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是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有益的方式,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营造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有赖于阅读教学方法的正确性,而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教师应明确阅读目标,改进现行的阅读教学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变学生的阅读态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启示
作者简介:司辉通(1974—),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二房小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一般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示、默读、朗读,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要求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同时,分析和理解整篇文章,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技巧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另外,语文教学的重心也需要改变,既要完成旧的教学知识的填充,又要向综合性的语文教育过渡。
小学语文阅读数学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识字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大量的生字,并能逐字逐句地理解不同语境下不同字词的含义。第二,帮助学生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这样他们在将来可以更好地处理、应用其他信息。第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想象力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上,知识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思维能帮助人类应用知识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任何科学与艺术都不能脱离想象,而阅读则是想象的土壤,学生可以在其中被激发和丰富想象力。第四,阅读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现在,部分家长更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但是,要想学会写作,就得先从阅读开始,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等,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掌握好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不确定,总是把考试作为教学起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先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寻找问题的答案,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影响到学生对阅读节奏的感知和对文章情感的解读。提问不仅占据课堂时间,而且影响阅读效果。消极的阅读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知文章的艺术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而不只是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在读写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重点。教师应抛弃这种被动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阅读,并享受阅读的内容。还有一些学生阅读测试成绩较低,未能达到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1]。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读写教学目标,学生应接受必要的阅读训练,而非阅读测验。教师要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问题本身入手,并通过多次文字交流,使学生学会控制阅读进度和达到独立感知,这样可以节省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时间,提高理解与沟通的深度。
(二)抓住阅读的重点
阅读理解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多数学生读完整篇文章后,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影响阅读技巧的提升。教师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的文字表达方式层面。教师应在积极为学生阅读做准备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另外,教师要区别传统阅读教学与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除了教科书中的阅读篇目,还应设计专门的阅读课程,使学生专心阅读。
(三)重视课外阅读的专业训练
当前,部分教师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入过多的概念,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文章的内容。课堂上师生间的联系看似更紧密了,但长期下来,学生往往会在阅读中养成懒惰的习惯,不能积极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新的、有趣的知识很感兴趣,但是教师却经常直接应用课内知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造成阅读教学缺乏课外材料的支持。而且,学生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作为支撑,但实际上,课堂中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过少,导致学生无法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具备必要的条件,学生才能从书本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阅读不仅是理解内容的过程,也是一种积极的學习过程。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将阅读学习的成果与基本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将阅读教学与有效教育相结合,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运用不同的方式的,我们要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传统阅读在内容和思想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内容,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以启发式的方式拓展教学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分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评价课堂教学目标,尊重差异,促使学生发展开放思维,达到基本理解的学习目标。在现代教育之中,不论是哪个科目的教学,都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正确认识,同时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之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应用。
(二)以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效果的必要工具。因此,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在一些情感类文章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利用话剧的方式来进行情景阅读,这种方式能实现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的协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阅读教学模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多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他们把对文章的理解转向了恒定的观点和答案,这种固定的、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自主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下,教师可以提问,但问题要更宽广、更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文章,提高阅读兴趣。举例来说,可以使用开放式提问,比如“你收集了什么”和“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除了这些具体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话、互动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环境的特殊性,充分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深入阅读内容,调整课堂气氛,扩大课堂参与[2]。比如,在讲授《祖父的花园》这类情感性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阅读角色,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三)运用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的质量会对阅读活动的开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效率,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则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效果也不理想。当前,在语文课堂中,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将其他文章引入教学单元进行阅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喜好,让学生深入学习文章,学会表达,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比如,在教学《匆匆》时,教师在简单描述课文内容之后,基于文章“介绍时间的意义”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教师要在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阅读是短暂的,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课外阅读,学生只有在课外时间静下心来投入阅读之中,才能够实现有效阅读,而教师也要帮助学生筛选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当收集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后把兴趣归为几大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看历史书籍,有的学生喜欢看科技、科幻类书籍,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爱好推荐几本历史类的读物,或是推荐科技、科幻类的读物,以此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能够顺利阅读,能够阅读到好书籍。
(四)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正确的体态、语调、字词等,到使学生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记笔记的好习惯,将自己看到的生字生词或者美文美句记录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且时时拿出来复习或者翻阅,从而使得这些字词和句子真正能够为自己所消化、吸收。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阅读期间记录和摘抄的字词、句子,从而不断加深印象,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期间也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对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体验,避免“学而不思则罔”情况的出现。
(五)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缺乏认识和理解真理的能力,较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形成不良的习惯和不正确的看法。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正确选择书本,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布置与阅读相关的作业,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写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授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寻找文章主题等阅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与情感。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应当注意学生的阅读特点,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技巧,例如,对于一些喜欢静心细读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其掌握一些批注的基本方法;而对于一些较为活泼、读书较为粗略的学生,教师应当让其掌握一些提炼主旨大意的技巧。在传授、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六)完善教学方式,呈现多彩的阅读课堂
读书其实是一个充满体验感和愉悦感的过程,知识能充盈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干预过多、存在明显的应試导向等。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贯彻素质教学理念,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放权”,让学生真正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诗文,交流诗文内容,或结合诗文的语境,使学生掌握语调,提高语言知识,使学生在读诗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掌握较多的写作方法。另外,许多学生好奇心较强,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往往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气氛压抑、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无法更好地学习,不利于提高阅读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课堂提问、讨论等活动[4]。举例来说,在阅读《狼来了》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角色,推断文章内容,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有效解决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贾小琴.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91.
张立梅.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文渊(中学版),2020(5):623.
宋彩鸾.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速读(上旬),2020(3):145.
蓝美莹.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文渊(小学版),2020(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