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范公小学 孟丽萍
德育教育教学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严格的制度、教师的引导是基础,激励策略的实施也必不可少,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要有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丰富激励策略的方法和手段,借助语言激励、精神激励、物品激励、积分激励等多种方式,多方位、多层次的实施激励策略,让奖励激励策略成为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让小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看到激励策略带来的荣誉感,从而达到落实德育教育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发达,现代社会中的小学生身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已然不是之前我们眼中的“什么也不懂”的孩童,而是有着一定的自我认知、较强的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强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同年龄段的孩子,同时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种综合性的因素,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敏感且脆弱的心理。
面对新一代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正面开展德育教育。因为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指出缺点和不足,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尤其是对于比较敏感或者好胜的小学生来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但听不进去教师的教导,反而会对已经存在的缺点偏执的保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后果。
心理的自我调节是每一个现代社会人都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现代社会下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以前较大,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批评,也应该尝试着去学习如何调节自我的心理。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引导和家长的帮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面对自己错误的行为或者言语,班主任使用激励策略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行为或者语言,在保持健康身心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德育教育的开展如果过多地使用负面的语言或者行动,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而如果以榜样引领或者正面鼓励、奖励的方法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而且教师的鼓励对小学生内心的触动也是巨大的,他们内心要做好、要向班主任证明“我可以”的天性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带来的是更为明显的德育教育效果。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策略无论是从行为语言上还是精神上表达出的是一种正向的外界评价和反应,对于正处于认知体系初步建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外界的评价对他们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成长也依靠其他人的反应,从这些反应中判断自身行为的好与坏,并且在这种经常性、长期性的认识中形成一种习惯。
比如一个小学生可能一次、两次偶尔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得到了师生的肯定,也有可能会经常性地听到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位小学生心地特别善良,平时非常乐于帮助其他同学。那么这种良好的评价对这位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认可和鼓励,会以外界对其特有的评价为行为准则和标准,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以这种优良品德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形成自身一种特有的品质。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小的心灵也有着他们自己的自尊,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中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小而忽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以平等的姿态开展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批评、教育。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通过向周边同学的调查、和当事人的沟通,判断一件事的对错,而不是武断地从表面现象或者其他某位学生的言语中轻易下结论。
例如,班级规定每周一早上到校后为个人卫生大检查时间,学生的个人卫生不仅是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而且还会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流动卫生小红旗的获得需要的是班级所有同学共同付出努力。在班主任例行卫生大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名小学生的校服比较脏,指甲也没有修剪。如果班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小学生提出批评,其他同学也会将班级没有获得流动小红旗的原因归结于这位学生身上,进而会产生一些敌视的态度。此种情况下需要班主任耐心的询问详情,让小学生在产生对班主任的充分信任中敞开心扉,沟通问题所在,争取以后不再有类似的行为。通过解决每一件事情都讲清楚道理,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的培养。比如在学校的春季趣味运动会中,当运动会的比赛结束后很多学生闷闷不乐,甚至有的小学生还抹起了眼泪。面对这种情况,对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逐一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谈心谈话,让小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失落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倾听,然后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输赢的意义,以及未来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比赛,应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要在班集体中指出:参赛同学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并积极地参与比赛,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应该得到全班师生的鼓励和认可。面对比赛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种参与精神,是一种为班级作贡献的精神,值得获得其他同学的掌声。在这种引导下让小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的输赢观,让同学之间形成相互鼓励、互相打气的良好氛围。
激励策略实施过程中,具体怎样实施、能否得到落实非常重要。在激励策略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要合情合理、讲究科学性,而不是随意地提出如何奖励,事后却将口头承诺抛到一边,从未进行过落实。只承诺不落实的奖励对小学生来说会让其心生失望,再没有了前进的目标或动力。例如在班级学习进步的激励策略中,教师承诺学习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分数上,还体现在日常的学习习惯的细节上,比如作业的书面书写、课堂纪律的保持、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等情况,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进步的考量,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明确的记录,以具体的行为向学生说明他们的进步之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某一方面的进步与提升,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语言、形态、肢体的激励,这几种策略是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眼神,有时会让他们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地管理自己,争取做到最好、最优。
例如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小学生爱玩一些小玩具,如果班主任用吼叫或者严厉的眼神进行制止,可能学生在当时会因畏惧放下手中的玩具,但内心却生出与教师相抵抗的逆反心理,索性课也不认真听。如果班主任稍微改变一下方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某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的棒,能够利用身边有限的材料创造出非常多的有趣的玩具,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般同学能够具备的。但是老师认为如果你能够将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学习上,那么肯定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成绩。教师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鼓励的微笑,带给这位同学的将会是启发与唤醒,让小学生在班主任智慧的教育中打开一扇门。
小学生从心理上特别认可教师的鼓励,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将日常激励策略的奖励具体化,比如某位学生有好人好事、品学兼优等言行举止时,根据班级的奖励激励制度,班主任以小表扬信、小文具、小食品等形式作出奖励,让奖励具体化,让小学生从心里认识到:如果我的表现足够优秀的话,我也可以得到这些奖品。不要小看这些具体化奖励的物品,在小学生的内心,它们代表的是一份荣誉、一种认可,一种可以在班级同学面前“炫耀”与自豪的资本。具体奖励实施的背后是班主任的言而有信,小学生的哪些言行举止可以得到相应的礼物,班主任要及时的兑现,让小学生在这种比拼的氛围中自动优化自身行为,养成班级良好的风气。
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说教,更不是在班级内就能完全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口动手能力的相结合,让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深化,更好地发挥德育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各种活动的开展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德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也是锻炼他们意志力的机会,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世界环保日当天,组织小学生开展“变废为宝——我能行”的活动,带领小学生走到街头、公园,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将可以回收利用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东西收集起来,并且鼓励小学生在平时做到不随手扔垃圾,随手捡拾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学期末将每一位学生收集的废品进行变卖,得到的钱财用于购买文具、小礼物等物品,发放给相对应的同学。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共同维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千古名言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身边的家人、教师、同学就是他们学习的对象和模仿的榜样。良好的大环境下,小学生习得的也将是优秀的行为规范,获得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宣传,以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循环式进行良好道德行为事件的宣传与报道;班主任可以在教室的角落布置一片读书角,自己先以身作则将一些读书感言以卡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或者经常性的将一些名言警句张贴在图书架上,在班主任的带动下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德育。重视班主任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让家长切实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一日行为规范,不为小学生提供“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致力于让小学生养成自己动手、自己整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良好生活习惯。
总之,经过实践证明在德育教育中恰当的实施德育策略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小学生的各种习惯,在更加自律中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且合理的激励策略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向好发展的目标,是现代教育下进一步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