善小组的超文本。在完善过程中,小组成员讨论需完善的内容,形成思路,然后组长分配每个组员完成部分页面,最后由一学生进行统筹。
教师安排课时,组织各小组展示超文本。引导小组间互评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掌握,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如何更合理地组织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在展示课上教师要适时点评,让学生从呈现的错误中知道如何正确理解某个概念,从不合理的组织形式中知道相关概念间是什么关系,从优秀的组织形式中体会如何更好地概括并组织知识。
由于学生学业紧张,寄宿生使用电脑也有不便,因此主要完成纸质超文本。假期里,小组成员再根据纸质超文本,合作完成电子学件。教师挑选出优秀的电子学件在学生群中共享,也可以利用学生的电子学件在第二轮复习中帮助学生回顾知识。
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的思维过程。在超文本建构教学中,学生以建构超文本的方式将建构知识网络的内在思维过程进行外化。这样,教师将比较容易发现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厘清概念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概念网络。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也弱,形成的知识网络杂乱。因此,超文本建构教学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建构超文本。在建构超文本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实践表明,经过超文本建构教学,学生自觉组织知识的意识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建构的知识超文本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也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