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尧
《生命》是国内著名作曲家赵曦于2020 年春节期间创作的一首战疫作品。《生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以通俗的歌词内容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让观众感受到了作品蕴含的社会责任。歌词中的“长江、奔腾、炎黄、耕耘、豪情、撼动、苍穹”等字词,充满歌曲对祖国的热爱、人民的期冀,对战胜疫情的信心。歌曲音高组织、和声织体极大的丰富了歌曲的旋律动机,既贴近普通生活又充满艺术氛围。整首作品的音乐体系不同于作者以往的歌曲,在音乐要素的组织方面有很多新的尝试。另外,在教学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战疫歌曲《生命》采用了传统的通俗歌曲创作手法,同时又借鉴了现代西方和声技法,让整首作品展示了传统五声音型的旋律特征之外,还丰富了和声织体,呈现出了立体化的音响效果。
战疫歌曲《生命》是并列曲式结构,共有106 小节,结构为“引子+A+B+A+B+B+尾声”。其中引子只有一小节,过后进入到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分为A 乐段和B 乐段,A 乐段有28 小节,分为a 句段(2—22)和b 句段(23—33);B 乐段有17 小节,分为c 句段和c 句段的变形。四小节间奏后进入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A 乐段和B乐段,曲式上是第一部分的重复,表情和力度都完全重复第一部分。尾声部分有6 小节,与引子前后呼应,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生命》整体曲式结构较为简单,创作中采用了乐句以及乐段的重复技法,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引用了《梅花三弄》的曲式创作手法。可以看到整体结构有三个中心句的重复,由此展开了三次乐段的重复,这与琴曲当中“三弄”十分相似,具有稳定的曲式结构特征。歌曲创作者赵曦将《梅花三弄》的泛音曲调在《生命》的引子、间奏与尾奏三个结构处进行了表现,让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充满古典意味。歌词的核心唱句是“啊祖国!让我如此的坚定,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这句歌词在整个曲式结构当中十分重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在第二部分的B 段中完整重复了三次,这样既突出了音乐主题,又展现了时代价值。
《生命》是一首D 调歌曲。旋律是战疫歌曲《生命》的重要演唱特点,突出了战疫歌曲《生命》创作的特性。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演唱时要注意许多细节的处理。声音的处理要柔和,演唱重复性旋律时,要突出情绪的差异,保证情感的层次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第二部分开始旋律发展进一步推动,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乐段反复。至81 小节起,声音力度稍微加强,根据演唱经验,力度达到f 即可,持续到84 小节。
引子部分曲速♩=60,慢板,D 大调属和弦进入,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的音乐气氛,在第二小节的最后半拍,改为属和弦琶音,继续持续着宏大的气氛。声音部分从“la”开始上行至“fa”,落在“do”音上。伴随缓慢的节拍,游丝般的弦乐声,声音按照二度、小三度的音程流动。最后属和弦琶音和首字“啊”同时响起,“啊”唱音是“la”,所以从音响效果看,其实是省略了“七音”的G 九和弦,构成音为“D#-F-A-E”。
第一部分3-6 小节是主题乐句a,与第7-10 小节组成的乐句b 共同构成一个对比乐段。
“啊祖国!让我如此的坚定,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是主题乐句a,音程跨度大,出现一次七度下行,一次七度上行,句末落在属音D 上面。右手柱式和弦伴奏,属和弦贯穿整句,呈现半终止。“啊祖国!让我如此的坚定,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的“祖国”二字是关键字眼,都落在属音D 上。句末音落在主音G 上,和弦是G 三和弦,左手演唱“D-E-G”,可见沿用了《梅花三弄》的“sol-la-do”音调,体现了民歌的传统特点。
一方面,旋律材料使用得很丰富、复杂,通俗音乐风格更加浓郁。创作过程中谨慎地引入了调式变音,既保留了民歌五声性调性风格,又增添了伴奏色彩。例如通过省略音、替代音等使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三度叠置和弦中的调式偏音,这样就形成了省略音和弦、替代音和弦,充分利用了和声立体优势,将横向的五声性音阶材料改编为纵向五声性和声,整体旋律结构呈现纵合性结构,我们看到的许多四、五度和声的叠置以及它们的平行进行就是创作者对西方和声技巧的运用体现。这样一来,这首战疫歌曲的旋律就与西方器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充满通俗风格的同时又凸显了现代器乐的伴奏优势。
另一方面,创作者在旋律中运用了“依字行腔”形态。“依字行腔”在中国传统民歌中十分常见,像梅花三弄等传统歌曲都采用了“依字行腔”方式,创作者在这里运用“依字行腔”技巧,体现了他对通俗歌曲的追求。“依字行腔”旋律方式体现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间奏当中。旋律是由主题派生出来的,增加了对旋律的装饰。创作者在演唱第二部分时,主要体现在高音声部,始终跟随旋律展开。这是“依字行腔”中的“衬”技巧的体现。不同部分对比中,创作者采用了纵向对比,高音声部彷佛竖琴声音在流淌,中音声部彷佛河水涟漪荡漾,低音声部彷佛大提琴在呢喃,颇有交响乐的立体感受。战疫歌曲《生命》还运用了“依字行腔”中的“垫”技巧,在两个乐句之间的长音处理中,作为为了更好的提高表现力,增加了许多十六分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使用。
举例来看,第二部分c1 句段的旋律是对c2 句段的不完全重复,“祖国”一句在c1 句段只有两小节,c2 句段稍作变化后改为四小节,节奏型始终在“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中转换。“热爱”一句节奏工整简洁,以“四分音符+全音符”的节奏结束演唱,律动富有力量。又例如,尾声伴奏都为柱式和弦,四分节奏过后转为八分节奏重复演唱了一遍,最后落至主和弦的全音符。整体旋律气势雄浑,严格有序,与主题思想紧密贴合,完美地表达了特殊社会背景下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信念。出于对歌词的理解,赵曦在创作战疫歌曲《生命》时选用了广为人知的古琴名曲《梅花三弄》的音调,对其音高材料与乐句重复方式进行引用,达到了音高与结构两方面一明一暗的引用效果,这也是值得一提的旋律特色。
战疫歌曲《生命》除了借鉴梅花三弄旋律,还汲取了西方作曲技巧并运用其中。例如为了解决和弦偏音的不和谐性问题,在创作中,作者一方面保留了三度结构,提高了省略三音的和弦功能,这样更加符合五声音调的旋律调性特征,丰富了听觉效果,我们可以在引子部分里面看到这种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作者为了烘托和声织体的立体性,刻意增加了四五度音程的叠置,音响效果大大增强,表现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氛围,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战疫主题。
战疫歌曲《生命》的和声手法非常丰富,例如第一、第二部分的音程进行采用了连续四五度和声进行,提高了音区对比效果,呈现出大跨度的音程关系,让作品的抒情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大调歌曲,《生命》旋律线比较平,呈现二度音程进行和同音平行的旋律走势。另外,利用了延长时值的方式表现了充沛的情感,表达了人们众志成城的气概和轻言不放弃的决心。战疫歌曲《生命》采用音域较宽的跳跃进行,主要以四、五度及以上的大跳为旋律特点,在这种特点下的和声充满了变化。这种和声特征是现代文化背景下的通俗音乐的共同特点,以二度级进和同音平行为主,旋律变化较小。
根据歌词内容的表现需要,《生命》的和声手法是基于传统之下的。为了便于传唱,歌曲的人声部分始终在D 大调自然音体系范围内,而在和声上则穿插使用离调变音体系与调式交替变音体系的和声材料,以增添音响色彩。对于和声材料的选择,赵曦以传统三度叠置的三、七、九和弦作为和声基础。从建立调性的方式上来看,《生命》依旧使用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属七和弦——主和弦”的核心进行来确立调性,在终止处一律使用和声力极强的属主进行。c 句结束在属音上,c’句结束在主音上。伴奏织体仍然是以G 为根音的强力五和弦开始,和弦排列为“G 五和弦——D 五和弦——E 五和弦”循环走向。这里又是一个“sol-la-do”的梅花三弄的音调再现。伴奏左手低音部也围绕“sol-la-do”旋律呈现小山型起伏。跨八度双主音的旋律过渡后,进入尾声乐段。和声功能次序为“C-D-A-G”。尾声部分旋律较为平稳,C音开始,落在于主音D,最后一句与开始句非常相似,整体句段旋律以跨八度双C 音、双E 音、双D 音伴奏为主,从跨八度双C 音开始,终止于双D 音,也就是主音位置。
战疫歌曲《生命》节奏变化多,切分音数量多,十分考验演唱者的呼吸运用。例如在演唱第二部分时,由于从4/4 拍切换到了2/4 拍,速度也从♩=60 变为♩=180,提升幅度大,如果呼吸运用不得当,很容易破坏演唱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一句中有切分音、附点音,十分考验呼吸运用的质量,必须要一气呵成。演唱者在演唱“永远”时,利用了较小的气量,短促发声,这就保证下一个字的独立感,不至于将其模糊掉。另外在演唱“祖国”时,必须要保证气息的提前量,否则无法完成旋律七度上行。演唱者轻松地将音高升至准确的位置,这说明呼吸方法得当。共鸣方面,多次运用了混合共鸣,尤其在前半部分慢板的时候,运用了胸部、口腔混合共鸣方式,一方面增强了气息的稳定,保证旋律的抒情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舞台表演动作的释放。
众所周知,现代歌曲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传统戏曲、民间歌曲的演唱方式,演唱中强调“字正腔圆”,例如老一辈艺术家王昆、郭兰英,她们的演唱方法都严格按照民间戏曲和民歌的方法,为许多作品注入了民族的文化根基,因此成为经典。由彭丽媛、万山红为代表声乐艺术家的艺术家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歌、戏曲音乐元素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歌剧演唱成分,为中国音乐的演唱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演唱价值,提升了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战疫歌曲《生命》大胆借鉴西方歌剧演唱方法,做到了为我所用,目的是为了提升歌剧舞台魅力,提高演唱效果,为戏剧冲突性带来歌唱技术保障,这种尝试显然已经取得了成功,丰富了演唱价值,值得以后的歌剧学习和借鉴。《生命》属于典型的抒情性歌曲,相比作者其他的通俗歌曲,由于创作背景的特殊性,情感表达更加复杂。教学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气息要控制得当。这首作品表达了一种对困难处境感同身受的心情。社会各界采取的行动取得了收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团结一心共同对抗困难,演唱者在演唱时很好地抓住了这种情绪,对人们内心的细节拿捏地十分到位。例如在演唱“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的“生命”时,可以清楚地听到微微的气息颤抖,代表着演唱者对祖国的深情,一句“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在长节拍下,做到了声断气不断。将那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感觉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次,演唱中情绪要乐观。这首作品鼓舞了人们不要放弃,演唱者很好的表达出了内心想法,迅速将这种情绪传达给了听众。唱的时候气息轻盈宽松,情感又不失真切,让人觉得每个人心里时时刻刻都装着祖国,惦记着他人生命的安危。“啊祖国!是我永远的生命”也是表达这种心情,鼓励人们收拾悲观情绪,团结一致对抗困难。演唱这句时,演唱者利用头、口腔混合共鸣,气息饱满,咬字清晰,洋溢着乐观的情绪。《生命》演唱时,采用西方歌剧演唱的“小口”变化,口型竖起保持,在足够气息的支撑下将每一个字连贯起来,保持腔体的稳定性,同时加入了真假声转换,这都是西方歌剧演唱的方法。
最后在共鸣方面,《生命》借鉴了西洋歌剧混合共鸣的方法。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演唱共鸣是根据人物角色来分配的,例如老旦以真声本嗓唱为主,花旦以假声为主。但是西方歌剧无论男女都是混合共鸣,可以做到各共鸣腔在不同发声区的合理调节,缓减声带疲劳,提高演唱效果。《生命》节奏变化多,旋律起伏大,情感波动剧烈,因此采用混合共鸣则更有利于演唱。这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综上所述,战疫歌曲《生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研究这首作品必须基于时代背景,结合创作动机,对这首作品当中的情感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才能真正领略作品的思想价值。研究也有利于教学开展,提高演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