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中考的演进逻辑及影响

2022-11-22 07:22曹小兰聂清德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中考

曹小兰 聂清德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体育中考即初三学生的体育学科测试,是指初三学生根据各省制定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通过统一的测试形式进行体育学科测验,从而获得体育学科考试分数的一种入学考试。体育中考成绩纳入到中考总成绩中,占中考成绩的比值。因为各省情况不同,所以考试方案中制定的考试项目和分值也不同。2000—2005年,整个教育体系实施新课改,各地对体育教学的自主权强化,因而多地弱化了体育教育,再加之受传统的“重智轻体”观念的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逐渐下滑,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 年5 月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布。而在分数质量的大背景下,体育中考无疑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梳理体育中考的演进逻辑,可知晓其体育中考发生、发展再到进一步完善的过程。通过研究体育中考实施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可加强对体育中考的引导、促进体育中考的执行。同时发现其体育中考的消极影响,从而努力改进体育中考,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决策提供借鉴建议,以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初三体育中考的演进逻辑

1.1 萌芽阶段(1949—1978年)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体育与健康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纳入到党和国家建设总体规划中,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要提倡国民体育。周恩来和朱德同志也强调:“体育是文化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卫生保健的一部分,我们中央人民政府对它是重视的。”同年,体育工作进入到“新体育”时期,在第一届基层体育工作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新体育”的基本要求,指出“体育必须为劳动生产和国防服务,为提高国民体质服务”。1952 年6 月10 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表现出对人民体质的高度重视。1955 年1 月,全国体工会指出“体育工作首先要求普及,但绝不是不要提高,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的基础,没有提高普及就失掉了方向”。1971 年,中美关系缓和,开始进行乒乓外交。1973年1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活动的意见”,指出各级部门均应配合把农村体育工作做好。8月,国家体委开始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号召全国人民都进行体育锻炼。9 月,体育课逐渐从部分学校开始恢复,将第五套广播体操编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1975 年,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全面整顿”的口号,要求积极消除“文化大革命”时期产生的消极影响,以便促进我国体育工作有序发展。1978 年,国家体委及各级部门开始注重恢复各项体育工作。

由此可见,新中国非常注重人民的健康和体质,注重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开展,以促进人民体质的提升。而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体育工作在学校的开展却并不顺利。在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次年秋季学期也迎来了中考。但在当时分数至上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现象严重,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均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再加之当时的体育以劳动为重,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课就是劳动课。体育课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社会各界对体育带有重大偏见,使得体育课成为劳动课或放养课,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受到严重的挑战。正是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得到了来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业的专家的密切关注,中考加试体育的种子逐渐萌芽。

1.2 起始试验阶段(1979—1996年)

1979年,原国家教委在上海市崇明中学(以寄宿制为主的县重点中学)试行了其制定的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使体育中考在我国首次开展。该试点进行后对整个学校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完善了初中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了体育课程地位;加大了学校体育资金投入,提高了体育教师综合素养,改善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态度,提升了家长对体育的认知水平等。也正因体育中考产生了积极作用,1981 年,陆续在上海、河南、北京、湖南、辽宁等省市完成了体育中考试点的工作。同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体育中考的试点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应将体育中考坚持实施到位。1990年,国务院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中明确指出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使得初中体育中考的实施有了法律的保障。1992 年,杭州下发了《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该通知对体重中考的考试项目、计分标准、组织工作等做了指导性规定。1993 年,山东青岛也开始逐渐试点,将体育学科的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中,1994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分值为30 分。1995 年下发了《全国继续试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方案》对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计分标准、时间安排、残疾学生和有病学生的照顾、实施工作等做了明确的规定。1996 年由于教育系统内部意见的不统一,有部分地区暂停了体育中考的试点行动。

综上所述,体育中考的实施从上海市崇明中学开始进行试验,该试验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续体育中考在我国的全面铺开具有里程碑意义。该试验完成后,体育中考的试验陆续转向其他的省市。在试验过程中,既从理论意义上肯定了体育中考的价值,又从实践意义上完善了体育中考的方式和内容。不过后期因为各地的情况不一,体育中考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改革发展阶段。

1.3 改革发展阶段(1997—2005年)

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体育考试确定为中考科目,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在全国正式实施。从实施步骤、对象、组织、考试项目、计分方法、评分标准、收费办法、缓考和免考、考务工作、保障实施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志着体育学科成为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1999年9月,经教育部体卫司的批准,以浙江省嘉兴市和辽宁省营口市等为试验单位,对体育中考进行了改革,决定体育考试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综合成绩。以辽宁省营口市体育中考为例,考试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学校负责,对过程进行管理评价,采取学分制办法计分,初中三年,每学年5 分,共15 分。另一部分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只初三毕业生升学时测试一次,共15分。改革后的体育考试改为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有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类。同时,体育教学工作条件也又得到改善,指出体育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金支持,同时学校自身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靠山的地方可开设登山类课程,有冰的地方可开设滑冰类课程。到2005年,全国体育中考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此阶段,教育部已经不再纠结体育中考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考试方案上和考试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体育中考更加科学、合理。

1.4 全面实施规范阶段(2006年至今)

2007 年,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文件,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最为突出。2012 年,青岛中考体育分值从30 分增加到45 分;2020 年,分值进一步提到60 分。从2007起,全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把体育纳入中考。2008 年,全国各地都已实施体育考试制度,分值以30 分居多,并有增多的趋势。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将体育总分从50 分增加到100 分,使得体育与“语数外”等在分值上处于平等地位,将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执行。从2015年开始,长沙体育中考由原来的50 分增加到60 分,测试项目维持不变,引导学生关注运动与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以宁乡为例,宁乡市教育局根据省、市有关的文件精神,结合该市自身情况,制定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方案中对考试时间、地点、内容、组织、方法、组织机构、成绩结构、总体工作要求、评分标准、免考(缓考)情况等进行了说明,使得体育中考更规范。具体考试内容主要有3 类:第一类为中长跑,男生考1000m,女生考800m,分值为22分,提升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第二类为力量类,男生考实心球或引体向上,女生考实心球或仰卧起坐,分值为16分,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第三类为球类,可选择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足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上篮等球类运动,分值为22分,以便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但每所学校在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因此在选择时,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直接选择运动项目。除此之外,当有学生对学校选择的运动项目确有困难的,也会让该类学生选择规定运动项目内的其他运动项目。同时,运动项目的选择会根据历年考试的情况做出调整,以便获得更多的升学率。以宁乡市直田中学为例,该学校是根据宁乡市教育局下发的考试方案,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男生为1000m跑、引体向上、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女生为800m跑、1min仰卧起坐、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但在引体向上或1min仰卧起坐这种力量类考试项目中,有小部分学生会有困难,对于这小部分学生而言,学生可以自己练习实心球,中考项目考实心球。

在这个阶段,体育中考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加入全面规范发展时期。体育中考的分值占比也在不断加重,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各界对体育中考的认识,一同加入到提升学生体质的队伍中。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体育中考中不断得到强化,使体育中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体育中考运行更平稳、高效。

2 初三体育中考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改善了初三学生的体质,各项体质指标得到了较大提升

研究发现,在体育中考停办期间,学生的体质状况担忧,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下降,特别是面临大考前夕,学生的生理状况极差,心理压力极高。出现失眠多梦情况的学生并非少数,有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每周周一短短的升旗仪式都无法坚持,只能中途离场的现象。同时,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质,缓解学生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体育中考会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体育中考政策的出台,让学生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完善心智,降低发病概率,有效遏制肥胖和超重现象,逐渐改善疾病发病低龄化,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和多种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从2005年全国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中可知,在体育中考停办期间,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均有明显下降。由此可知,体育中考停办对学生的体质伤害威力巨大,而2007年恢复体育中考后,在分数至上的背景下,体育中考作为测试项目,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提升,上课态度也更认真。为有一个好的体育成绩,大部分学生在课上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加强体育中考测试项目的练习,在课后同样会利用业余时间加强锻炼,从而改善了初三学生的体质和身体机能,使得各项体质和身体机能指标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男生身高体育中考时为164.70cm,体育中考前为163.51cm,身高增加了1.19cm。女生身高体育中考时为157.80cm,体育中考前为157.47cm,身高增加了0.33cm。男生在体育中考时肺活量平均值为2983.30ml,体育中考前为2853.93ml,增加了129.37ml。女生在体育中考时肺活量平均值为2333.40ml,体育中考前为2323.93ml,增加了9.47ml。女生50m 跑体育中考训练前成绩是9″3±1″2,训练后成绩是9″1±1″1,跑步速度快了0.2″左右。男生50m 跑体育中考训练前成绩是8″2±1″3,训练后成绩是7″9±1″2,跑步速度快了0.3″左右。男生体育中考实心球项目训练前的成绩为8.5±1.9m,训练后的成绩为10.6±2.8m,成绩提升了2.1m 左右。女生体育中考实心球项目训练前的成绩为6.7±2.6m,训练后的成绩为7.3±1.8m,成绩提升了0.6m左右。男生体育中考前1000m 跑的成绩为257.08s,体育中考时成绩为252s,增快了5.08s。女生体育中考前800m跑的成绩为237.26s,体育中考时的成绩为236s,增快了1.26s。女生坐位体前屈项目训练前的成绩为14.4±3.5cm,训练后的成绩为16.7±3.1cm,成绩提升了2.3cm。男生坐位体前屈项目训练前的成绩为12.6±3.3cm,训练后的成绩为14.8±3.5cm,成绩提升了2.2cm左右。

2.1.2 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升了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对初中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规定,指出每周要确保学校开足3 节体育课。根据此规定,学校确实会按规定安排课时,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具体是怎样的呢?在体育中考实施之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不用参加中考,因此体育课程自然没地位,体育课程的开设也就可有可无,在其他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体育课就变成了“文化课”。在体育中考实施后,多地教育行政部门逐渐加大了体育中考的分值,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规定,体育中考以100分计入到中考总成绩中,使得体育完全能够与其他主科地位相提并论。学校会尽可能地加强体育中考测试项目所需场地、器材的改善工作。体育教师非常重视体育中考成绩,增强了授课的积极性,除体育课正常上课外,对于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体育教师还会要求这类学生在早自习、午餐过后、午自习等非上课时间加强练习,以提高体育中考的成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增强,参与体育动机向锻炼身体转变,练习的项目以中考项目为主,学习态度由一般变认真,课外活动时间也以体考项目为主。体育课程的地位明显上升,被占用的现象减少,同时,促使家长走出了“重智轻体”的教育误区,加大对体育考试项目所需器材的经济支持以及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练习的时间支持。有98%家长由以前的不支持孩子锻炼转变为支持孩子参加锻炼。

总之,随着“中考”体育分值权重的不断增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无不更加关注体育课、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1.3 增强了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使命感,使其体育育人理念更加坚定

调查表明,体育教师对体育中考的开展基本满意,体育中考的实施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开始重视体育课,体育教师的地位逐渐上升,同时也增强了体育教师的教育使命感,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体育中考实施后,体育课从之前的“放羊式”向“应考试”转变,体育成为中考项目之一,占有一定的中考分值,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来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有了评价的标准,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其他文化教师一样参与各项荣誉的评选。因此,为提升体育成绩,体育教师会努力备课,认真上课,无形之中增强了自身的教育使命感。不仅如此,教师还能通过学生成绩逐渐提升成就感,使体育育人理念更加坚定,教学技能也在不断摸索中提升。

2.2 消极影响

2.2.1 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

中考体育自开展以来,考试模式比较单一,考试项目比较固定,导致很多学校出现了考前“突击训练”现象,并且教学内容也倾向于“考什么,就练什么”,学起来比较机械、枯燥、无趣,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恶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分数至上的背景下,将体育中考成绩列入中考总成绩中,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教师将体育课的内容换成以中考考试项目为主的重复练习内容、学生的课余锻炼以中考考试项目为主、家长关注学生体考项目的练习情况。总之,各方使力以促进学生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的重视仅仅只是为了中考成绩能有更高的分数,考什么就教什么,然后每次体育课机械性地重复练习,并且越接近体育中考时,对考试项目的重视程度越高,教学方式单一,教学项目太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中考应试化中,对分数的追求,虽可以让学生来到运动场,但学生并不愿意,这样的锻炼难以达到健身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对锻炼产生抵制情绪。淮安市教育局调研后对每个考试项目都设置了评分标准,虽有提升,但是标准仍然过低,远远落后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另外学生体育中考满分率较高。2018年,淮安市参加体育中考的4.6万名学生中,满分率达到了52.5%。而且学生训练所需时长较短,较低的评分标准使得学生不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训练就能达到自身或教师所定的成绩目标,因此,出现了初一、初二从根本上不注重体育课,初三突击训练过关的现象。体育中考过后,学校会将课程表进行调整,将原本的体育课安排成其他文化课、将原本的课间操安排成自习课;体育教师遵循学校的安排,正好提前放暑假,其他教师争分夺秒抓文化成绩;学生也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上,身体锻炼先放一放;家长开始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认为体育中考既然已经考完了,就可以考一门,丢一门。

2.2.2 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体育教学评价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情况、过程参与情况、学习方法习得情况、情感体验情况等进行科学判定,以此衡量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应试环境的影响,当前的体育考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通过努力所获得的进步等没有充分考虑,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因此,加重了教师对提升学生成绩的关注,使得学校体育教学评价问题突出,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

2.2.3 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研究表明,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满意度是较高的,体育中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一项调查显示:每天花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效率会好过进行8 小时的学习。体育中考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临时抱佛脚的形式来提升体育成绩,在教学中,学生进行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迫于体育中考的压力,很少主动乐于参与锻炼,虽使学生的成绩短时期内确实有所提升。但中考过后,无论是体育课的时间,还是课余锻炼的时间,基本就是考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再加之受中考文化压力的影响,更是缺乏锻炼。进入高中后没有了体育中考,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身体素质又恢复如初,背离了体育中考的初衷。在教学中,很少让学生学会锻炼、学会主动锻炼,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3 结语

初三体育中考的演进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起始试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全面实施规范阶段4 个阶段。带来的积极影响有:一是改善了初三学生的体质,各项体质指标得到了较大提升;二是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提升了体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三是增强了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使命感,使其体育育人理念更加坚定。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出现了应试教育的影子;体育中考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初三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建议:一是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引导,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实施体育中考的目的,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服务;二是请教育部体育权威专家、运动医学专家综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三是体育中考过后体育课和课间操等体育活动继续组织开展。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中考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讨厌的理由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