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2 17:20于思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教师

于思琦

(望湖路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4)

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存在以下几大困难:小学生不愿写作文,他们对待习作的态度很抵触;小学生不会写作文,很多同学经常找不到素材,紧咬笔杆,迟迟不能落笔,头脑中的事件在习作时回忆不出或是在脑海中找不到与本次作文要求相关的事情;小学生不善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小学生不会改作文,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不认为修改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忽视了作文修改这一环节,作文修改似乎只是教师的任务,而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成果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不去看教师的评语。导致无法达到教师的初衷,学生的作文困难得不到解决,写作能力一直原地踏步没有提高,白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少。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如下解决策略[1-2]。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必须要弄明白作文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认清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为导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改变把作文当作记忆型知识来教授,让学生回去背背范文的错误做法。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作文课学生的作文成绩就能显著提高的,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教师便不重视作文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能够教好作文的自信;其次,教师要保证作文课的时间不被占用,还要保证保质保量地完成作文课,认真对待每次作文课,认真选择作文题目,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本次作文旨在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在选材构思上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多了解学生,在作文课上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差别的教学[3-4]。

二、通过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教师的责任也是极其重大的。要想解决小学生作文困难的问题,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很少有时间去阅读,长此以往导致自身作文水平的下降。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的同时也要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每天不必很长时间,但是贵在坚持。现在的教师平时很少练笔,多数是上网下载,长此以往,思维便会禁锢,提笔时头脑中便会一片空白。因此,教师也应该写教学日记,既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也是作文练笔的最有效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和其他教师交流,借鉴经验。除了与同事的研讨,教师还可以多和学生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5]。

三、多途径唤起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热爱习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习作的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写作,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前提[6]。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相比批评而言,表扬和鼓励更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写得好的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并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从而更加热爱习作。对于那些作文能力欠佳的同学,对他们作文中的错误不要批评嘲笑,更不要把他们的错误当作反面教材在全班同学面前纠正,这样会极大地挫伤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会越来越严重。教师要循循善诱,善于发现他们在写作上的点滴进步,并加以鼓励,给他们更多的信心。教师日常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幽默感的妙语、小故事等,提升自己的幽默感,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7]。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多媒体课件画面感强,加之声音效果,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1.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生活中永远不会缺乏写作的素材,关键是我们要学会观察,捕捉到这些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可以提醒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引发思考。让学生留心观察他们的周围,观察他们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观察与他们接触频繁的人,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以及朋友,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观察。接下来可以继续观察身边的陌生人,他们可以是路上奔跑的孩子,可以是抱着宝宝的妈妈,可以是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乘客,也可以是小摊前叫买的小贩等等。主要是要让学生产生主动观察的意识,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写作的素材[8]。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脱口秀”“故事会”“新闻播音台”等,还可以带领学生的到大自然中去,去工厂、农场、动物园等地方参观。在各项活动中具体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观察会越来越细致,对于习作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会处理得越来越好,写出的文章就会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单纯的观察,只能看到事物的表层现象,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比如说,让同学们一起看同一部电影,让他们写出观后感,他们写出的文章肯定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于人物个性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拉姆雷特。”教师要给学生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要轻易地判断学生观点的对与错,导致学生不敢大胆思考。只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写作文时便不会无话可说,不会空洞肤浅没有自己的见解[9]。

2.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探索多种积累源泉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文的价值,课文是积累的一大源泉。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组反复审批的,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新课标要求中曾提到“重视教材”这一要求,小学语文课文课后题通常会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素养,为更好地完成作文打好基础。因此,教师有必要督促学生完成好这项任务,引导学生找出文笔隽永,情感真挚的语句,反复揣摩,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根据积累的语句进行仿写,以后在写作的时候能够将这些语句加以运用,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课外书是积累的又一源泉。为了让每个学生读到适合自己的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不同水平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图书资源,在班级设立图书角,让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看的书带过来大家互相传阅,实现资源共享。每周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情感、表达方式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将本周积累的好词好句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师还可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累的热情,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点点滴滴的积累,从中有所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再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日记是练习积累的方式。日记的内容都是同学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写出的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写作问题,升华自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大多要求学生写日记并上交,但是好多同学却把这当作任务去应付,失去了记日记原本的作用。教师应该控制好每周记日记的篇数,根据调查统计,每周1-2篇日记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给予作文策略指导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准确立意

小学高年级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审题时要仔细审查、研究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以便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写好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个道理在话题作文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来选择话题,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话题的提炼,话题不要过大,会导致学生的作文主题不集中,不能深化话题的意义。

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审题上多花一点时间,确保对题目的完全理解。在学生提笔开始写作之前,告诫学生不必急于书写,要在头脑中理清思路,一边思考一边在草稿纸上列出作文提纲,对本次作文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于作文的题目要尽量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习作的愿望,切不可将古板陈旧的题目反复出现。

2.作文评语内容要翔实个性化,切实对学生起到帮助

教师的评价是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评价过高会让学生滋生骄傲心理,导致作文水平停步不前;评价过低会让学生失去习作的自信,更加畏惧作文。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要因人而异,适当的批评与鼓励都会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发挥作用。对优秀的学生的要求可以偏高一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有进步时及时表扬,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和自信心。其次,教师的评语一定要做到个性化,评价语言不可空洞、抽象、含糊不清,要切实让学生能从评价语言中明确自己作文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者哪些地方最棒等。再次,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及时性反馈能迅速地给学生传递自己的建议,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重视。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作文讲评的时间,优秀的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赏析,有典型问题的作文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共同改正,共同进步[10]。

3.多种方式修改作文,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修改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对文章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好的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自我批改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开展作文评价活动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教师需要求学生每次习作后,对自己的作文认真阅读并做出相应的修改,了解自己写作的优点与不足,在自我反思中不断进步。其次,学生之间还可以互改,修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目标定位于找出文章的错字、搭配不恰当的词语、表达不通顺的句子,发现别人在作文中的错误,作为经验教训约束自己;了解别人的写作技巧,吸取别人的写作优点,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中体会到朗读修改的乐趣,进而学会评改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11]。

作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左右学生,一篇学生作文偏离了我们的预期,轻则删除,重则“枪毙”。一篇作文改完之后往往被我们弄得“面目全非”,收到的效果却并不乐观。因此,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要保留主干,保证学生所要表达的大体内容不变,切忌大删大改,儿童化的语言一定要保留,切不可用成人化的语言代替童真童趣[12]。对于作文的批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学生的感受。除了书面批改,还要结合面批面改,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对于学生的优点多多表扬,对于学生的不当之处要委婉指出,并和孩子们共同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师生心灵沟通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容易提高了。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育教师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