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教学实践*

2022-11-22 02:37李红博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五年制职校指标体系

李红博 成 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推动能力素质拓展,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作为信息社会对个体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五年制高职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一、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现状调研与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通识教育课程载体,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五年制高职校13个理工类专业的800名不同年级学生,就60个问题进行调研统计。调查问卷涉及信息设备使用、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交流、信息内容创建、信息安全意识等七个方面。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信息道德认识不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如果理解、判别、筛选能力稍弱,很容易处于迷失自我的状态。通过调查发现,在五年制高职校中,有48.03%的学生不会对网络信息真伪进行缜密判断,轻信虚假信息;50.4%的学生不了解网络时代安全的社交规则,不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常见威胁和常用的安全防御技术,容易轻信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另外,当遇到不良信息时,有54.9%的学生选择忽略此类信息,有41.5%的学生选择浏览此类信息,只有3.6%的学生选择举报此类信息。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学生信息免疫力较差,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信息规范性的认识不足,易受好奇心、侥幸心理驱使,难以有效抵制不良信息。

(二)信息意识强弱不均

信息意识的强弱关系学生在面对亟需解决的问题时,是否具备获取、分析、判断对自己有利信息的敏感性[1]。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中,有47.6%的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信息环境比较了解;有43.5%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搜索、利用信息的意识不强,缺乏获取新信息、新技能的渴望。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学生普遍只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阶段的需求去收集信息,并未养成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习惯。另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参与过学校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的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由此可见,让学生提早参与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信息能力参差不齐

信息能力主要指个体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对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并加以利用的能力。调查显示,五年制高职学生检索、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只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9.71%的学生用过学校图书馆或者网络文献库。学生受英语水平、计算机技术能力等限制,不懂如何使用检索语言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检索时检索目标不明确、检索工具使用不熟练,导致盲目操作,检索效率低下,甚至对检索获取有效信息失去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中,有60.3%的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但学生通常只对一两款常用的数字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软件比较熟悉,其中67.8%的学生只停留在会用水平,达到熟练、精通水平的学生并不多。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校学生对运用复杂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整合、加工、创新的能力尚显不足。

二、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构建科学有效的五年制高职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衡量该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为学校建立科学的信息素养教学体系提供基础,使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2],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有几方面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为了确保科学性,要以求真务实、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指标的制定。要结合各方数据,综合考虑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着重考虑指标体系之间的区别,降低耦合度,方便进行分类评价;要明确各个指标的内容,尽量简单且具有代表性,提高使用时的易操作性。

2.导向性原则。该指标体系不仅应该为学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改进的方向,还应引导学生向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信息能力界定,还应是人文层面的信息德育教育。因此,该体系的构建既要兼顾信息素养能力的“工具理性”,更要突出信息素养能力的“价值理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导向。

3.发展性原则。信息社会是发展着的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更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因此,该体系的构建要强调对学生社会认知、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协作等方面的培养。

(二)构建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课题组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素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思想,尝试建立五年制高职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整个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五年制高职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

三、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数字化支撑,重构课堂生态

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速,数字化资源和工具快速迭代,师生和生生互动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师生双方都可以根据需求对数字化辅助工具和网络资源进行筛选、甄别,加以利用及创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利用超星、MOOC等学习平台上传学案、学习素材等,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查阅资料,通过浏览短视频平台、访问学习平台等完成课前导学、课程案例讨论或调研。课中,学生为拥有更多自主权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晰。教师确定课堂主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巩固导学内容,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探索新知,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借助数字化工具,教师发布拓展学习的内容,学生上传学习成果,师生与生生之间实现线上线下多方位交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记录反馈学生的学习行为,整理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再进行针对性提优补差。

(二)模块化教学,促进课程融通

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用人为导向、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突出专业特点为原则,重组信息技术类课程内容,加强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教师之间分工协作,灵活调整、整合模块资源,共同完成育人过程。以“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项目式推进,培养计算思维

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教学。学生拿到项目后,在“分析—设计—实施—修正—总结”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在细分模块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串联,引导学生切身体验和探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建立问题模型、制订项目计划书、探究实施路径、总结项目经验及知识框架,形成知识图谱。在亲历完整的项目解决过程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计算思维。学生合力探究项目,对项目中穿插的信息知识、信息道德方面的核心素养形成具象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化社会的关键能力。

(四)多维度评价,助力全面发展

1.评价层级综合化。从学习意识层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学习能力层面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积累量、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从学习行为层面评价,对学生的专业行为规范、行业道德、价值观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开展开放式项目展示评价活动,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企业技术人员等多主体评价。学生总结自身优势和不足,参考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提升专业素养。

3.评价方式过程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以证代考”、期末考等多种评价方式,优化考核评价表,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采用学习积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活跃度”;利用信息化工具软件对学生学习行为跟踪,督促学生完成阶段性成果,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

猜你喜欢
五年制职校指标体系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