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责任分散”的产生及解决对策

2022-11-22 15:10周书宇朱锦华石书林邹心怡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大学新生

周书宇 朱锦华 石书林 邹心怡

摘   要|“责任分散”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大学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聚焦当今大学新生,探究其对“责任分散”的认识和行为,并对该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落实到高校对此种心理的解决对策。将分散心理由轻到重分为三类,通过探讨总结、分析研究前人的相 关报告,研究得出三方面成因,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责任分散;大学新生;成因及对策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責任分散效应的概念

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 10 点左右,重庆万州区一辆载客的 22 路公交大巴车在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 一位女乘客因为不清楚公交路线坐过了站而与司机发生争执,并扰乱司机的正常驾驶,致方向盘失控, 该失控大巴车在与一辆小轿车发生撞击之后,从近四十米高的桥面坠入长江。最终该事故造成包括司机与乘客在内的共 15 人死亡。而从事后打捞出的黑匣子记录下的车内画面可以看到,在该女子与司机争执的过程中,车上其余十三名乘客无一人阻止该女子干扰正常驾驶的行为,致使惨剧最终发生。此事一出, 举国哗然。引起全国各地广泛关注,舆论界纷纷指责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集体冷漠。而这正是责任分散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是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理论中八个推脱机制中的一种,是指个体将自身行为产生后果所导致的责任分散到其所在的群体中[1]。责任分散效应,也称 旁观者效应,是指在指派单个个体完成任务时,个人责任感会很强,从而积极地完成;而要求一群人完成某个任务时,个人的责任感则较弱,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往往会退缩,希望别人来承担更多责任,从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2 大学新生“责任分散”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任务交给一个同学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而交给一群同学时,则易出现许多问题最后才完成、拖沓低效的情况。

当场景中只有一个人时,面对紧急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伸出援手,毫不犹豫去帮忙。而当场景中存在一个及以上的同伴时,部分人开始产生责任分散的心理,将任务责任自动归结到他人身上的想法增多。当周围的旁观者增多时,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个体数量明显减少。相反,持旁观态度产生将责任分散到他人身上想法的同学数量明显增多。

(1)将责任完全分散到他人

完全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我不去帮忙,别人肯定会去的”心理,突发的紧急情况让这部分人来不及建立责任承担意识,将“伸出援手”的责任完全寄托到周围人的身上,此时的责任分散甚至是不自觉产生的反应。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千禧年后出生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 或许是父母祖辈的溺爱,或许是安稳环境的怠惰,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在成人之后形成了对责任的冷漠推脱,对他人的依赖寄托。

(2)将责任部分分散到他人

“根据心情决定帮不帮”“心里想着去帮忙,但自己赶时间或腾不出手帮忙,就会走掉”都是相对较典型的将责任部分分散给他人的心理。第一种将责任分散到了旁观者的身上,最终的决定取决于自我心情的好坏,而这又取决于周围的各人各事;第二种则是将责任分散到旁观者及下一批人和事身上,以手中的工作为理由,拒绝了责任的承担。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代代相传。面对突发事件优先判断自我利益再做出选择,这时责任的部分便被分散到了他人、他事上。

(3)主动承担

“毫不犹豫上前帮忙”是最明显的承担责任的心理。面对突然事件的发生,这一部分人建立了完全的责任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

不难看出,以上种种心态,不过是责任分散心理投射到实际行动上的轻重程度的显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存在一个“责任人”的位置,以责任分散的理论来解释、预测、甚至控制事件的发生, 是有重大意义的。

3 责任分散效应的成因

“责任分散现象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2]当紧急情况来临时,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能够提供帮助,这个人就会清醒地意识到 自己的责任并给予帮助。否则就会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在心里谴责自己的不作为。而如果有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共同分担,从而产生“责任分散效应”——每个人愿意主动承担的责任很少,甚至可能连自己的那一份责任都意识不到。好像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这件事的“局外人”,便有了责任分散现象的出现。而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1)“陌生人”心理导致对环境关心度下降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不擅与陌生人交流,往往会避免与陌生人有交集。“不少同学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想,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时有发生。”[3]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新生对于周围人及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关心程 度显著下降。

迟毓凯[4]的研究考察了朋友启动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该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启 动类型被试对于情绪特质和控制词汇的判断,在反应时并无差异,对于助人概念的判定,朋友启动组被试的反应明显快于母亲启动和控制启动两组。由此可见,朋友启动对助人概念的接受存在促进作用。

而当代大学生因为对环境关心度的下降,同伴关系的减少和限定,使得他们心中助人概念的存在并不够强烈,所以很多时候不会产生主动的帮助行为。

(2)法制不健全导致责任感淡薄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法律不健全,出现了社会责任感普遍不高的情况。”[5]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迅速开放,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淡漠,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迟毓凯[4]的研 究结果表明,道德特质启动对助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道德特质启动的被试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助人行为。

再加上对于见义勇为的责任认定和奖励机制不健全,造成许多人在紧急情况下选择了不作为和推卸责任。责任混淆的理论认为,当多人在场时,想要提供帮助的个体之所以未能实施助人行为,是因为如果进行助人行为,可能会引起旁观者产生诸如是他导致了“受害者的惨状”之类的想法。不提供帮助就避免了这样的可能,这也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效应。

(3)趋利避害和从众心理导致行动犹豫

“在生活中,对那些能引起我们积极情感的事物,如好友、美食等,我们会乐于接近他们;而对让我们厌恶或恐惧的对象,如毒蛇、暴徒等,我们会避之不及,这些趋利避害行为是有机体对环境最基本的反应,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责任分配的不明确会导致群 体成员面对紧急情况时,总认为其他人应当更加主动地采取行动,从而造成了群体成员的行动犹豫。就像群体往往会做出比个人更加保守的决定。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也是大部分人采取不作为决定的重要原因。“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7]朱冠桦[8]、万佑红[9]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从众效应下,谣言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也就是说,在大家的概念里,大部分人都不采取动作,自己也不应该采取与大家不一致的动作。而这种行动犹豫,往往会造成事实上的旁观与集体冷漠。

4 改善大学新生“责任分散”现状的对策

根据大学生新生“责任分散”的现状和成因的分析,现从团队、个人和大学教育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就这个问题提供笔者的建议。

团队的角度

(1)用规矩定方圆——建设团队公约

“集体主义要求我们在行为过程中凝聚力量,增强内聚力。内聚力促进了团队内的沟通,并能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更能加强团队每个成员对集体的责任感。”[10]团队可以在建立的初期收集各位成 员的相关意见,制定出一份认可度相对较高的团队公约,作为成员们的行动准则,对每个队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在实行公约的过程中一旦发現了公约的不足,可以收集大家的意见进行改正,但不可频繁地修改, 频繁的修改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约的执行效力。

如同罗曼·罗兰所说:“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集体主义的本质,在行为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是内聚力的体现。正如大学班委会建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班级公约,明确赏罚制度,可见一份有效规定对于一个团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核心竞争力从不让人失望——优化任务本身

在形成任务时,可以采取众议制等方式,选取大多数人有意向参与的任务,并采取参与度更高的方式, 提高成员参与任务的积极性,让大家更愿意在任务中主动承担责任,对于优秀的活动,人们可能会迟到, 但永远不会缺席。

在大学课堂上当老师将课堂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上时,学生的反响总是平平;但当老师和同学有所互动时,课堂的氛围更加热闹。顺应民意的“民主”永远比专制独裁的“决断”更能引发共情。

(3)环环相扣,互相监督——将任务环节化

在某些具有时效性的团队任务中,布置任务时考虑任务的关联性,使后一项任务的正常进行需要依靠前一项任务的工作成果。这时前一项目的负责人不仅需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也需对后续的工作负责; 若前一项目负责人没有及时完成任务,后一项目的负责人就会因无法进行自己的工作而对前一项目负责人施加压力,反向督促前一项目负责人完成任务。

大学生赛事中的“数学建模”便是很好的例子,模型在论文基础上建立,每一步都紧密相关,以及许多其他研究也都需要先收集资料再开展实验。

(4)落实责任,各扬所长——为每个人“定制”任务

充分考虑每位成员的自身优势,将任务进行合理细致的划分,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同时尽量保证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布置成员们可以胜任的任务,能够大幅度降低任务完成的难度,提高成员的兴趣;将责任落实,任务没完成时能够快速定位相关负责人,这份压力能激发负责人对责任承担。

所谓“术业有专攻”,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也表明当从事和性格所长不同的属性职业时,工作的效率和得心应手程度总是最低的。在大学各种社团组织中,分设不同部门面向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在面试后纳新,这也是一个社团组织能顺利运营的基础。

(5)你的付出我看得见——对努力进行肯定

可以经常通过对成员的肯定来提高成员的积极性,这种肯定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例如任务完成后的庆功宴;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赞许,例如表扬。令成员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促使成员对任务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进而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往后的任务当中。

通过这种短暂的愉悦刺激,可以有效提高成员的期望值,提高成员的积极性。不论任何时期人都会对别人的肯定产生愉悦的情感,进而增强兴致。

个人的角度

(1)在其位,谋其职——正确定位自己的身份

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拥有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作为组织者,需要合理分配任务,以身作则, 调动成员积极性。而作为参与者,应当积极配合组织者的领导,尽己所能地给予团队成员帮助。对责任主动承担,不逃避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落实“在其位,谋其职”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个团队能够蓬勃发展的关键。团队的运作正如机器一样,组成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维持运作的关键零件。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团队得以正常工作,将产生远超零件分开时所产生的效益。

(2)每个人都是一盏明灯——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作为团队的成员,在团队中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承担责任。不过分自满,适当放低自己在团队中的姿态,避免有“既然你能做完,就不用我来做”等想法;也不过分地看低自己的能力,“我是废物,什么都也干不好”等心态同样不可取。应当保持一颗谦卑且努力的心,以“尽己所能,尽善尽美” 的心态参与到各项工作当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团队发光发热。

“公主病”与“咸鱼”是当代青年人的两个极端,任务组队时多数人会对这两类人避而远之,改变这些心态,不成为团队的负担,做一个努力为团队付出的人,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3)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

团队成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积极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寻求他人的帮助。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地伸出援手。如果拥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与成员共同讨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方案也不相同,集思广益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大学的学生组织工作中,各个部门的职能会拥有一定的交集,每个活动方案都需要在商讨后才能实施,为的就是集思广益,找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解决方法,减少活动中的突发情况。

(4)以人为镜明差距——在竞争中成长

在执行团队任务时,可以设立一定的竞争意识,一个团队中一定会有一个相对出色的成员,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会激发其他成员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向其学习,与其竞争,成员进步的量变会累积成为团队进步的质变。

在大学生活学习中设置学习小组,将擅长不同领域的学生放在一起,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生们在向优秀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使自己成长得更好,也使团队变得更好。

大学教育角度

(1)意识责任辨对错——开展法制规则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和主动承担责任行为的培养,多开展与规则和责任有关的讲座,严格实施校规校纪,开展规则意识的主题班会,在 12 月 4 日法制宣传日可以用广播的形式加强法制规则教育的传播,将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培养好的习惯,从而达到减少逃避责任、分散责任的情况发生。

(2)学会理解常帮助——開展共情教育,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

学校开展共情教育相关的情景剧演绎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人的视角,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这样在遇到紧急事件时能够增加同理心,从而产生更高的帮助倾向甚至是更多的帮助行为,最终实现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以 2019 年底产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疫情期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线上家教、线上心理咨询等活动,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抗疫出力,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疫情之中的众生百态,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3)勇担责任不推脱——开展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并鼓励大学生参与活动,体验真实的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经历的积累,也能更好提升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学校还可以经常聚集老师们开展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培训,从上至下深入贯彻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责任承担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主动承担拒从众——开展红色教育,培养新世纪“红船精神”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辈的纪念馆及举办优秀团队合作纪录影片的观影活动,同时多推荐现实生活中有关优秀的责任承担的记录影片与新闻,积极弘扬革命先辈们不退缩、不随波逐流、敢于承担、勇于向上的英勇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最美中国精神”,主动去学习、去了解、去传承、去实践。

众所周知,“逆行者”是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最美的词,大学新生应当学习他们的精神,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常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信仰,在面对类似“重庆万州的公交车”的情景时,能够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拒绝从众旁观的心态,站出来为自己、为大众发声。

5 小结与展望

“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希望。‘责任分散效应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大学生的诸多行为都有着影响。”[11]“陌生人心理”“道德感淡薄”与“趋利避害和从众心理”是该效应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解决问题上,应该努力做到学校—团队—个人三位一体,相互配合来尽可能避免该效应的扩大化。“责任分散效应”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现象,我们能且必须要做的是尽量约束自身行为,使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更少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12(1):169.

[2]纪婧.责任分散效应[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2):I0003.

[3]廖放放.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人际关系[J].高教论坛,2015(9):127-129.

[4]管延华,迟毓凯.自我参照与朋友参照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2):448- 450.

[5]侯宏皎.高校大班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研究:基于责任分散效应规避的视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36(8):90-93.

[6]吳三美,王敬欣,何先友,等.心理距离概念水平上的趋利避害相容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17(4):488-495.

[7]吴国军,张莹,李文涛,等.浅析大学课堂提问中的“集体沉默”:基于“责任分散效应”的视角[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4):147-149.

[8]朱冠桦,蒋国平,夏玲玲.社交网络上从众现象对谣言传播影响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6, 43(2):135-139.

[9]万佑红,王小初.考虑从众效应的谣言传播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6,36(9):2381-2385.

[10]刘抒雅,雷陈珊.旁观者效应心理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125- 127.

[11]吕雨晴.浅谈责任分散效应与大学生行为的关系[J].人文之友,2021(4):60-61.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and Solution of Responsibility Dispersion

—Take College Freshmen for Example

Zhou Shuyu Zhu Jinhua Shi Shulin Zou Xinyi

Normal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Abstract: Responsibility dispersion is a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prevalent in todays society. University educa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ocial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ts talent training is self- evident.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college freshme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behavior of responsibility dispersion,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kind of psycholog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to this kind of psych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vides the scattered psychology into three categories from light to heavy, and puts forward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sychological 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llege freshmen group by discussing,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vious reports. Three causes are obtained and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angles.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dispersion; College freshme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大学新生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中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