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妍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医教研室 河北唐山 063000)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备受关注,呈现出养老服务需求量逐年上涨的趋势,无形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严格要求。为了能够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发展目标,就要从教育方面解决问题,保证具备充足的养老服务优秀人才,在满足现代社会共建共享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项化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在此方面解决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教育体系,满足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整体发展造成的影响。加之,现阶段,我国采取多项举措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严格要求,需要通过高效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为后续实现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人口总数较多,并且老年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处理的一项问题。通常状况下,国际上将大于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是大于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是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未来三四十年之内,老龄化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老年抚养比提升速度不断加快,到2050年我国会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这样就会使我国成为老龄化最严重的一个国家。我国经济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呈现出“老年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既要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要求,也要不断拓宽养老市场[1]。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80岁以上的高领老人数量逐步增多,在使老年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之后,无形中对养老服务提出严格要求。
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时,存在个人发展实际需求与职业教育体系设置脱节的问题,不仅会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性造成影响,也会降低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具体原因如下。
比如,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低,缺乏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不利于优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结构[2]。学生升学渠道有待拓宽,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时,没能认识到引导学生从低端化服务向高端化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受到专业限制这项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在升本之后直接进入养老服务管理企业工作概率小,而是进入基层社会养老型服务岗位。这样不仅会对个人能力的展现造成影响,也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没能及时解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或是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就会对产生严重脱节问题。
高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匹配度低的问题,不利于精准反映人才市场供需关系。深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知,高职院校没能全面结合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岗位特征等内容进行分析,导致实际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如果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广泛,就会加大产生岗位迎合性低的问题,极易对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造成影响。依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要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养老服务型人才应具备较强责任心、服务能力、风险精神等优秀品质,同时也要高效学习老年学、康复学、护理学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旦高职养老服务教育工作忽视学生学习拓展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就会产生无法满足养老服务行业人才要求的问题,不利于加快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创新发展速度。
一些高职院校设置的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存在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如在设定养老服务专业知识讲解内容、讲解形式过程中过于依赖授课教师的教育经验,没能依据我国现阶段养老服务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体系,这样极易产生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的养老服务专业教师,自身不具备充足的一线养老服务行业工作经验,而是从社会管理和卫生管理等多个学科进行转型任教。这样就会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产生忽视案例教学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3]。如果没能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就会引发养老服务专业教材编排取法统一性、随意教学等更加难以处理的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为了保证自身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实际设置养老服务专业课程期间,就要做好师资力量统筹规划,也要打造高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课堂,在解决教育内容与培养需求不符的问题之后,提高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使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多,养老服务行业也要适当扩大就业市场。细致分析“养老服务行业”,了解到其属于朝阳性产业的范畴,不仅社会整体非常关键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养老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难以开展专业招生和就业推广工作的问题。
例如:以A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将现有数据作为核心依据,养老服务和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共为350人、实际录取296人、实际报道263人、最终毕业201人、岗位对口就业只有80人[4]。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数据,可知,高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这是现阶段高职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处理的一项问题。
目前,社会老龄化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如果想要推动社会整体创新发展,就要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既要用发展眼光和缜密思维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要满足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时,将培养高能和高素养的优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解决“个人发展与职业教育脱节”问题之后,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各项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造成的影响,保证最终形成和依据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元化特征。
一是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职业人员培养数量进行控制,在保证实际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标准要求之后,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合理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这样能够在本科和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衔接效应。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承担职责,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既要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分配比例进行调整,也要将现阶段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核心依据,在提高在岗人员专业能力同时,高效开展重点培训和岗位轮职工作,进而达到提高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是有效衔接人才培养和职业推广工作。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时,始终将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基础条件,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养老服务教育方案。高职院校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因为其自身具备较强的人才培养优势,如既能与普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衔接,也能保证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融合工作有序开展。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依据养老服务需求变化状况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并会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保证人才共同培养工作顺利开展[5]。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可以合理设置“教育学院”,如既能为诸多在岗在编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非学历性教育,也能提高其技能,从而使养老服务行业人才专业技能、待遇薪酬形成“正比”关系;在做好这些工作之后,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员学习养老服务方面的知识,也能使诸多优秀学生进入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在满足养老服务要求的基础上,清除养老服务发展障碍。
如果高职院校想要保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科学合理性,就要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具体的发展状况作为依据,既要保证人才培养设定目标与实际状况相符,也要保证课程统筹安排、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高效开展。这是目前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全面结合企业需求和养老服务发展要求,在使企业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之后,优化养老服务人员结构。养老服务专业的知识具有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和系统性强的特征。高职院校在全面结合企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法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6]。这样既能为后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也能清除各类障,保证养老服务行业发展中具备充足人才。
二是充分应用层次化人才培养方法。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始终养老服务对象的具体状况作为基础性依据,既要依托行业与服务对象进行思考,也要充分考虑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现状,最终目标是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层次教育要求。
三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实际确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核内容期间,以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创新创造思维作为保障,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细致的基础上,为后续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在优化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结构的同时,全面结合企业、养老行业、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目标,形成具有较强紧密性的衔接。“学徒制”是现代社会高职院校人才专业化技能培养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明确学生的“双重身份”,保证学校和企业展现出的双重培养“主体”具有较强的角色效应。与此同时,开展订单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既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选用多样化培养方法,也要将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技能拓展等形式进行结合,在保证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之后,全面对接合作效应。
高职院校是我国非常关键的一种教育机构,最终教育目标是强化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发挥产教结合作用,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高的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就要精准定位,积极与社会养老服务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合理设置和调整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选取教材内容、认定专业考评标准等方式,将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养老服务专业内涵性发展的核心。
一是着重强调企业和高职院校教育结合作用,突出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培养性。如果想要提高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就要将明确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思路,在提高养老服务专业课程设置实用性和有效性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与养老服务性企业之间的联合作用,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状况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将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具体状况作为依据,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行业工作理念和发展经验,适当增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精品课程[7];合理选择养老服务专业知识讲解内容,在着重开展理论讲解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实践操作,在保证养老服务职业化需求定位具有精准性的基础上,使养老服务教育内容具有精细化、系统化、多样化特征。此外,高职院校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与行业发展具有一致性,在突出养老服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核心任务的地位之后,保证统筹规划工作有序开展。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方案具有合理性,也能更加高效地开展养老服务教育工作。
二是做好养老服务人才师资队伍构建工作。高职院校在实际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组建高能力和高素养教师队伍。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既要对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也要提高整体业务能力。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轮岗交流方式,制定完善的人员交流机制,同时还要利用专业教师实践考核的方式做好定岗定责,对于表现好的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奖励,为后续加快高职院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速度创造条件。
三是提高校企合作深度,建立符合要求的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实习培养计划,既要引导学生确定未来职业规划发展方向,也要突出养老服务教育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校企共建和谐发展,也能打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绿色通道。在此期间,形成“入学—实践—就业”完善流程之后,明确各个环节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从而为社会整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在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为了避免产生人才培养需求、社会实际需求出入大的问题,政府、企业、学校积极合作,在满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实际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有效性。
比如,高职院校依据招生政策倾斜,在实际开展招生工作时,加强专业人才宣传力度,保证人才储备工作能够在后续阶段顺利开展;明确未来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方向,着重培养诸多专业能力强和综合素养高的优秀人才,为后续实现拓展就业渠道这一目标奠定基础[8];通过严格管控人才数量的增长状况,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在正确处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之后,满足养老服务需求,避免引发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9]。
除此之外,结合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形成“智慧养老”新形势,在对人才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培养更多在硬件和技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这就要着重开展智慧养老产品开发、智慧养老平台研发和维护、养老健康数据库分析等多种类型的培养工作,要求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具备计算机软件知识结构、全面掌握社会学和老年心理学的知识。为了保证具备充足的智慧养老运营服务人员,需要着对接线上平台运营、线下资源组织工作,在使智能软件和平台最大程度上发挥应用价值之后,保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10]。
总而言之,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发展趋势,为了缓解养老服务工作压力,高职院校应做好教育工作,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诸多时间和精力,在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输送充足人才;通过全面总结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问题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养老服务需求为依据,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行业创新发展速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