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
L’École de la minorité francophone au Canada (1867—1927) : à la recherche d’un équilibre politique (I)(Jean-Philippe Croteau 四川大学) 21.1
试析非洲萨赫勒五国联合反恐行动的困境(侯宇琼 西安外国语大学 齐赵园 西安外国语大学) 21.1
L’École de la minorité francophone au Canada (1867—1927) : à la recherche d’un équilibre politique (II)(Jean-Philippe Croteau 东京外国语大学) 21.2
双重代际变更背景下的法国政党青年组织——“马克龙青年组织”个案研究(李洪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2
进入“深水区”的欧元区改革(洪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2
法国国企的兴衰(丁一凡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3
面向 2030年的摩洛哥高等教育改革:背景、策略与挑战(高萌 北京师范大学) 21.4
新世纪法国公立大学差异化学费政策研究(王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洪冠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4
西共体推进性别平等的举措探析(李东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1.4
·语言与教学·
从时空感知角度进行的法语时态教学研究——以 passé composé 与 imparfait 为例(何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1
基于思维导图和原型理论的法语同义范畴释义研究(曾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1.1
TFS8 听力测试语篇输入及预期回答任务特征历时分析(2009—2019)(卢晓帆 中国海洋大学) 21.2
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节首 + 节核”结构分析——以“塞音 + 小舌擦音 + 元音”结构为例(路晨 北京语言大学) 21.2
多义情态助动词在汉法词典中的释义研究——以“应该”为例(汤之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1.3
多语言系统与多语能力——多语研究综述(单志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3
浅析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条件式委婉用法的异同(王彩霞 南开大学) 21.3
竞争排斥原理下的法语工具类词汇后缀形态竞争研究(林义丰 大连外国语大学) 21.4
翻译教学中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以汉译法课程为例(李晓光 北京外国语大学 傅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4
Pour un enseignement systématisé de la recherche à l’université : Quelques pistes de réflexion tirées du cours deRédaction académique(Roland Scheiff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4
·翻译理论与实践·
探微《三国演义》法译第一版——从文化负载词出发(余力涵 南京师范大学) 21.1
杜拉斯《情人》中反复修辞的翻译及文学审美的建构(李建琪 西安外国语大学) 2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译本中的典籍名言翻译(申华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1.3
唐代律诗语言独特性探索:还原虚境的翻译方法(王钰禛 南京师范大学 余力涵 南京师范大学) 21.3
·文学研究·
让·艾什诺兹小说中的都市群像与生存追问(戴秋霞 华东理工大学) 21.1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自传叙事及其自我身份建构(陈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1.1
呼应与超越:圣艾克絮佩里的精神坐标——以《人类的大地》为例(陈敏华 中山大学) 21.1
阿梅丽·诺冬小说中的日本形象书写(陈丽娟 大连外国语大学 杨航 大连外国语大学) 21.1
《朱斯蒂娜或美德的不幸》——论萨德的界限书写(季浩旸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2
米歇尔· 图尼埃的摄影主题小说中的表征问题(王秀慧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2
布瓦洛诗学的内在品质(王夏 云南财经大学) 21.3
罗兰· 巴尔特论个人节奏性共同体(惠天羽 西北大学) 21.3
让· 雷奇幻小说《大夜色》中超自然世界的构建(侯楠 华北电力大学) 21.3
让· 科克托的戏剧之诗与独白之声(李诺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4
传承与超越——法朗士创作童话的现代性研究(蒯佳 中国海洋大学 徐德荣 中国海洋大学) 21.4
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中“恶”的探索——纪念波德莱尔诞辰 200 周年(钟晋芸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1.4
从文学到电影:奥斯曼·桑宾笔下自主与开放的非洲(段维珊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4
·历史研究·
渡尽劫波同窗在——罗曼· 罗兰与克洛岱尔的暮年砥砺(刘吉平 南开大学) 21.2
论《两童环法记》的双版本现象(曾晓阳 中山大学) 21.3
·学术论坛·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法兰西”学术研讨会在北外举行 21.1
北外法语学院主办的“文化的十字路口”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