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及应用

2022-11-22 01:50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初级中学陈家武
学苑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探究性素养课文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初级中学 陈家武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基于新课改理念下而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策略与途径,其更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究、分享、交流、协作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对语文课堂实效性增强给予保证。然而,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措施的落实,都基本以教师为主体,很少去关注学生的认知体验、探究感知,严重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郁,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不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也难以彰显。而以探究性教学方法为引领的全新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引入,则可以切实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憾,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交流、探析的机会更多,对于语文价值的认知、理解也会更加充分、深入、到位。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语文学科显著的工具性特性,以及其在学生人文素养、内在涵养发展领域的促进与助推作用,使得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必然更具现实意义。而且,在育人定位上,探究性教学方法更为贴近初中学生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更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效能的提升,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与全面强化。

1.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学术界的解读主要集中于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两大领域,且由于其应用导向不同,对应的定位也存在一定差异。而所谓探究性学习方法,主要指以教师指导为铺垫,借助针对性问题引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探索,分析,实践,以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借助、所得技能的应用,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起完备认知体系,以获得认知能力、严谨态度、综合素养塑造的教与学策略。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初中语文的知识特性、育人功能不谋而合,且更为贴近初中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规律,势必对学生潜能的开掘、天性的释放、思维的提升等带来更为显著、重要的影响。

2.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内涵解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阅读、写作、交际、表达等认知项目,在学生不同认知活动中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探究、解析、体验的机会,更利于学生对语文内涵的深度领悟。而且,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其认知潜能必然会被切实激活,更利于其应用课内所学在多元视角开展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受到不同探究活动的驱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必然得以切实凸显,更利于其语文学习兴趣的调动。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也会逐步得以达成,更利于多元化、丰富性、深层次育人生态的构建。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与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相比,探究性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延展性,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更加深刻、感知更加充分,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认知潜能的激活、发展夙愿的释放和学习需要的满足。而且,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驱使下,学生将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分享中以更为多元丰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领悟语文内涵、感知语文价值,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将得到切实凸显,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充分塑造。

1.有助于教学效能价值的增强。

语文教学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更为宽泛,其除了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帮助学生全方面、多角度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外,还可以于无形之中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视域更加开阔、潜能充分激活。然而,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由于教学的开展方式比较单一乏味、枯燥无趣,以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以死记硬背、大量训练为主。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落实,都按照固有模式、已有套路逐步推进,学生探究的机会很少,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高。而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引入,则彻底解放了学生的学习途径。针对教学中涉及的不同知识、内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中予以理解、认识、分析、解答,课堂教学的效能将会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功能也会得到充分彰显,教学活动的开展自会更加充分、深入、高效。

2.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

《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因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探究性教学方法所包含的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等五大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针对教学中的同一问题,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思考、解答,学生的认知潜能将会得到切实激发。这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塑造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学生探究机会的增多,其获取语文知识的方式也会更加灵活多样,很多内涵丰富的学习内容都会在学生探究与交互中实现深入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人文意识也会得到重新塑造。

三、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与践行;并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现状,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延展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层面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塑造核心素养,使初中语文教学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驱动下获得更好发展。

1.以探究性教学方法为辅助,构建教学生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只有以充分、高效、深入的探究活动为辅助,教师方可借助多种途径、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会更加科学、有效,学生的认知夙愿方可切实满足。因此,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时,应该切实转换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并从学生认知现状出发,构建出宽松、欢悦、和谐的探究性教学生态,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探索、设问,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学习语文知识、解答具体教学问题。而且,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辅助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直接讲授、强制灌输为主的教学生态也会被切实打破,更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随着教师课堂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途径也会更加丰富、多样,互动教学的作业自会得到全面彰显。例如,在《邓稼先》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原子弹发射的视频为引子,使学生彻底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解放出来,在更为直观、形象的视频观摩中感知“邓稼先”伟大贡献的价值。待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切实调动后,教师再即时引入一些探究性问题:对于原子弹,大家了解多少?对于邓稼先,大家知道多少?进而引导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认识进行重新加工与整合,并延伸至课文之中,在与教师的探讨、互动、分析中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为促使教学效率提升而提供保证。

2.以探究性教学方法为驱动,设计教学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有着很强的个性夙愿,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思想与认知来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而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则可以为学生个性夙愿释放与主体地位凸显创设条件。因此,教师在构建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可以以小组合作为引领,对班级学生科学、合理分组,让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问题、知识等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交流、互动、探讨,并在彼此之间的分享与交互中摆脱思维局限,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与更为灵活的思维碰撞中完善自身认知构架,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必要性的辩论、竞赛等活动,以增进学生探究互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互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在开展《孙权劝学》教学时,为了化解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灵活分组,并对每一个小组设置具体的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文翻译、朗读、赏析。待到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由每一个小组推举一位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性学习成果。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行创编情景剧,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结合课文内容自行创编对话,模仿不同角色举止,对课文进行演绎,在展示与分享中实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3.以探究性教学方法为引领,整合教学素材,彰显语文课堂魅力。

不同的教学素材、资源、内容,对于学生探究意愿的激发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灵活选用一些辅助性、探究性教学素材,组织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鉴赏、探究,用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认识与理解对文本予以加工与创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生本对话中感知语文的内涵与价值。而且,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协助者角色,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细节、反映表现等对其开展必要性指引,使学生的认知体验更加丰富、深入,为语文课堂魅力的彰显铺设了道路。例如,在开展《驿路梨花》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发挥想象与联想探究,领悟课文内涵,并拿起画笔描摹自己在课文中感受到的“梨花”盛开的场景,以别样的方式与文本开展互动。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佳句赏析、课文仿写等探究性学习方式,进一步探究、感知课文内涵,将课文阅读迁移至更为宽泛的认知领域,让学生在多元化探究体验中反馈自己的学习所获,使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具趣味性,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强化。

4.以探究性教学方法为依托,延展课堂路径,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构建,可使学生在体验、感知、实践中,站在多元视觉、利用不同方法开展语文学习,以实现对课堂路径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在更为多元的认知刺激下,来优化教学模式,以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培育。因此,结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发展情况,教师应通过一些探究性话题的构架,组织学生进行设问、质疑、猜想、论证,在互相之间的研讨与辨析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就认知疑惑予以解答明确。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平等对话中碰撞思维,激发想象,以切实拓宽学生认知视域。例如,在开展《五柳先生传》教学中,可引入探究性议题: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对于这一观点,你如何认识?以借此来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与探究,让其在课外查询各类辅助性资料,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对其进行论证。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度探究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为其深层次开展语文学习,为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提升其内在涵养而提供助力与铺垫。

结束语

总之,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充分融合与深度应用,可以构建出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教与学生态,为师生和生生探究、交互实现提供了保证,铺设了道路。而且,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驱使下,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与缺憾也会得到切实弥补,更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兴趣的调动,使“以生为本”的理念获得深度贯通,更利于语文的育人功能的彰显。

猜你喜欢
探究性素养课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背课文
如何开展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