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伽达默尔诠释学谈古诗词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

2022-11-22 20:07王利娟
艺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观赏者演唱者声乐

□刘 伟 王利娟

苏轼作词、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是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可谓男中音的必唱曲目,因此,关于该曲的研究颇为常见。例如,以“大江东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进行搜索,可见文献309 篇,其中直接相关的有128 篇,含硕士论文11 篇。以上文献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体会和版本比较等方面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进行了研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诠释学也称解释学、阐释学,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它来自西方古代传说。一位信使将众神的旨意告知普罗大众,神和人的语言不相通,于是告知的过程就成了理解和诠释的过程。由于它研讨理解和解释的基础问题,因此,它与本体论相关。但也由于它研讨理解和解释的具体过程,它又与认识论相关。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诠释学在今天已深入各种人文科学中。诠释学又逐渐细化为中国诠释学、哲学诠释学、音乐诠释学等不同门类,这一过程中诞生了多位诠释学名家,德国的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正是其中一位。伽达默尔是20 世纪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是诠释学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当代西方哲学界引人注目的哲学流派之一——现代哲学诠释学。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视角探讨《大江东去》的演唱。

一、增强作品理解的确定性,挖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对于将要演唱的作品,演唱者常有一种困惑,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关于这一点,伽达默尔诠释学认为,如果不理解原文的本来意义,并且在自己的再现和解释中不表现这种意义,就没有人能演一出戏剧、朗诵一首诗歌或演奏一曲音乐。也就是说,对于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要有准确的理解,而决不能认为作品的内涵是不可感知的或虚无缥缈的,否则,实际的演唱就可能变成不知所云的“梦游”。

以《大江东去》为例,演唱者要理解作品中每句话的含义,尽量领悟并表现苏轼和青主的所思所想。此外,即便是对纯音乐,伽达默尔认为也应该理解其含义,他说:“当我们听某种纯粹的音乐,我们也必须‘理解’它。并且只有当我们理解它的时候,当它对我们来说是‘清楚的’的时候,它对我们来说才作为艺术的创造物存在在那里。”可见,伽达默尔诠释学认为对艺术作品务必有确定的理解,这是声乐演唱的前提。

对于声乐作品而言,唯一合理的理解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人和人之间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多方面有差别,且差别很大,所以对于相同的歌曲,不同演唱者给出不同的诠释既是正常的,也是被允许的。即便是同一位演唱者在不同时期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认为,真正的理解是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视界融合”,产生一种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达到理解中的历史有效性。因此,古诗词歌曲《大江东去》与不同的演唱者“互动”,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

对于如何诠释艺术作品,伽达默尔不仅给了诠释者更多的主动性,还给予了其足够的信心。他特别指出,作者不一定就是诠释本人作品的最佳人选。他说:“由此也可以推知——但愿诠释学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创造某个作品的艺术家并不是这个作品的理想解释者。”例如,对于如何演唱《大江东去》,不排除当代人比苏轼和青主更有发言权的可能性。因为当代人可能会更客观,更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并且当代人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综上,对于如何演唱《大江东去》,每位演唱者可以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然,这些理解一定是基于社会需要和基本常识的,肯定不能是毫无依据的天马行空。

二、突破思维定式,追求表演创新

一种艺术若想长久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不仅要积极继承好的传统,还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二者不可偏废。好的传统常有系统的总结和提炼,继承起来相对简单,但发展和创新与继承传统相比,多了一些难度。因此,我们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式,主动追求艺术创新。伽达默尔说:“没有—件艺术作品会永远用同样的方式感染我们。”一件艺术作品必须有所创新和突破,不断给观众以新的观赏体验。如在演唱《大江东去》时,有人一直用同样的伴奏,穿同样的服装,铺设同样的舞台背景等,观众看过一次就可能不再来观赏了,道理很简单,时间如此宝贵,谁愿意把时间花在看“复制品”上呢?伽达默尔还说:“尽管诗歌或音乐作品是通过演出才获得戏剧性的表现,但每次演出都有其重点。”这仍是在强调演出中的创新,告诉我们艺术创新要有重点,要循序渐进。

还以《大江东去》为例,演唱者可以通过改钢琴伴奏为古筝伴奏、改现代演出礼服为宋朝服饰、适当改动强弱布局和语气、改无道具演唱为添加游船模型或酒器道具等形式来演唱,不断给观众新奇感,激发观众的观赏欲。同时,每次演出中的改动要有重点,不宜动辄完全改变。

在演出中,追求创新是必须的,但究其根源,还在于理解和诠释活动本身就具有创造性特征。为此,伽达默尔强调:“理解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从艺术家个人风格形成的角度分析,伽达默尔同样认为艺术贵在创新。他说:“只要一个艺术家不再热衷于模仿,而是同时为自己创造一种语言,那么这个艺术家就形成了一种风格。”在艺术成长的过程中,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但模仿只是艺术成长的一种手段,有追求的艺术工作者都希望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简而言之,后来者可以把前人的典范之作当成学习和讨论的重点,但前人创造的经典绝不应成为艺术创新的阻碍。这为我们正确看待前人的典范之作提供了恰当的视角。

三、重视观众,观众在演唱“游戏”中不可或缺

理解和表现艺术的过程,在伽达默尔看来实际是一场“游戏”。艺术即游戏这一观点为伽达默尔所肯定,并把它作为讨论艺术活动的前提。他说:“我们的出发点是艺术作品就是游戏,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真正存在不能与它的表现相脱离,并且正是在表现中才出现构成物的统一性和同一性。”从声乐演唱的角度看,这段话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声乐作品必须被演唱出来,静止的乐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声乐作品;二是声乐演唱这一“游戏”是由不同的“构成物”共同完成的,这些“构成物”缺一不可。毋庸置疑,演唱者是演唱“游戏”里的重要参与者,那么观众呢?观众也是演唱“游戏”中的重要参与者,而且必不可少。为此,伽达默尔说:“虽然游戏者好像在每一种游戏里都起了他们的作用,而且正是这样游戏才走向表现,但游戏本身却是由游戏者和观赏者所组成的整体。”在这里,他明确指出了观赏者是构成艺术“游戏”整体的一部分,缺少了观赏者也就没有了“游戏”。

那么,伽达默尔认为观赏者在“游戏”中的重要性如何呢?他说:“只是为观赏者——而不是为游戏者,只是在观赏者中——而不是游戏者中,游戏才起游戏作用……游戏是为观赏者而存在的。”游戏为观赏者而存在!他的此番表述无疑把观赏者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具体到声乐演唱中,可以理解为演唱者因观众而存在,甚至演唱者就是观众的服务生。深究下来,这里并没有降低演唱者地位的意思,更多的是认为演唱者要有更好的职业道德,要对自己的演唱更加负责,要为观众献上更精彩、更新颖的演出。根据伽达默尔重视观众的这一思想,演唱者有必要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节奏和音准的偏误、歌词的错漏、表演的出格和怪诞,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假唱等,这些演唱疏漏在当前的舞台演出中并不鲜见。当然,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演唱者的改进和提高上,也需要观众欣赏水平的同步提高。

四、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

一位歌唱家和一名飞行员在对古诗词歌曲《大江东去》的理解和诠释上,谁会更为合理呢?显而易见,歌唱家的诠释更为合理。虽然飞行员在飞行驾驶方面肯定强过歌唱家,但二者的能力素质存在巨大差异。那么,两位歌唱家在理解和演唱《大江东去》上,会不会也存在明显差异呢?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在演唱《大江东去》时,能力素质较高的歌唱家诠释得想必会更加合理、更加精彩。在涉及这一问题时,伽达默尔以其“前见”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概念史的分析可以表明……实际上前见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被最后考察之前被给予的……‘前见’(Vorurteil)其实并不意味着一种错误的判断。它的概念包含它可以具有肯定的和否定的价值。”通俗地讲,“前见”就是我们理解和诠释一件事物之前对它的既有认识,如果这一既有认识是合理的,那么接下来的理解和诠释也会合理、简单,否则将恰恰相反。仍以《大江东去》为例,如果一位歌者在正式学唱《大江东去》之前已经大致掌握了歌曲的节拍和语言,但有的节拍是不准确的、有的发音是不标准的,那么,这种“前见”就可能阻碍他对《大江东去》的演唱,这是因为他或许会因此感到“自信”,不再深究节奏和语言问题了。又如,如果一种不良声音概念已经深入某位歌唱者的头脑,或者某种不良的舞台表演习惯早已在他身上存在,那么这些“前见”也很可能对他产生消极作用。既然“前见”有可能对演唱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是否可以演唱一些在头脑中不存在“前见”的歌曲呢?答案是否定的。伽达默尔诠释学认为:“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种前见。”显然,“前见”是无法回避的。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应努力使“前见”对演唱产生更多积极作用,同时尽量消解其负面影响。简而言之,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包括文化修养、声音概念、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舞台感受力、研究能力、工作态度等,在这些方面持续提高,假以时日,演唱者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声乐作品。

要想促进声乐艺术的不断繁荣和发展,需要持续引入源头活水,包括思想的、创作的、发声的和舞台的等。源头活水不论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古代还是当代,只要有益就可以拿来,只要有前景便不妨尝试。伽达默尔是杰出的哲学家,他所创立的现代哲学诠释学不仅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人类思维方式及自然科学有深刻影响。同时,伽达默尔在文学和艺术学方面造诣颇深,其诠释学论述更是常常与文学艺术现象相结合。既然如此,为了实现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何妨花些精力研究并借鉴其诠释学思想?不过,伽达默尔的音乐诠释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只是从哲学角度表达了他的音乐诠释思想,并没有具体的音乐作品诠释实践。也就是说,伽达默尔思考的是“应该怎样做”,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但是他本人并没有阐明“具体做什么”。

所以,我们在借鉴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理解和演唱《大江东去》等中国歌曲时,不宜生搬硬套,应融会贯通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接受实践的检验,思考被伽达默尔诠释学滋养的声乐艺术之花是不是更加艳丽和繁茂,是不是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不是更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猜你喜欢
观赏者演唱者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败笔即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