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娟
(中共高台县委党校,甘肃高台 734300)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 万亿元,占GDP 比重38.6%,并以9.7%的速度持续增长,是目前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数字和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是进一步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解放农业生产力、使农民能真正获得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亦是补齐当前农村发展短板的必然选择。因此,对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理展开探究十分重要。
1.1.1 促进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
1)借助数据要素的即时性与传播迅速等特点,同时与传统生产要素加以协调,可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状况,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连接互联网与物联网,可推动农业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培育和建立高产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3)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改良更新农业经营理念,为农业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奠定信息基础[1]。4)将农业新零售、乡村旅游、农业公园等新型数字化理念与运营模式投入农业生产中,可促进农光互补与田园综合体等模式的发展,实现立体化产业延伸与变现,进而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生机与活力[2]。
1.1.2 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化发展
1)推动农业生产实现清洁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数据要素自身的可共享性与可复制性可使生产实现几乎零消耗的重复性应用,从而提升劳动效率和附加值,生态友好特性显著。2)推动农业实现有效治污。当传统农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数据信息都能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等与大数据平台相互连接,使农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实现可视化,同时基于物联网促进农业防污技术和平台数据相互结合,为治污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措施[3]。
在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下,绿色、高效和大规模的数字平台经营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农村客户群体比重也在日益上升,更多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由此传送到农村地区,满足农民的各项需求。
1.2.1 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系统且全面的电商平台可利用便捷的数字信息传输,直接为农民提供吃、穿、用、行等各类基础消费服务,从而在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消费热点,全面挖掘广大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使其可直接享受到数字经济在消费层面上的成果,最终推动整个乡村消费实现全面升级[4]。
1.2.2 满足农民保障需求
数字经济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促使社会保障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推动当前农村地区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医疗、教育、交通等必要服务的升级发展。同时,数字化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衍生出一批诸如云上课堂、一键问诊、智慧交通等相关服务,促使更多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
1.2.3 满足农民教育需求
“互联网+教育”的推进使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公开化和最优化,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1)农村学生可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教育方式获得大城市的优质课堂资源,实现教育的均等性。2)教育资源过硬地区的教师可与农村教师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在作业资源、备课资源、考评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
1.2.4 满足农民精神需求
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网络学习资源逐步增多,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学习农业种植技能和增长见识的途径,还让农民获得适合自身审美与素质提升的文娱资源,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农村地区数字文化娱乐活动同样能借助网络向外界传播,且因其特有的群众性和丰富性,影响范围日益拓宽,使更多人能直观地感受独具魅力的农村娱乐文化,既加强了农民与外界的交流,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发扬了传统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的出现使数字化思维进入农村政务服务中,促使政务服务全方位上网,利用数字化对行政流程进行简化,并促使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从间接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的应用能建立全面的数字化运用场景,全方位集中基层数据,最终促进治理重心和力量下沉至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1.3.1 政务服务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1)数字技术能进一步简化乡村治理流程,提升治理效率。与传统常规政务服务相比,数字技术所支撑的线上政务服务可直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和流通,使政务管理机构的标准实现全国统一。同时,通过秒办、秒申等途径可简化乡村公共服务程序,减少治理盲区,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投入[5]。2)大数据技术能为乡村治理提供必要载体。通过数字信息传递和先进案例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可打破原先信息封闭与治理理念落后的桎梏,为乡村治理主体带来更多的信息内容。同时,数字化宣传模式可进一步强化农民的自治意识和治理能力,降低农民参与治理的门槛,推动政府治理与农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协同治理的目的。
1.3.2 生活场景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质量
1)数字经济能促进流量经济、信息经济等多种新型经济形态在城乡之间跨越时空流动,从而促使各类线上服务、智能化产品与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养老等模式相互连接,构建起全面的生活场景,最终实现乡村生活数字化。2)数字化信息技术可将各类溯源信息全部上传至云平台,将乡村生活与云计算相结合,推动政府治理深入基层,及时掌握乡村治理的数据和发展状况,进而有效解决农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2.1.1 实现乡村网络完全覆盖
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将乡村地区,特别是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网络使用费用降至最低水平,落实乡村5G网络行动,加快5G 基站与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宽带、智能手机与电脑等移动和固定设备进入乡村地区。通过实现乡村产业园区、中心区域、产业基地、重点景区等5G 网络全覆盖,形成可靠的5G 数字设施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网络普及率,实现全域覆盖,以获取更多的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数据,解决信息匮乏问题。
2.1.2 加大数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费用较高,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因此,为加快推进乡村数字设施建设,可尝试运用专项数字融资平台的多元投资模式,利用政府、社会资本等渠道有效补足资金短板,在全面发挥设施赋能乡村振兴公共性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
2.1.3 促进传统设施数字转型
相关部门应统计整合农村水电、交通、物流等相关设施资源,建立专项管理数据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设施对传统设施加以改造,探索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实践应用。通过建立要素流动和技术执行途径,为数字生产要素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为新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做好铺垫。
2.2.1 数字文娱方面
1)建立云平台,实现乡土文化长时间留存和共享。重点对当下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进行纵深挖掘,通过数据技术促进古镇古街、民风民俗、传统技艺等数字化发展,构建专属数字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以实现乡土文化传承,建立智慧多元的数字文化场景[6]。2)构建丰富的文化传播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民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查,以提供更多理解门槛较低且内涵丰富的文娱作品,为农民建立起与外部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丰富精神生活。
2.2.2 环境保护方面
1)在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时,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遥感技术等对农村植被、气候等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与分析,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库,明确气候状况和生物节律的转变,从而事先对气候灾害和病虫害等加以预防,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应对农业生产与环境发展带来的相关变化。2)在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农业污染治理时,可应用数据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与技术传播,确保所有乡村都能共同应用专项技术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为乡村环境建设奠定基础[7]。
农村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是根本,它与传统的产业数字化有所不同。传统的产业数字化更关注对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产业化则注重对数字技术领域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对此,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应坚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通过农商慧联数据平台,促进特色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农业产销的智慧对接。同时构建产业分析、生产技术分析、市场监测预警及质量安全追溯的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业向着生产管理精准化、销售网络化的方向转变[8]。
2.4.1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建设
1)基于网络、人工智能等相关先进技术对规模较大、来源广泛的农村发展数据信息划分具体类别,明确其基本性质和权属,构建统一化的数据交易规范,进而利用专门的存储技术、通道技术、确权技术等在数据交易前进行处理优化,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建设,为交易做好技术铺垫。2)利用市场主体之间、市场和政府之间所产生的相关数据流动,对数字经济市场体系加以优化,构建完善的交易市场,制定出专门的交易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完全自由的相互流动[9]。
2.4.2 通过数据流动促进乡村治理
1)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数据全面迅速的收集与整合应用使得乡村治理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活力。为进一步将数据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出来,要基于统一化的数据交易标准,全方位整合全国数据,推动政府行使监督职权,以作出正确决策,降低风险。2)简化实际治理中数据的应用流程,明确负责交易权限的相关部门,避免因权责不明所导致的效率过低问题。
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极大机遇,全面发挥其赋能效应,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和政务处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共同振兴。对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坚持全面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在数字文娱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数字平台应用,促进数据流动机制优化完善,以“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数字化农业,最终探索出一条促进乡村振兴的独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