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2-11-22 21:12方建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阅读障碍审题题目

方建娜

(江苏省溧阳市前马初级中学 江苏溧阳 213351)

引言

数学包含非常多的概念与性质,学生通常理解得不够深入,对本质含义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非常明显,容易引起阅读障碍。教师要想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学生正确感知与认读数学语言,不仅包括文字语言,还包括符号和图形语言。在这次调查问卷活动中,关于课余进行数学阅读的时间有四个选项:“多、一般、少、很少”。有61%的人课余进行数学阅读的时间是“少”或“很少”。关于有没有读过类似《生活中的数学》《趣味数学》等课外阅读材料,有10%的同学是经常读,有40%的同学是偶尔读过,有50%的同学从不读或没听说过。作为老师,应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令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一、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主要表现

1.审题能力差

数学题目中蕴含很多语言,比如文字、符号和图形等,学生需要理解它们彼此间的关联,正确分析这三种语言蕴含的信息,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明确题目所要求解答的问题。在审题的过程中不能走神,如果漏看某个已知条件,就会影响整道题目的解答效率,避免盲目做题,保证审题正确。

比如,结合该调查问卷活动数据分析,关于对数学阅读过程中基本术语的理解情况,有71%的同学理解情况比较好。只有去进行数学阅读的人,才会出现理解层次问题。综合来看,这占样本学生的48%左右。关于在阅读时是否在重点处做出标记,有24%的人经常做标记,有62%的人偶尔做标记,15%的人从不做标记或其他。关于在阅读时能否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疑问,有5%的同学经常提出,有59%的同学有时能提出,有43%的同学不能提出或其他。因为审题不严谨而致使丢分情况产生的学生比比皆是,在他们看来,将试卷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检查,这才是保证成绩的关键环节,这些学生急于解题,在审题上花费很少的功夫,由于没有看清题意,在解答时经常遇到困难,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重新审题,而是停留在苦思冥想的环节。由此证明,要想成功解题一定要严谨审题。

2.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低

数学题目蕴含的信息并非全部对解题有效,其中也包含一些无用信息,需要学生进行甄别,这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一段数学材料的解读,很多学生无法区分,信息有用或是无用,也无法将有用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不知如何加工信息等。面对给出的条件,学生不懂怎样取舍,尤其题目中蕴含的信息和条件不是十分明显,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挖掘题目有用信息的难度[2]。

比如,在这次调查问卷活动中,关于阅读数学书的方式问题,有19%的同学一目十行,不懂的问题不深究,等待上课老师讲解,有53%的同学只看概念、定理、公式,14%的同学会重点理解推理证明,不懂主动请教老师、同学,15%的同学仔细阅读,读写结合,边读边猜想、验证自己的想法。

3.阅读缺乏信心与耐心

数学题目难易度不同,某些题目的结构比较复杂,有很长的叙述,令不少学生感受到“阅读障碍”。比如,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内容,不能理解题目中蕴含的名词、概念、符号等。当学生遇到这些难以看懂的图形与图表,会心生畏惧,产生抵触阅读的情绪。比如,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前来请教题目含义的学生,他们不懂题目在表达什么。有时笔者只是读一遍题目,或者刚读一半题目,学生便恍然大悟,突然理解了题目含义。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较弱,且阅读时耐心有限。关于当同学们无法解答数学问题时,有36%的人会自己翻书,有46%的同学选择有空去问老师或同学,有19%的同学选择不理不睬或其他。关于学习数学时,是否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问题,有37%的同学经常做笔记,有40%的同学偶尔做笔记,30%的学生从不做或不知道。

二、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原因分析

1.数学语言能力弱造成数学阅读障碍

数学包含三种语言,分别是文字、符号和图形数学阅读能力强的人,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认读能力。这是因为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尤其是特定概念含义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当学生对这些概念或者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层,对于题目本质含义很难有准确的把握。

比如,两条船从河岸AB两边同时驶出,按照平行方向行驶,保持一致的速度,行驶同样的时间,两条船分别到达C、D码头。请问这两个码头到AB距离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是出发时间相同,行驶速度相同,行驶相同时间后到达某个地点。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证明AC=BD,由“请问这两个码头C、D到AB距离”这句话可以看出涉及概念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说,应过点C、D做垂直于A、B的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垂线段是相等的。很多学生不知道这道题目在考查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对“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理解得很模糊,这就容易导致思维障碍,这种学习问题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2.阅读中思维受阻造成数学阅读障碍

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对于很多抽象性较强的题目依然难以精准地理解。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呈现出其他弱势表现,比如理性分析不完善、推理程序不健全等,原因在于他们尚未建立逻辑思维。除此之外,初中生容易被具体形象所干扰,从而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剖析问题时总是关注表面现象,沉浸在感观体验中,没有准确了解现象本质。

比如,忽视隐含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在审题时容易忽略隐含条件,学生虽然熟记概念、公式和法则,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题目,难以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对于这些融入在题意中的条件,成为学生解题路上的绊脚石。举例而言,当学生在解答二次函数练习题时,题目中经常蕴含一个隐含条件: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如果忽视这个隐含条件,学生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引起解题错误。其次,之前所学概念的干扰。当学生解答的题目是在考查之前所学的概念或者定义时,容易被隐含条件干扰思路,与此同时,也容易受到前概念的干扰。

3.不良的阅读心理造成数学阅读障碍

数学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包含很多种内容的阅读心理,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书面语言去了解内在的意义。阅读心理包括记忆、感知和情感等。师生应对阅读心理有正确的认知,了解其实际意义。比如,对数学阅读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影响数学学习的调节与强化。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心理以及个性相较以往有所发展,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缺少稳定的学习动机,也缺少成熟的意志品质,这些素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某学校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要求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参加,在选择课程时,最初决定采用48座的客车若干辆,但经过分析后得知将有24名学生没有座位,所以学校调整了方案,决定采用60座客车若干辆,第二方案比第一方案将少使用两辆客车,且有一辆客车的座椅没有坐满,但已坐座位大于36位,这道题目要求学生计算两个年级总人数,很多学生容易忽略一个已知条件“有一辆客车的座椅没有坐满”,所以列出错误不等式(48x+24)-60(x-3)>36。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实施策略

1.激发阅读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把兴趣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行为,是一种内部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出对知识的渴望,并积极地去学习。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阅读效果会不同,通过读出特定的问题,可以将学生从机械式的阅读转变为有意义的阅读。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通过导读提纲来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成就感。在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由不愿意念转变为愿意念、会念。正像在论证勾股公式时,从普通民众到皇帝,一直到皇帝和总统,都想得到这种证明,到目前为止,已有三百多种证明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数学教科书的浓厚的兴趣。此外,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品质。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就必须积极地研究如何运用评价方式。在课上,教师努力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多说话的好氛围,争做“小老师”,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解题思想。针对同学们的演讲,教师适时地进行强调和表扬。比如,“你的思维非常有逻辑”“你的数学语言表达得非常有条理。”让每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的关怀、欣赏和认可,让他们能够更大胆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提供阅读的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既不重视指导,也不鼓励他们去看书,更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经常在黑板上讲解概念和例题,让同学们在笔记上记录下来,把这些书当成习题集来练习,而在复习时,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去翻阅教科书,只要照着笔记本上的内容就可以了。

比如,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包办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读书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老师要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因此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再只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给予”,而要与学生一起探索、体验、发现。在阅读完成后,还要进行提问和测试,以检验阅读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疏漏或理解上的问题,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独立的阅读和反思的空间、时间,通过阅读实践来丰富阅读的体验,提高阅读的技能,培养学生自身发展能力。

3.培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由于其严谨、抽象和精确等特性,使得数学的阅读必须由眼、口、手、脑等器官共同作用。要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意义,理解每一个数字名词和数字符号的准确意义,探索其形成的历程,应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

(1)阅读要动口。阅读是问题研究的根本,是解题先决条件。一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完全不看清题目在问什么,只是凭着自己的印象去写,经常会有看错条件、漏题,不按要求回答的情况。因此,在解答题目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将这个问题看两遍,然后读出题目的内容,将无声变为有声,这样就能让眼睛、耳朵、嘴和心共同作用。如果已经阅读过一次,仍无法领会其含义,则要多阅读数次,并将其反复地咀嚼,以获得正确的认识。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知识必须开口朗读甚至背诵,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更加规范,增强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

(2)阅读要动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还要通过自己动手来激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①动笔圈画。让学生们在阅读题目时,在题目中圈出已知条件、关键字词。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使用多种符号去表示各种含义,强化阅读的要点。②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剪、拼、折、量、摆、画、观察、比较、体验,达到领悟、加深了解。③动手演练。阅读的时候需要很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在读中演,先做演算,然后论证,阅读后练习,形成技巧,练习后阅读,了解内涵,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真正地了解文本含义。

结语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感知与认读数学语言,不仅包括文字语言,还包括符号和图形语言。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科学的方法进行融入,使得学生能够逐步领悟并受到启迪,令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们应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启学生思想的大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独立的阅读和反思的空间、时间,通过阅读实践来丰富阅读的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克服数学阅读障碍,理解每一个数字名词和数字符号的准确意义,探索其形成的历程,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感受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
阅读障碍审题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评述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