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声韵格律之美

2018-02-03 05:56宋仕炜
成才之路 2018年2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声韵古典文学

宋仕炜

摘 要:尽管在我国上古时期诗乐便已分离,但古典诗歌的音乐性一直伴随着它本身,二者从未分离。文章主要介绍我国古典诗歌声韵格律的起源、产生原因、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并且简要概括不同文体在声韵格律方面的要求,展示诗歌的声律之美、音乐之美。

关键词:古典诗歌;声韵;格律;音乐;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22;H1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2-0088-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儒家经典《尚书》中早已指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由此观之,我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便具有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恰恰体现在它的声韵格律方面。现从中国诗歌的源头开始,来一窥究竟。

一、古典诗歌讲究声律格律的原因

1. 诗的起源

《毛诗大序》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也就是说,诗是人类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产物,每有不足,故语言之外,更须有咨嗟咏叹,为语言之助兴,好让表情达意的语言更加婉转动听。古典诗歌之韵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自然地发现了。由此观之,讲究声韵格律,是为了让文本更加美听,使之声情并茂,它的作用是发挥语言的音乐性,而非对诗人的束缚。

2. 汉语言的音乐性

汉语是世上最具音乐性的语言,而且从一开始,中国的诗歌便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便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历史。正因为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联系得非常紧密,诗歌中用字的声韵问题才特别重要。世界上的文字,一般都是拼音文字,只有中国文字是单音独体。每一个字的创造,都有着种种文化方面的基因,有它的意义,有它的声音,有种种来源。当它的词性或者含义不同时,同样一个字,是通过不同的读音来加以分别的。由于汉字是音变字不变,所以即便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古典诗歌仍然能够带给我们现代人以感动和启发,引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共鸣。这是中国文学特有的品质。

二、古典诗歌声韵的演变发展

1. 声韵的起源

诗歌在我国起源之早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而诗歌的出现,应该是远在文字产生之前。这里所讲的诗歌,包括格言、俗谚及一切有韵的文章,更准确的一个定义是韵语。古人论述理论的书,基本上是离不开韵语的,例如《荀子》《庄子》《列子》《吕氏春秋》等,而《老子》用的几乎全部是韵语。此外,我国古代的一些其他典籍记载过上古时期的韵语,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所引的尧的话:“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来、直、翼、得、德”据音韵学家考证是押韵的,乃是上古之韵。

2. 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韵情况

在音韵学上,汉语音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上古音是指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又可以细分为前后两期。南北朝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其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间和阶段的语音是不同的,语音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以《中原音韵》为代表音系的近代音中,中古的平声开始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同时入声调也派入平声、上声、去声之中,我们把这一现象叫作“入派三声”。那么声韵究竟美在哪里呢?在古典诗歌之中,每隔相同的字数便会出现相同的声韵,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往返回环之美,古人在诵读之时会产生一种向外出行而后又回到原处的感觉,从而使吟诵之时产生一种铿锵有力的和谐感与节奏感,这与中国诗歌往返复沓的传统相暗合,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声韵之美。

三、不同文体的声韵格律之辨

1. 古近体之分

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所依据的韵书不同,不仅如此,以唐为界限,在此之前与之后对诗歌创作上的要求与标准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及其以后的诗歌称为“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与唐之前的古体诗相对,其区别主要在于:近体诗字句的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并且用中古音的声韵系统为标准,而唐以前的古体诗,字句不限,用韵也不甚严格,因此才有“今”“古”之分。

2. 不同文体在声韵格律上的具体要求

(1)古体诗。古风的句法偏向于散文化的句法,不可掺杂进近体詩的句法,古体诗是允许用仄韵和转韵的,但不允许平仄通押。需要知道的是,古风以高古质朴为美,尽量避免在文风上的繁缛绮艳。

(2)近体诗。从声韵角度讲,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仅首句可借用邻韵,不得出韵和转韵。从平仄格律方面看,不可以犯孤平,不可以有三平尾,失粘失对理应避免,但如果为创造一种孤傲奇崛的诗风,亦不妨打破,此为拗体,但终究以守律为主。

(3)词。每一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名有自己规定的格律,在写作之时不可违背词谱。更为重要的是填词要尊重词这种文体本身的特性,也就是所谓的尊体。缪钺先生归纳了词的四个不同于诗的特征:“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这也是告诉我们,有些内容不适宜入词,否则味同嚼蜡。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风格与要求,故知我国古典文体,莫不有格律,盖不独近体诗有格律也。

四、不同文体的声韵格律之美

1. 简述诗乐分离的过程及影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篇目,名之为诗,实皆为歌。《诗经》不仅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乐曲集,是以音乐角度收录的歌曲与乐章。然而遗憾的是,乐的衰亡在六经中最甚,原因是音乐很容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新音逐渐代替旧乐,而古人并没有录音技术,因此很难保存下来。《诗经》之旧曲,在汉代几乎全部散失,在此期间对《诗经》所作的训诂也只能从文字上去把握,也就是所谓的“只解义不论声”。然而,脱离乐曲的诗歌是否意味着古典诗歌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割裂呢?答案是否定的。本文作者认为,诗乐分途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割裂,相反,音乐性一直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伴随着古典诗歌而存在,而这种特殊的形式就是声韵格律。endprint

2. 传统音乐与诗古文辞的关系

总的来说,传统音乐与诗古文辞之间的关系共有四种,分别是吟、诵、歌、唱。前文已经谈到早在上古时期诗乐便已分离,诗成为一种文字性的抒情载体,不过音乐性却一直伴随着古典诗歌,之所以有着声韵格律上的要求,是因为它们必须配合音乐,然而不论古诗还是近体诗,本无音乐相配,但中国人为了诵念之美听,又用吟诵去配合它,赋予其没有乐谱的旋律,这也是一种律,更是一种音乐美。下面着重探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究竟美在哪里。

(1)吟,适用于近体诗。以近体诗为例,近体诗的平仄是对吟诵的记录,平仄相间也就是按照长短相间的原则进行排列,因此传统的吟诵也就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之所以会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的要求,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停顿节奏是两字一停顿,或者说两个字是一个节奏单位,而节奏点是落在第二个字上,因此处在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必须分明,而且是交替相间分布,而不在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过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这个规律不能包打天下,例如“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不可以不论,否则就犯了孤平。正因为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所以双平双仄都是基本元素,有的音韵学家也将其称之为音步,像五言诗的音步类型有平平、仄仄、平、仄四种类型,在近体诗中这四种音步互相调换,在声律上构成了一种长短相间之美。

(2)诵,适合于古诗文。诵念,是指用读书音去哼唱诗文。那么什么是读书音呢?其实就是只适用于诵念诗文而区别于现实口语的一种特殊语音。其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分辨入声;第二,分清尖团;第三,叶音法。以叶音法为例,大明国子监官音诵念又称其为上口,即把现实语音中不押韵的字,按照韵部的划分使其押韵。这些都是具体的处理方式,从中不难看出,即便古诗文不配乐,但并不意味其不具有音乐性。古人为了使诵念更加美听,采用一些人为的方式将声韵格律之美发挥到极致,确实难能可贵。

(3)词的歌唱。严格来说,歌与唱是不同的。以文化乐为歌,以乐传辞为唱,而这两种方式在五代北宋时期都伴随着词的产生与流行,因此将其放在一起论述。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不论从起源、传播还是创作的角度,都是一种彻底的音乐文学。从词的产生起源的角度看,词就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歌词。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歌词是有一个音乐曲调的,而它所配合的这种音乐的曲调,是古代留下来的清乐,加上外来的胡乐,然后加上宗教的法曲而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音乐的体式。这种结合了清乐、胡乐及法曲所形成的音乐,就叫作“燕乐”,也可以写作“宴乐”。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此阶段的词多在酒席宴会之上歌唱,并且是倚音乐之声而填词的结果。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最初这个词牌是该词所倚附的音乐曲调名,之后“词”这一文体开始律化,成为通过以文化乐的方式传唱的律词。我们现在能见到的词谱,例如《钦定词谱》、清朝万树的《词律》以及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中不同词牌下所标明的平仄格式不同,近体格律诗仅分平仄,而词要论四声,词人要运用四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押入声韵的词牌《满江红》《念奴娇》等适宜抒发悲凉激越的情感。此外,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指出:“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声可以作平,去则独异。故余尝窃谓,論声虽以一平对三仄,论歌则当以去对平、上、入也。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用入且不可,断断勿用平、上也。”每一个词调,都有它所归属的宫调,宫调是由七音十二律构成的,七音是唱声的高声,十二律是音阶的高下。

五、结束语

中国的古典诗歌讲究声律其实是上天对汉语言文字的一种恩赐,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能够至今流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作为后人,我们理应继承古人的文化遗产,要心怀敬畏地珍视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该在中国古典诗歌这一漫漫长路上潜心耕耘,切磋琢磨。

参考文献:

[1]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尧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孔颖达.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万树.词律·发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声韵古典文学
更正说明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
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
写在改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