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2 14:33梁秀文付宁花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办学一带

梁秀文,付宁花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9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部分高职院校迅速响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学,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在分析借鉴先行走出去海外办学的“鲁班工坊”、有色行业赞比亚办学以及其他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适合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现状及主要模式

(一)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探索开展境外办学。近几年,随着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和职业教育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2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美国芝加哥市立大学联盟合作设立了芝加哥分校,同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在马来西亚UCSI大学和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设立了顺峰烹饪学院和职业培训中心,这是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最早的3个项目。2013—2016年,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陆续新增了15个项目;2017年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扩大,办学形式也逐渐多样化,2017—2020年分别以15、46、52、14个项目的速度迅速增长为目前的89所学校的145个项目,高职海外办学进入迅速增长的阶段。

1.从海外办学的主体来看,89所设立海外分校的职业院校相对集中在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广西、河南、重庆、北京、福建、河北等国内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区位优势和职业教育优势,在伴随本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2.从海外办学举办地来看,145个海外办学项目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1个国家,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泰国、柬埔寨、赞比亚、老挝、马来西亚,70%的项目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海外办学虽辐射范围较广,但在全球的分布呈不均衡状态,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这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很大关系。

3.从办学专业来看,开设的专业主要服务于当地社会,89所海外办学的专业涵盖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的12个大类,其中前五的分别是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土建、财经5个专业大类。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主要专业多数集中在轨道交通、自动化、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类专业。开设这类专业的主要原因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和中资企业实现“走出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4.从办学形式和办学模式来看,在145个海外办学项目中,约40%的项目仅开展职业技能和汉语等短期培训,60%的项目开展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政府主导的“鲁班工坊”模式占13%,行业主导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模式占8%,企业主导企校协同模式占41%,高职院校主导的校校合作模式占38%。职业院校在海外办学培训和学历教育的比重大体相当,跟随企业走出去,“借船出海”仍是目前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最可行的主流方式。

(二)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主要模式

1.政府主导的“鲁班工坊”海外办学模式

教育部指导的“鲁班工坊”海外办学始于2016年,在泰国设立的鲁班工坊是天津市职业院校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鲁班工坊。经过5年的发展,由天津市职业院校建设的鲁班工坊已在全球11个国家开办,足迹遍布欧洲、非洲和亚洲,涉及28个专业,建立起包含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全面覆盖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输出体系[1]。中国工匠精神漂洋过海,叫响世界,“鲁班工坊”成为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主要特点:(1)政府主导,多元化发展。天津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市级领导小组,为“鲁班工坊”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2)统一标准,注重职教品牌的塑造。海外办学统一鲁班工坊的名称,形成标识、合作协议、设计标准、教学标准、教学模式、证书等一整套建设标准。(3)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成果为总体支撑。

2.行业主导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办学模式

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北京、江苏、陕西等省市的8所行业特色鲜明的优秀高职院校在赞比亚开展技能培训。经过几年的试点,开发了5个符合赞比亚国情的专业教学标准,设立了包括装备制造、自动化与信息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7个分院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开展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特点:(1)行业协会主导,职业院校抱团出海。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同主导,8所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资源优势,跟随有色行业企业海外办学,优先输出本校最强职业教育标准。(2)配合中资企业开展海外员工培训,提升当地员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了中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3)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获得赞比亚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从企业需求出发,从赞比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发了5个专业教学标准,获得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批准,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2],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得到认可。

3.企业主导的企校协同海外办学模式

企校协同海外办学是指职业院校与中资企业合作,联合在海外开办职业教育,企业在海外办学中起主导作用,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为在外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培养培训本土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海外办学模式。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主流模式,其中的代表包括: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与11所国内职业院校合作,在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师资培训;江苏红豆集团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联合成立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并联合设立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水十一局在赞比亚海外办学等。

主要特点:(1)企业主导,企校协同。校企合作的海外办学多数由国内高职院校与中国企业合作,由企业主导,通过在企业中设立职业学校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形式开展职业培训,为企业培养满足实际生产和管理需要的企业人才,同时也为所在国提供技术型学历教育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2)产教融合,重视企业需求。校企合作的海外办学提升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开展大量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在职业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高等职业学历教育。(3)因地制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因地制宜,多主体协同,共同研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双方认可的课程体系、汉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等。因地制宜制定的专业标准也更容易得到办学所在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4.高职院校主导的校校合作海外办学模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多数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与社会经济亟待发展相匹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迫切希望与中国的高职院校合作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目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贝宁CERCO学院的联合办学、北京信息职业学院在埃及的埃中应用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保加利亚的“普罗夫迪夫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是这种模式。主要包括校校合作联合办学、校校(企)合作设立职业(汉语)培训中心、校(企)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或示范基地等。

主要特点:(1)“走出去”的中外合作办学。“N +N”的联合办学是校校合作海外办学的主要方式,参加学习的海外学生分别在本国的合作院校和中国的高职院校各完成几个学期或几年的学习,取得本国和中国两所职业院校的毕(结)业证书。(2)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在海外办学中至关重要,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多数具备懂专业、语言水平能胜任海外授课,并且能够适应海外教学和生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支稳定的国际化师资队伍。(3)特色职业教育的输出。校校(企)合作设立某一领域的职业(汉语)培训中心或是校校(企)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或示范基地,是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在海外的推广和输出。

以上四种办学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从能够得到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有利于形成统一职教标准和品牌的角度看,政府主导的“鲁班工坊”海外办学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项目工作人员不列入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同时还设立了项目专项建设和奖补资金,为“鲁班工坊”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跟随行业企业抱团出海、有利于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并获得办学资质和生源保障等因素来看,行业主导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办学模式和企业主导的企校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占优势,这些行业和企业在当地都深耕多年,与当地政府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需要培训大量的当地员工为企业服务,所以便于在当地开展海外办学各项工作,教学内容贴合当地的需求,生源也有保障。从办学条件改善、办学硬件建设投入因素来看,企业可以对海外办学进行资金和硬件的投入,企业主导的企校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保障海外办学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主导的校校合作海外办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办学自主权,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可以与合作院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二、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现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农业教育交流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的基础和先导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合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些国家目前多数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智慧农业、农产品跨境电商、农产品冷链、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有较强的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中国已同“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签署101个合作协议,农业国际合作已成“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双向开放格局[3]。农业教育交流在各国的民心相通中具有基础和先导的作用。

2.配合农业企业“走出去”是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形势需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在农业方面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制定了支持农业对外合作的意见和系列规划。与8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签署农渔业合作文件,深化农业合作共识,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开展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超过650个[4]。通过“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连续出台指导和鼓励职业院校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明确提出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海外合作办学,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中国农业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汉语的农业职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农业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配合农业企业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提供当地员工培训和国际化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开发国际通用的农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打造中国农业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农业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对促进“一带一路”农业领域人才有序流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深度合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现状

2015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垦橡胶集团泰国分公司及柬埔寨分公司合作,在泰国、柬埔寨设置海外学习中心开展农业培训,这是农业高职院校开展的第一个海外办学项目。2016—2020年,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高职院校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国家开展农业技术短期培训和高等学历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全国涉农高职院校中开展海外办学的共有8所学校的11个项目。

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海外办学起步较晚且数量不多。从海外办学的主体来看,开展海外办学的农业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北京、陕西,黑龙江等省市,他们是农业高职院校中办学水平较高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从海外办学举办所在地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从办学专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类专业,且农业技术职业培训办学多于学历教育;从办学形式和办学模式来看,办学形式包括设置海外分院、海外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农业种植示范园等,办学模式以校校合作、学校和农业企业合作为主。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一方面呈现出建设农业示范园、研发中心等农业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海外办学特点,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农业高职海外办学多由农业高职院校主导,缺少像有色金属这样大型行业企业主导和服务大型农业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办学项目。

(三)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走出去”呈现激增的趋势,但仍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除“鲁班工坊”和有色行业的少数地方政府和行业主导的项目外,多数仍是高职院校在自己想办法走出去,仍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

1.缺少行业企业的引领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农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为当地应对粮食危机、增加人民收入、增进民心相通和政治互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农业高职院校也希望能通过为“走出去”的中国农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的方式服务“一带一路”。从目前为数不多的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不难看出,农业高职院校的海外办学尚处在各自为战的阶段,缺少农业行业和企业的引领,也没能形成抱团出海的优势,缺乏对真正具有中国农业职业特色优势资源的整合,也缺少与“走出去”农业企业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

2.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不够

国家鼓励高职院校配合企业“走出去”,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境外办学培养“一带一路”建设者,但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政策支持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不尽完善,财政的相关规定也不支持公立高职院校对海外分校进行经费设备设施的投入,同时高职海外办学质量监督体系缺失,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必要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不够。

3.缺乏总体的设计和长远的思考

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对海外办学缺乏总体的设计和长远思考,为了完成“双一流”建设任务或者“特高计划”仓促开展海外办学项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以及职业教育调研不充分,对海外办学的可行性和风险缺少必要的论证和评估。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对海外办学输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海外办学出力不讨好,导致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起步晚数量少。

4.不同国家农业和职业教育差异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且不同国家农业水平和职业教育差异较大,东南亚、中亚、东欧、非洲各国主要种植农作物的差异很大,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及农业政策欠缺稳定性,多数国家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基础条件落后,多数国家还没有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也存在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明显落后于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教育的情况,这些都为农业高职院校的海外办学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

三、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对策及建议

(一)行业主导,校企协同,促进农业高职海外办学发展壮大

从对现有的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和高职院校主导四种海外办学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并且行稳致远,行业企业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海外办学要想做大做出特色和品牌,需要在农业行业的主导下,校企协同,优选国内农业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通过海外办学为中国农业企业提供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具体可由农业部联合教育部成立的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及下设的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和现代渔业等五大农业职教集团具体实施,目前五大农业职教集团共吸纳涉农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500余家参加,涵盖种、养、加、休闲农业等农业主要行业门类。建议以五大农业职教集团为依托成立专门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组织机构,搭建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平台,为中国农业企业和农业职业院校提供国际合作的信息资源,整合中国农业行业在种、养、加、休闲农业等方面最优秀的农业职业院校服务中国农企,输出中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二)优化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助力农业高职海外办学可持续发展

保证海外办学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行业、学校三个层面都需要优化“走出去”办学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和经费保障。

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一是要对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进行系统规划,明确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战略定位和作用,规范性质和办学规格层次等。二是要将高职院校“走出去”纳入国家相关部门的中长期规划,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三是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政策,提高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积极性,设立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境外开展培训、服务企业等助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项目,将海外高职院校纳入“留学中国”的总体框架予以统筹。四是出台高职院校海外办学资产管理相关配套政策,健全完善海外办学资产管理制度,减少高职院校海外办学资产管理方面的顾虑。五是对海外办学的高职院校在教师海外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放宽限制,简化审批流程,使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更便捷和高效。

农业行业层面,一是农业部以及以五大农业职教集团为依托成立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组织机构,对农业行业海外办学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顶层设计并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给予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农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必要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积极探讨农业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新型多元投入机制。建议设立推动“‘一带一路’校企协同走出去”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企业和农业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种养模式推广培训、服务农业企业“走出去”等助推校企协同“走出去”的项目。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沟通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和院校在海外办学合作、办学过程以及发展中遇到的政策和经费等现实困难。

农业高职院校层面,一是农业高职院校自身要在研究分析目前海外办学情况和自身办学实力的基础上,研究学院是否要开展海外办学,既不追风和盲从,也不能因高职院校国际化考核指标的需要而盲目上马海外办学项目。二是要系统研究学院海外办学的思路、战略、路径和办学模式等,进行海外办学的顶层设计并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并履行必需的决策程序,在决策前要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三)注重内涵建设,确保海外办学行稳致远

农业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尤其是学历教育的海外办学项目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一是要创新海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符合“一带一路”国家需求导向、具有中国农业职教特色的国际化专业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开发的教学标准努力成为可复制并在“一带一路”其他国家推广应用的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标准。二是建立完善海外办学的相关运行和管理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项目领导和实施机构,建立必要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并出台海外办学管理、运行、教师海外教学、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等管理制度,增强海外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海外办学的质量,促进海外办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注重学院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积极参与海外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项目等,培养一支能满足海外办学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等系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利用线上直播教学和视频课件等实现海外办学的互动教学,满足海外办学分院和本院、线上线下等不同教学的需要[5]。

(四)多元多形式海外办学,推动中国农业职教走向世界

农业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促进民心相通、发展民生项目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农业职业院校的海外办学除行业主导、校企协同的主要办学模式外,仍需要多元多形式合作。一是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与地方政府的科协、民间交流协会、对外友协等密切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促进民心相通和发展民生的务实项目,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不同形式的海外农业培训。通过培训,推广中国农业种植养殖的先进实用技术模式和新品种,实施智力援助。二是与中国企业合作,在农业和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一带一路”国家建设农业职业院校的项目中,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在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和教学条件配备、学校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提高软实力支撑,助推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标准的海外推广。三是与在海外发展的农业企业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企业合作设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实用技术科技研发或推广中心等,在农业种养植技术示范推广中开展必须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推广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多元多形式海外办学,助推中国农业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一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