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诗歌用韵考

2022-11-22 03:09王怡美
今古文创 2022年42期
关键词:声韵古体诗诗韵

◎王怡美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一、顾太清与《天游阁集》

(一)诗人生平

顾太清(嘉庆四年1799—光绪三年1877),名春,字梅仙,号太清,晚年又号云槎外史,①满洲镶蓝旗人,工诗词丹青,擅小说传奇,当属八旗才女。因姻亲关系,顾春(太清)得以在荣王府做家教,之后与王府中乾隆玄孙贝勒弈绘(太素)志趣相投,嫁作其侧室,二人相伴十四载,常作诗词唱和论答,感情甚笃。丈夫离世后,太清不畏蜚语谮言、太福晋的发难以及长子戴钧的恣肆妄为,毅然迁离王府,晚年双目失明,生活清贫宁静。

历经清朝五世和清末国家危亡,顾太清笔耕不辍,后世流传有她的诗词集《天游阁集》十三卷:诗七卷,词六卷;另有小说《红楼梦影》,戏曲《桃园记》《梅花引》等刊于世。

(二)研究对象

《天游阁集》全帙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历经坎坷,幸得益太清后人努力,尤在金适先生东瀛补遗,以及金启孮、金适先生的校笺整理,今得以观顾太清诗词全貌。本文以现今最全的《顾太清集校笺(上)》 (诗卷)[1]为研究蓝本,试图求得较为全面准确的诗韵系统。

(三)研究意义

清代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度发展至顶峰,与此同时,官韵也在康熙年间的《佩文韵府》之后建立起一个新高度,在撷采数辈、诗词蓬勃发展的清代,诗人们作诗押韵基本尊崇诗韵,不过碍于书音和时音间的距离,具体用韵上会依语音背景和情感表达,而稍有地区和个体语音差异存在。顾太清诗韵背后也同样蕴含一些北京官话读书音、口语音等汉语语音史内容,在汉语音韵学和文献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全清诗词校勘整纳基础上,文学、诗词曲韵学等性质的研究已蔚成气候,但区域化、群体化、个体化的用韵研究还远不及唐宋诗词研究之系统,关于女性诗人的用韵研究更是徘徊于边缘。

顾太清诗词创作并行,数量颇丰,鉴于其诗韵研究存在空白,文章对顾太清诗歌用韵作整体归纳和对比研究,总结其用韵特点,并对比《广韵》、诗韵、太清词韵等内容,以期探究对照出一些切实的历时语音信息。

(四)研究方法

首先,确定近体诗和古体诗的韵例(见下表1)。

表1:诗韵韵例

其次,参照诗律标准、诗人用韵习惯和内容表达,摘录韵脚字②,划分韵段③,确定韵脚字的中古音韵地位(对多音韵脚字还需进行定音处理),制为韵谱。最后,在顾太清近体诗772首(韵段772)、古体诗27首(韵段53)的基础上,运用系联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划分出韵部。[2][6][7][8]

二、韵部整纳与分析[5] [9]

顾太清近体诗韵部共27部:阴声韵部10部,阳声韵部17部;古体诗韵部共19部:阴声韵部6部,阳声韵部9部,入声韵部4部。系联结果如下表2。

表2:韵部相关统计数据

遇 鱼模部33鱼14模2;虞模14;鱼虞模3鱼模部6虞模鱼 鱼1;虞1;模1;鱼虞2;鱼虞模1齐西部17 齐17 齐蟹咍20;咍灰28;咍皆2,皆佳2(咍灰支1)皆佳灰1;灰皆佳1 灰皆部2灰咍灰皆部53微飞部22阴声韵微19;微支1;微之2 微止支之部71支5;之 2;支之31;之脂9;支脂7;支之脂12;之微脂2;脂之微 2(支脂阳1)支脂之之 1;脂1;支脂1;脂之2;支脂之2;支之部7肴梢部2 肴2 肴萧宵部21效豪 豪1;萧宵1;萧豪1(皓号1)萧宵部4萧宵宵8;豪1;萧宵10;宵豪2流 尤侯部52尤15;尤侯27;尤幽9;尤侯幽1尤侯幽尤 1;尤侯 7(宥有1) 尤侯部9覃谈 覃谈1 覃谈部1咸衔部1 咸衔盐添部3 盐添深 侵寻部27 侵27 侵 侵2 侵寻部2覃谈部9 覃1;盐1;覃谈5;覃咸1;覃盐1;咸衔1;盐添3④咸寒桓部36寒12;寒桓16;寒删1;寒山1;寒仙1,寒桓山1;寒仙山1(寒瀚 3)寒桓 寒桓1 寒桓部1山删山部22删山删2;删山14;山寒2;删寒山2,寒山1;仙删1阳声韵仙先部61先7;仙先48;删先1;山先1;先寒1;山仙先1;先删仙1;桓仙先删1仙先 先2;仙1;仙先1 仙先部4真谆部40真21;真谆16;真文2(真谆支1)真谆臻文云部14文9;真文3;文殷2 文元魂韵18魂 5,元 2;痕魂2;谆魂1;元魂4;元痕1,元魂痕3元魂痕宕 阳唐部68 阳21;阳唐47阳唐 阳1;阳唐2 阳唐部3江 江窗部3(江降2;江降钟1) 江

曾 蒸登部6 登2;蒸登4 蒸登登青1 登青部1青灵部12 青8;青清4 青清7;庚3;庚清34;青庚2;青庚清1;庚耕清4梗清1 清成部1庚耕清庚清部51庚1 庚行部2通东中部51东45;东钟5;东冬1 东 东1 东中部1冬钟部9 钟6;冬钟3 冬钟江入声韵觉 觉铎1 觉乐部1宕药铎 药铎1 药铎部1山薛屑薛1;薛屑帖1 薛屑部2深月帖梗陌麦昔 质1;陌昔1;昔质1 昔质部3臻质术栉

(一)近体诗、古体诗韵部

三、用韵分析[4]

(一)近体诗用韵

顾太清近体诗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同用独用情况与《广韵》出入较小,押韵基本符合“平水韵”标准,可以反映出清代中晚期北京地区女性诗人的押韵严格的特征。从韵段分配可以了解到诗人的押韵喜好:支之部>阳唐部>仙先部>灰皆部>尤侯部>家麻部;而冬钟部>蒸登部>江窗部>盐添部>咸衔部的押韵实践较少,韵段数都在10个以下。

对比《中原音韵》19韵部⑤和明清音系15韵部,[3]太清诗韵尽管不及词韵贴合时音,但也出现了:佳韵在家麻部和灰皆部都有韵脚字分布,由7:2的韵段分布比例来判断,此时书面层的佳皆同用还存在,却已不敌实际语音中佳麻合韵这一大势所趋;摄的类别感被强调了出来,如近体诗中的止摄两部(微飞部、支之部)、咸摄三部(覃谈部、咸衔部、盐添部),山摄三部(寒桓部、删山部、仙先部),臻摄两部(真谆部、文云部),梗摄两部(青灵部、庚清部),通摄两部(东中部、冬钟部)均有少量同摄混押的情况,可以凸显出“韵摄”在清代北京地区口语中的格局,以及给书面分韵系统带来的冲击。

(二)古体诗用韵

顾太清古体诗总体押韵数量较少,阴声韵和阳声韵韵部有较多空缺,导致韵部信息不够全面,同比支撑力不足,不过因其不似近体诗那般致韵严格,也能获得某些时音信息,如曾、梗两摄用韵出现交叉,说明在其音系统中有合流的趋势。

押韵自由度上,无邻部字混押,有3例平仄通押情况(同部上去相押)。其中1例麻、歌上声字互谐,而它们上古同属鱼部,早在中古已经分化,该处或是崇古所为,或是地方方言的歌韵中还有[a]这样的滞留音,致使其跟麻韵相混。

宋代以来入声押韵已有变化,其与北方官话口语中入声韵消失及“入派三声”的语音演变密不可分。《中原音韵》时期北方口语中可能还存有入声之别,但不比南方入声那般具有明显听感区别,另从明清时期中外韵书音系来看,入声已逐渐在北方口语中消失。太清古体诗入声韵段仅有7个,确也分四个韵部,相比其词韵入声韵部⑥,少一屋烛部,多一觉乐部;药铎部、薛屑部和药铎部、月薛部基本对应;昔质部和陌职部也是同摄同韵尾。两者零散少量的入声韵例没有相混,而是参考诗韵、词谱各自严格区分,反而印证了该时期北京地区口语入声韵复化入阴声韵、入声消失的演变情况。

(三)出韵和特殊用韵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一般不允许甚至很少出现。顾太清近体诗韵中,歌戈部、家麻部、寒桓部、删山部、江窗部共出现7个“平声与同部仄声通押”的韵例,这类未遵循近体诗“平声一韵到底”原则的出韵例约占总韵段数的0.9%,因数量较少,且皆属同部,所以判定为正常出韵情况。异部相押仅有5例,占比更小,暂不细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十三元”的处理上,顾太清诗韵元魂痕同用,其词韵则把元部字分派进真文、寒仙两部,后者明显分韵更为切实,但《喝火令》繁元、罇魂、昏魂;翻元、门魂、痕痕、坤魂,《新雁过妆楼·雪夜闻雁》门魂、昏魂、根痕、魂魂、翻元、喧元;温魂、痕痕、存魂、轩元,这两首词都独押了诗韵十三元,这一特殊用韵可能是受诗韵影响,也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调侃诗韵,是为趣韵。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顾太清近体诗韵部共27部:阴声韵部10部,阳声韵部17部;古体诗韵部共19部:阴声韵部6部,阳声韵部9部,入声韵部4部。太清诗韵致韵严格,分韵较细(近体诗尤细),不过,书音和口语之间的脱节影响到了部分同用韵例,从中可对应出当时北京官话口语音系中的一些信息,如佳麻合韵;咸山、深臻、曾梗摄韵尾各自合并;入声韵消失等。

由于韵段数量不平均容易产生比例擦边现象,文中韵部划分还需参考与诗人创作相关的内容,如其丈夫奕绘以及同期同地诗人的用韵特征,还有其所在“秋红吟社”集体创作(社中课题)的用韵习惯等,都有待继续研究。

注释:

①顾太清本名鄂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哈喇),同西林旭和鄂少峰同为甘肃巡抚鄂昌的孙辈,后碍于祖上声名,改名顾太清(作品中自署太清春、太清老人椿),今学界常称顾太清、顾春。

②顾太清近体诗在尽量不混淆诗韵韵部的前提下,时常把时音韵感融于首句,因此同摄的首句韵脚字也摘录其中,如“泉仙,还删,湾删”;“旋仙,峦寒,山山”;“稀微,熙之,迟脂”等韵例。

③韵段划分方面,次前韵的诗的每个韵段都作分开处理;由于近体诗中少有重韵,古体诗押重韵的较多,因此古体诗中再用韵算另外的韵段;古体诗换韵则增加新韵段,同首换韵后又回到前有韵段的韵段,则与前者归入同一韵段。

④覃谈、咸衔、盐添在《广韵》中各自同用,而在顾太清近体诗用韵中,因“覃谈5”、“盐添3”更贴合平水韵,而“咸衔1”的分合意义不大,因此暂将咸摄韵部作三分处理。

⑤歌戈部,家麻部,车遮部,鱼模部,齐微部,支思部,皆来部,萧豪部,尤侯部;监咸部,廉纤部,侵寻部,寒山部,桓欢部,先天部,真文部,江阳部,庚青部,东钟部。

⑥笔者另文从顾太清364首词(388韵段)的系联得出18韵部:歌戈部,家麻部,鱼模部,支微部,皆来部,萧豪部,尤侯部;盐谈部,侵寻部,寒仙部(元),真文部(元),阳唐部,庚青部,东钟部;药铎部,月薛部,陌职部,屋烛部。

猜你喜欢
声韵古体诗诗韵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大美罗平”全国古体诗词大赛获奖作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贺《红叶微刊》上线
律诗不叫古体诗
风入松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格律之美
菊花诗韵
新古体诗词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