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刚《金色的炉台》看西洋乐器民族化

2022-11-22 01:51丁素馨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乐段和弦小节

丁素馨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陈钢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自幼师从父亲陈歌辛和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理论,他的作品中常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情调。他曾于1958年与小提琴家何占豪一同完成了蜚声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还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了《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一系列闻名中外的小提琴独奏曲目,一直坚持地走在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对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小提琴作品创作的先驱之一。

《金色的炉台》是陈钢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作品,根据当时的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歌曲创作学习班集体创作的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创作而成的。铿锵有力的曲调不仅惟妙惟肖的体现了炼钢工人们在炉台旁打铁的场景,同时也为当时的人们带去心灵的激励和抚慰,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首部(1-109)由两个主题组成,B乐段主题由A乐段主题发展而来。A乐段主题变化重复了三次,并逐渐由A宫调转入D宫调。B乐段主题变化重复一次后进入中部。中部调式调性不稳定,首先是在b羽调上展开,后在G宫、F宫、e羽、D宫等多个调式调性上转换,最后在结尾处回到主调A宫调。

中部(110-235)发展性较强,但同样由两个不同的主题构成,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再现部缩减再现了首部,在主调A宫调上展开并在结束处加入了一个尾声。全曲在速度上构成了由慢到快再到慢的一个进行,充分的表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情感。

再现部(236-265)为首部的缩减再现,在回归主调A宫调,材料选择了首部中比较重要的两部分材料,即原歌曲的主题材料A和首部中变化发展出来的材料B,最后添加了一个15小节的尾声,完满终止于A宫调主和弦。

(二)和声技法运用

引子前两小节为连续的优美的琶音来营造音乐意境。和声上首先使用了主音+省略三音的属和弦这样一个和弦结构展开音乐。由于E和#F音是大二度音程,所以在五声性的音乐作品中听起来是十分和谐的。为了保证音乐五声性的风格,做了省略E宫调中的偏音D的处理,在和声的使用上弱化风格冲突。

A乐段第一乐句(19-23)搭配旋律以主和弦的和弦音为骨架进行环绕,和声进行上也选择了以主和弦为主,第二乐句(23-28)到26小节为D/D-D的交替进行丰富音乐色彩。乐段结束在S-K46-D7-T的和声进行完满终止。

A1乐段变化重复A乐段,和声进行上基本与A乐段相同。进行到59小节时,为了加强音乐情绪,将小提琴的单音主题旋律变为双音叠置,这种叠置关系一般为三度的和弦音或者五声式的双音叠置。最后这一段的和声结束在DVII7/D-D-K46-D-T的进行。

67小节由A宫调转到D宫调,这里是通过共同和弦转调,因为A宫与D宫为下属关系,选择了A宫的主和弦(D宫的属和弦)作为转调的桥梁。B乐段延续了D宫调,但在和弦的使用上已经开始大量的加入了副三和弦的进行。这一段结束在D宫调D和弦。

C1乐段进入中部并使用了新的音乐材料,由b羽调转到G宫调。这里直接进行了调性过渡。因为D宫系统中#C为偏音,在转调前后的旋律和和声中都没有出现#C,所以直接转调并不会产生小二度音程带来的不协和感。

正如前文所述,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使班级中的学困生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C2乐段中178-179小节运用了离调和弦作为转调的过渡和弦,于180小节转入e羽调。C3乐段从194小节换成了D7/D和弦之后重复192-193小节的节奏型,202小节再次进入高音并转调到D宫调。这里与首部衔接到中部的节奏型、结束音、和声都相同,回顾了之前的节奏型,为承上启下做了一定的准备。

D乐段在b羽调上展开。214小节和215小节在旋律上是同音,但是钢琴伴奏上使用了不同的和弦来进行调性过渡,将214小节的7-2-#4b羽调主和弦还原F,降低B变为b7-2-4和弦,转到D宫调。

234小节就已经过渡到了A宫调。这里通过共同音和和弦来进行调性过渡。因为前面出现了#2,已经有了E宫调的音乐色彩,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又是e羽调,是E宫调的同主音大小调。这就相当于以E音为主作为调性过渡的跳板,同时E音为主的主和弦又是A宫调的属和弦,所以在这里作为调性过渡的中间音和中间和弦是十分自然的。

再现部的和声进行几乎没有变化,并在进入尾声前半终止与D/D-D的和声进行。尾声部分一直在保持266-267小节的和声进行。272小节音乐紧张度加剧,和声上从这里就已经完全终止于主和弦了,之后一直是主和弦的重复。从272小节开始以一小节为单位,不断向上八度模进两小节后变化重复进行到主音A,后下行到最后结束在中音区的主音长音,完满终止。

(三)音乐材料的使用

这部作品的材料根据歌曲《毛主席(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而成的。这里虽然沿用了原歌曲的节奏,并根据小提琴的音色将音区定为A宫调进行发展,但旋律上并没有完全依据歌曲的旋律进行变化发展。首先在首部的主题材料上,作曲家就只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旋律作为发展对象;在中部的对比材料上,选择了我国民族吹打乐《将军令》作为基础发展来的动机,作为器乐作品音乐材料发展的部分更为契合。

引子在E宫调上进行展开,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钢琴对于全曲的音乐氛围的营造和铺垫,后一部分则是小提琴以主题动机为基础进行变化发展的旋律作为引出主题的契机。

4-8小节的前两小节是主题旋律,之后则是通过主题旋律引出的变化发展来的引子材料。8-12小节是对4-8小节的变化重复。13-16小节音乐先下行后上行,材料发展手法主要是八度模进。旋律逐渐紧凑上扬到E宫调的属音长音做颤音演奏。钢琴声部作为背景对五声音进行上行进行到柱式和弦琶音。

A乐段在A宫调上展开,2/4拍。小提琴声部呈示了完整的歌曲主题。A1乐段是A段的变奏,首先在旋律音区上将小提琴的主题旋律升高八度演奏,音乐风格也逐渐上扬,钢琴织体将八分音符缩短时值到十六分音符,加强音乐紧张度。在52小节小提琴的旋律回到原音区发展,这一句开始钢琴伴奏的织体也与前一句开始产生对比。

A2乐段转调,小提琴和钢琴角色互换。小提琴发展了之前主旋律中多次强调的弱起节奏来衬托主旋律。主旋律在钢琴上的右手以八度+和弦音的形式奏出。左手则是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形式。旋律在76小节再次转回到小提琴声部,取消了三连音,拓展为两小节的加花旋律。钢琴在这一部分也运用了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分解和弦上行、五声式音阶琶音上行等手法来烘托逐渐紧张的音乐情绪。

B乐段与A的材料对比,但仍旧是通过A的主题材料变化发展而来的。B1乐段在B乐段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为了加强音乐紧张度,钢琴右手采用了旋律八度+和弦音的织体形式,左手则是柱式和弦音。

中部的调号虽然没有改变,但调性已经从D宫调转变为b羽调,速度也加快,材料、音乐形象上都与首部形成了较大的对比,旋律风格仍保持了五声性。虽然主题旋律上形成了对比,但是节奏型和织体也有一部分是从首部主题材料中派生出来的,仍与首部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C乐段(110-126)是中部主题材料的第一次陈述,因为音乐发展到这里情绪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所以一开始便使用了双音叠置来呈现主题。钢琴的织体以2小节为一个单位的柱式和弦长音+八分音符构成一个富有动感的节奏型。因为中部设计成一个较为激烈的听觉感像,所以这一部分中伴奏织体多用了八分音符跳音、柱式和弦等节奏感较强的节奏型。材料发展手法上,作曲家仍旧是抓住一些旋律中小的节奏型进行不停的变化发展。

C1乐段是C乐段的变化重复,并在结构上进行了扩展。首先小提琴旋律声部升高八度,钢琴伴奏部分音区右手上移左手下移,拉宽音程之间的对比。钢琴伴奏部分的织体仍旧保持了C乐段中使用的织体形式。

C2乐段与首部的发展的手法相似,将旋律声部移到钢琴进行演奏并从G宫调转到了d羽调。小提琴作为背景,运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双音叠加,再次将音乐情绪紧张化。钢琴织体也并没有因为小提琴的节奏紧凑就做出很大程度的简化,同样也是用了比较紧张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将音乐不断地推向高潮。

C3乐段(180-204)为中部主题的加花变奏,转入e羽调。旋律在小提琴声部展开,旋律由双音变为单音,但音乐仍旧较为紧张,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向上模进,188小节以主题中的节奏型为基础进行展开。192小节音乐继续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展开,钢琴和小提琴交替进行,增添了两种乐器的互动感。

198小节开始小提琴空半拍和钢琴节奏错开进行,钢琴双手反向进行也是典型的推进音乐高潮的手法之一。202小节音乐达到一个高潮。这里与首部衔接到中部的节奏型、结束音都相同,和声也是相同的,回顾了之前的节奏型,为承上启下做了一定的准备。

D乐段音乐材料取材于首部主题,通过倒影等手法将其变化而来的。这一段音乐情绪缓和,音符时值也拉长,之前铺垫的紧张的音乐得以缓解。这里小提琴声部演奏单旋律,钢琴则是流动感比较强的十六分音符。234小节根据之前材料的不断模进上升到较高音区的E音,钢琴以柱式和弦和十六连音在高音区结束这一段并开始再现部。

A3乐段再现了首部A乐段主题的前两个乐句,这两个乐句也是全曲在不停强调的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乐句。小提琴声部为主题旋律的高八度再现,钢琴右手弹奏旋律+和弦音,左手为流动的六连音分解和弦波浪式的进行。虽然仍旧是主题旋律,但织体的运用上可以体现出再现部对于主题旋律的升华。

B2乐段前一部分是对首部B主题的再现,后一部分则是根据B主题进行的音乐材料的发展。由于首部B主题是在D宫调上进行陈述的,而再现部回到了主调A宫调,所以旋律声部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

B3乐段(254-265)变化重复B1,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为八度叠置的旋律进行。钢琴织体右手的旋律+和弦音不变,左手织体与B1段相比较更为密集,由八分音符变为十六分音符。从257小节开始和声上运用了大量的离调,主要离调方向为A宫调的属方向E宫调,这里也有一些与引子相呼应的内涵。

Coda先是提取了主题中出现过的三连音节奏型进行展开变化,270-271小节则是将268-269小节的材料向下八度模进。272小节节奏型由三连音变为十六分音符,时值再次缩短,增加音乐紧张度。之后不断向上八度模进两小节后变化重复进行到主音A,后下行到最后结束在中音区的主音长音,结束全曲。

三、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这部作品最主要的民族音乐元素便是取材。音乐材料选自两个不同的民族音乐素材,一首是我国工人艺术团队创作的歌曲《毛主席(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另一首则是我国的民族吹打乐《将军令》。这两部作品都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精神和内涵,即便是用西洋乐器演奏出来的,其中的旋律也十分具有我国的民族五声风格,是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的体现之一。

其中尤其是对于对比素材《将军令》的选择和使用。这一材料与前面大调式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这一动机由弱到强,又短促果断,铿锵有力,刚好与前面抒情歌唱的线条拉开差距。中国戏曲常用这种弱者强之的手法,如同爵士乐中的切分,变弱拍为强音,使之不断向前,形象的刻画出那个年代炼钢工人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劳动时的热烈场面。

结 语

这部作品虽然主要是取材于歌曲,但并没有完全复刻歌曲的旋律,而是选取了突出主题突出形象的比较有特点的一部分,删掉了原歌曲中进行曲式的副歌部分,保证了主题风格的统一。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的材料选择上也可以进行变化或只选取所需的部分,在伴奏的写作上和旋律的发展上也要将和声与旋律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对旋律进行和声配置。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对于西洋乐器民族化的进程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为之后的音乐创作和西洋乐器民族化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猜你喜欢
乐段和弦小节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探析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快把我哥带走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