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曲《林泉》音乐表现力分析

2022-11-22 08:35李双燕
黄河之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引子表现力古筝

李双燕

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器乐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筝素有“群声之首”、“众乐之师”、“仁智之器”之美誉,最早可以追溯至两千五百余年前的前秦时期,可以独奏或作为民族乐队及其他乐器的伴奏。古筝音色优美,在历史积淀与时代洗礼下逐渐吸纳多元文化之精髓,现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演奏范式、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高度的文化价值。但当代古筝艺术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对“炫技”的追求以及对快速指序的过度应用,弱化了古筝的原始韵味与深厚内涵。《林泉》作为一部当代古筝独奏曲,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着力体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所激荡的创意火花,在音乐表现力上具有显著优势,对其文化内涵、乐曲风格及音乐表演、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将对当代古筝独奏曲的创作及表演提供启示与指导。

一、古筝独奏曲《林泉》的音乐表现力

与以往的古筝独奏曲相比,《林泉》体现出作曲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音乐表现上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不再追求一味的炫技或高难度的演奏,而是回归本心、民族寻根,彰显出古筝独有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记忆,着力以古筝之音色、神韵与气质演绎出林泉山水意境,水之灵动自然,既有着民族化的鲜明特色,又渗透着中西合璧与现代技法的应用,拓宽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一)情怀与技艺融合的音乐文化内涵

古筝独奏曲《林泉》之曲名取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著作《林泉高致集》,以音乐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山水与文人情怀。《林泉高致·山水训》有云:“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林泉高致集》虽然为一部山水画理论专注,但其对艺术领域的影响绝非局限在山水画创作中,如在诗文艺术领域便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境界,在音乐艺术领域则有着“动之于情而寓于声”的乐思[1]。

意境营造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以有形之寻常事物寄托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心境、志向、情趣、价值追求,以此营造出超越万物、寓于万物的广阔意境空间。《林泉》是一部从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内汲取灵感的古筝独奏曲,曲名曰“林泉”,蕴含着诗情画意,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林泉或湍急或平缓,或潺潺而流或倾泄而下,或隐藏山林或流经村庄,无论何种形式的林泉,作曲家均能找到与之对应的音乐节奏、音乐旋律,以古筝之声将林泉的灵动与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现代筝曲在表现山水之情的新高度、新技艺。

(二)前卫与保守相平衡的音乐主题与织体

筝曲《林泉》作曲家在创作之处便提出一种“既不前卫,又不保守,既不墨守成规,又不脱离民族土壤”的音乐构思。《林泉》作品正是契合了作曲家这种超然、豁达的创作风格,全曲无前卫前锋的和声音响效果,又突破了我国传统五声调式的束缚,使得筝曲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2]。

全曲包含众多旋律主体,但多以短小、快速的形式呈现,在旋法上以六、七度音程的跳跃为主。在慢板部分,以双手协调配合奏出主题旋律,加入大量的琶音以营造出空山幽谷内泉水叮咚作响、欢快前行的意境,以联觉手法创设小溪淙淙的画面;接下来为伴奏声部,作曲家采用了复调手法,改变主题旋律的调性,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富有层次感与律动感;至第10 小节,以双手的协调配合组成线性旋律,以跳进的形式赋予泉水以多边的形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出泉水的灵动;在快板部分,主题旋律与慢板及引子部分截然不同,大量装饰音的运用使得音响效果更加多变与丰富,此时所塑造的泉水,不再是孤独且平静的流淌,而是与泉底、岸边的岩石碰撞与交互,以活泼灵动的旋律表现出泉水最终汇入江河大海的磅礴气势。

(三)音乐曲式结构

古筝独奏曲《林泉》包含引子在内的11 个乐段,作曲家在乐曲结构布局上采用了我国古筝传统作品内“板”的结构,根据乐曲的音乐速度安排乐曲结构,分为散板、慢板、中板、快板、急板与慢板六大基本部分。此种乐曲结构体现出自由与秩序的高度统一及相互结合。从整体及宏观层面来看,乐曲结构十分自由,但是其中隐含着音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乐思发展中的逻辑关系,乐曲结构形式虽然零散与自然,但是以统一的主题为引领,以一定的画面感及情节性为支撑,不论是材料的组合,还是主题与和声的再现,都在我国传统筝曲的曲式结构上加入了西方音乐创作技巧。例如结尾部分的慢板再现了引子部分的主题与材料,形成收尾相互呼应的乐思发展逻辑;再如乐曲第14 至15 小节再现了第6 至7 小节的音乐材料,对和声、调式等进行了适度地调整,让乐曲的情感情绪层层推进,使得音乐的色彩更加清丽,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逐渐将乐曲推向高潮。

(四)传统与现代相贯通的音乐调式定弦

在筝曲创作中,如何保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困扰当代筝曲作曲家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传统筝曲以21 弦筝五声音阶排列为基本原则,按照定弦的高低组别构成4 组五声音阶循环排列的形式。此种传统的筝曲创作原则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多变的古筝形制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因此部分作曲家便开始借鉴西方器乐原则着力研究新的创作技法,使得筝曲的文化韵味与民族特色遭到弱化[3]。

古筝独奏曲《林泉》可谓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贯通的典范,作曲家沿用我国古代筝曲21 弦,但突破了五声音阶组合排列的束缚,在21 根琴弦上安排了三组不同宫调系统的并置,此种基于传统但创新突破的音列布局使得全曲调式色彩变化灵活、富有生命力,并且解决了转调问题。不仅如此,作曲家对古筝低音、高音弦进行了调整,获取新的音响效果,为古筝音乐表现力的彰显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古筝独奏曲《林泉》中音乐调式定弦的独具匠心,为当代古筝曲目的创作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即在古筝传统民族元素、自身独有的神韵基础上,融入现代音乐语汇与创作乐思,让乐曲在多调式中发展与铺展,才能够让乐曲蕴含时代要素,但不显突兀与僵硬,而是让人们置身于古筝传统意蕴之中感受时代洗礼下古筝艺术的创新突破。

(五)中国与西方相整合的和声色彩性

古筝独奏曲《林泉》素材高度凝练、简单质朴,不再沿用传统的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的音乐表现形式,而是让主题在和声内衍生与发展。作品《林泉》以中西方相整合的形式提升了和声的色彩性,和声构成在音乐调式定弦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以音程变化彰显出和声奇幻且多变的色彩。例如在引子部分便隐藏着音乐动机,横向上大二度、小二度、纯四度音程的上下行变化,以及纵向上纯五度与大七度音程的变化交织融合,昭示着动机的发展。接下来为动机的模进,引子部分的音乐形态发生变化,两组模进效果逆行,将琶音动机进行分解。琶音的掠过使得泉水的声音跃然耳边,颤音、摇指等技法的应用如清风拂面,吹动泉水泛起阵阵涟漪,琶音动机的分解,仿佛清澈透亮的水滴,随着泉水的流淌不断在空中跳跃。乐曲的两个泉水主题在不同段落内变化,主题一为泉水的缓缓流淌,由上下行三音组构成,包含五个乐句,有着欲扬先抑的旋法特点,调性的游移变化与泉水的不定向流动相得益彰,给人以画面感;主题二为泉水的欢快奔腾、汇入江海,与主题一形成鲜明对比及动静对照,以节奏加密的形式营造出欢快活泼的氛围。

(六)常规与创新相交融的音乐旋律写作

古筝独奏曲《林泉》在音乐表现上既不前卫,又不墨守成规,在继承我国传统筝曲创作的优秀美学思想与创作技法上,又对音乐旋律写作有所革新,具体体现在调式、旋律的非声乐化及旋律节奏三大方面。

对于筝曲《林泉》的调式变化前文已有论述,在此不做赘述。《林泉》旋律写作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可扩展性与综合性。作曲家巧妙借鉴与融入了我国民族器乐中的精华,适度采用西方音乐创作技巧,对旋律及调式进行综合,扩大了我国传统筝曲的五声音列。与此同时,运用了独立的旋律骨干音,配合以强拍演奏,再加上偏音,使得乐曲的旋律更为流畅优美。除此之外,在对旋律骨架——节奏的处理上,作曲家格外注重对各类型节奏因素表现力的挖掘,不再追求节奏律动的周期性再现,而是在相对稳定的节奏型内找寻旋律的落点,赋予节奏以丰富的变化。例如通过对节拍的交替、对节奏重音的调节等,让既定的节拍产生不同的音乐表现力;再如让旋律在运动中以多变的节奏形成不同的强弱支点,使得旋律错落有致、节奏层次鲜明,也可以增强古筝曲目的音乐表现力。

二、古筝独奏曲《林泉》之诠释技巧

《林泉》作为一首贯通古今、中西的当代优秀古筝独奏曲,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西方交织的音乐处理方式、注重意境营造的音乐表现力,必然对此部曲目的诠释及演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此首筝曲的演奏技巧,注重有形山水与无形音乐的交汇融合,以有限的曲式演绎出无限且空灵的意境,将对我国古筝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4]。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处理

古筝独奏曲《林泉》的起始部分由两个短小的乐句构成,引子作为音乐的起始,在作品诠释内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为更好地诠释这首现代气息十足、意蕴深远的筝曲,需要在演奏时把握好强弱力度,引子部分不宜演奏得过于柔和,而是要以作品的音乐风格及表现力需求为导向,保证引子的第一个音与后续的音紧密联系与顺畅衔接,以第一个音的演奏奠定全曲演奏的情感基调。同时,引子部分包含琶音,在演奏时要保证下弦迅速、降低动作幅度,让力量集中在小臂处,由小臂带动手腕及手指,将力量转移至琴弦上,使得琶音演奏清脆自然,表现出泉水的清澈与晶莹。同时,乐谱上倚音后的和弦有重音记号,演奏时需要采用强拍演奏形式,表现出泉水碰撞岩石上激荡起水花。尤其是在引子后半部分的演奏中,要产生一种由远及近的空间感,既需要保证颗粒饱满,又需要拉长力量的积蓄过程,使得声音连贯自然[5]。

(二)慢板与中板的处理技巧

在筝曲《林泉》慢板部分的演奏中,需要在整体框架上做好递进的处理。主要原因在于慢板部分跌宕起伏,营造出空山幽谷的意境,在演奏中需要体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深远的意境以及自由但存在内在秩序的乐曲结构。在演奏时注意把握好音高音准,以左手滑音、颤音等对右手奏出的旋律进行润美与装饰,保持旋律线条清晰但灵活,且在触弦上干净利落,以此表现出泉水的婀娜之姿;在中板部分的音乐处理上需要把握好音色与力度的控制。《林泉》中的中板部分极富歌唱性,相对于慢板部分而言音乐更加活泼,因此在演奏时要保证音色饱满,与此时的音乐形象及内容相契合,适度加强演奏力度以体现出情感情绪的递进。

(三)快板和急板的诠释方式

古筝独奏曲《林泉》快板部分对演奏者手指力度、指法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部分包含打断的快速琶音与力度强弱的变化,情感情绪持续突进,音乐旋律更加激越高亢,体现出泉水奔流汇入江海的蓬勃气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由弱开始,先体现出泉水的连绵不绝与平缓姿态,再加入左手旋律声部,注重琶音演奏时手指力量的均匀分配,注重以适宜的指法体现出强弱的起伏变化与旋律的跌宕起伏,让演奏出的旋律更具有律动感。在第64 小节,作品内包含左右手交替的琶音,演奏时要保证左右手协调且相互配合,以此表现出泉水水花翻腾之姿。在《林泉》的急板部分,开始为左右手同时在低音区演奏,随后为左右手在高音区演奏,演奏时要保证左右手在琴弦上连贯自然地跑动,结合作品风格及音乐表现力要求做好音乐的处理,给人以蓬勃奋进与积极向上之感。

结 语

《林泉》是由叶小纲于2001 年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曲名取自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著作《林泉高致集》,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我国山水风骨与文人情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林泉》的音乐表现力体现在主题与织体、乐曲结构、和声色彩性、音乐调式定弦及旋律写作上,既蕴含着时代气息,又隐含着对我国古代筝曲的传承与创新。在演奏该作品时,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意图及文化内涵,以此增强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猜你喜欢
引子表现力古筝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纤变墨画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第一次弹古筝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