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生地图素养测评研究**

2022-11-21 07:48潘丽玲朱媛媛
地理教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问卷差异素养

潘丽玲 于 蓉 朱媛媛

(1.江苏大学附属学校, 江苏 镇江 212013; 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13;3.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6)

地图是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空间关系和时空变化的直观表述,是地理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特殊语言,也是人们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部分就明确提出地图是地理工具之一,并对培养初中生地图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1]本研究主要依托江苏省2019-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面调查江苏省初中生地图素养状况,并对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归因分析,从而了解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地图教学现状,进而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一、测评的设计和基本情况

1.构建地图素养评价系统

科学、客观、系统地测量初中生地图素养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地图素养水平现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科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指导和调整地理教学。构建地图素养评价系统是客观评估学生地图素养水平的关键。地图素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识、能力和行为过程,是相对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在地图素养的实际评价过程中按照地图素养的本质属性和具体特征,将其分解为易操作的、行为化的评价指标,并对每个评价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最终形成地图素养评价系统。[2]

本研究基于运筹学理论,通过如图1所示的步骤,构建初中生地图素养评价系统。

图1 系统构建流程

(1)确立地图素养评价指标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或纲要中都强调地图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及地图知识,认识感知世界,用空间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3]本次测评研究依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图素养内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将地图素养细化为地图知识、地图技能、地图意识和地图情感四个二级评价指标。

①地图知识

地图知识侧重对地图表层知识的掌握。初中生地图知识主要包括熟练掌握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种类、能阅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天气图等不同类型地图。

②地图技能

地图技能是指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如掌握读图的步骤和方法、简单填注地图和绘制地图、描述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地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得出相关的解释和结论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构建心理地图等。

③地图意识

地图意识是地图素养的上位要素,是学生主动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去往陌生地点时能够使用查阅地图的方式、主动阅读和利用地图、有意识地将地图作为学习探究和适应社会的工具、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等。

④地图情感

地图情感是学生对地图的兴趣、爱好、欣赏和进一步探究的情感态度。如对地图的关注程度、对填图作业的感兴趣程度等。

(2)确定地图素养评价指标权重

地图素养各二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保证地图素养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需要对各二级评价指标进行重要程度赋值。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请本学科专家对各二级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再汇总统计数据,得到地图素养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赋值,[4]如表1所示。

表1 地图素养二级指标相对重要性赋值

①依据表1 ,构造判断矩阵A:

②进行层次单排序

求出所有等级之和

通过权重公式,计算出各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值为:

③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最后采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来检验判断矩阵偏差程度,检验本次层次单排序的有效性。

查各阶数判断矩阵RI值表,计算出CR值。

本次CR值为0.0618<0.10,层次单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判断矩阵A的指标权重有效。最终获得地图素养二级指标权重表,如表2所示。

表2 地图素养二级指标权重

(3)编制地图素养测评题

①师生问卷

本问卷共有30题,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从学校地理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地图教学环境、教师对学生地图素养的评价情况和家庭地图学习环境等维度进行了问题的编排设计,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习得地图素养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二是学生的地图素养,分别从学生的地图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读图步骤、地图意识、地图情感等维度编排设计,设计的目的是测评学生地图素养现状,探寻提升初中生地图素养的途径,改善地理教学水平。

②地理学科测试卷

学生地图素养评价的二级指标地图知识和地图技能主要通过江苏省2019-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地理学科测试卷进行分析判断。初中生地图素养测评框架如表3所示。

表3 初中生地图素养测评框架

2.测评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初中三年级学生,样本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共发放学生问卷50003份,有效问卷46921份,有效率为93.8%。其中基本数据包括性别、学校类型、城乡类别、区域等项目。

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性别、举办者分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区域、城乡分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分析,LSD检验进行事后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数据,采用韦尔奇检验分析组间差异,Tamhane’s T2检验进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测评结果与分析

1.总体分析

(1)地图素养的总体情况

调查问卷和学科测试卷中共有16题评价学生地图素养水平,按照前期构建的地图素养各维度权重赋分,基本满分在100分。测试结果为江苏省初中生地图素养平均得分为59.73分,如表4所示。

表4 全省初中学生地图素养得分

结合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将素养得分率分为不同数据段,标准为优秀(85-100)、良好(70-84)、合格(55-69)、不合格(54-0)。江苏省初中学生地图素养为合格水平。

(2)地图素养各要素水平分析

江苏省初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四个要素差异显著。地图知识、地图情感和地图技能均达到合格水平,其中地图知识得分率最高,地图情感次之,地图意识得分率最低。

2.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地图素养差异分析

如表5所示,从整体看,男女地图素养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地图素养显著高于女生。从各维度看,男生在地图知识、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三维度显著优于女生,但地图情感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5 性别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2)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地图素养差异分析

如表6所示,从整体看,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地图素养存在显著差异,民办学校学生地图素养显著高于公办学校。从各维度看,民办学校均显著优于公办学校。

表6 举办者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城乡学生地图素养差异分析

如表7所示,城乡分组下,地图素养存在显著差异,F(2,6247.460)= 222.580,p<0.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城区显著高于镇区、乡村(p<0.001),镇区显著高于乡村 (p<0.05),即城区>镇区>乡村。

表7 城乡分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地图知识存在显著差异,p<0.001。城区显著高于镇区、乡村(p<0.001),镇区、乡村无显著差异(p=0.949),即城区>镇区、乡村。

地图技能存在显著差异,p<0.001。城区显著高于镇区、乡村(p<0.001),镇区显著高于乡村(p<0.001),即城区>镇区>乡村。

地图意识存在显著差异,p<0.001。城区显著高于镇区、乡村(p<0.001),镇区显著高于乡村 (p<0.05) ,即城区>镇区>乡村。

地图情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城区显著高于乡村(p<0.05),但是镇区与城区、镇区与乡村差异均不显著(p=0.259,p=0.065),仅可知城区>乡村。

(4)不同区域学生地图素养差异分析

如表8所示,不同区域学生的地图素养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苏中显著高于苏北、苏南(p<0.001),苏北显著高于苏南(p<0.001),即苏中>苏北>苏南。

表8 区域分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地图知识存在显著差异,p<0.001。苏中显著高于苏北、苏南(p<0.001),苏北显著高于苏南(p<0.001) ,即苏中>苏北>苏南。

地图技能存在显著差异,p<0.001。苏中、苏北显著高于苏南(p<0.001, p<0.01),苏中、苏北没有显著差异(p=0.135) ,即苏中、苏北>苏南。

地图意识存在显著差异,p<0.001。苏中显著高于苏北、苏南(p<0.001),苏北显著高于苏南(p<0.001) ,即苏中>苏北>苏南。

地图情感存在显著差异,p<0.001。苏中显著高于苏北、苏南(p<0.001),苏北显著高于苏南(p<0.001),即苏中>苏北>苏南。

三、测评研究的结论

1.地图教学资源配置趋向均衡

(1)地图教学硬件设施配置有所提高

问卷调查了学校地图教学硬件设施的情况,得知全省70%以上初中学校配备了地图教学硬件设施。其中超过半数以上学校在阅览室或图书馆中配置了多种地理读物,23%的学校配置有地理专用教室。虽然还有改善空间,但与前些年相比,地图教学的硬件设施配置情况有了较大改善。

(2)乡村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从不同的学校类型、城乡和区域分组情况看,全省的地图教学硬件设施配置情况参差不齐,如图2所示。但是乡村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地理专用教室和教室地图配备情况超过了镇区,说明全省教学资源的配置趋向均衡。

图2 城乡学校地图硬件设施情况(学生问卷)

2.地理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

(1)教师对地图教学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高

教师问卷就地理图表对地理教学的作用、填图作业的重要性、课堂中地图运用频率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地理图表对地理教学帮助较大;填图作业重要,需要反复练习;课堂上较多使用地图的教师达到90%以上。可见教师对地图教学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很高。

(2)地理教师地图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就“地图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印证性的调查。68%的教师认为“引导学生获取图上信息,讲授读图方法”是地图教学中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66%的学生反馈教师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取图上信息,有时也讲授读图方法”,可见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信度相对较高,如图3、图4所示。

图3 教师最佳地图教学方式(教师问卷)

图4 课堂上教师的地图教学方式(学生问卷)

另外,教师问卷中教师的地图教学能力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果显示46.6%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精通地图教学,97%以上的教师认为能应对地图教学,76.4%的教师在讲解区域位置时能够引导学生读图并从多角度描述地图信息,69.7%的教师会带领学生阅读地图上与课程主干内容不太相关的信息并对学生进行拓展认知。可见,全省地理教师地图教学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3.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地图素养培育途径单一

本次调查发现江苏省初中生地图意识素养在4个二级指标中得分率最低,本文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学生地图意识与地理实践活动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可见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读图、用图、体验和感悟。如果地图教学情境单一,只有填图作业或在考试中考查地图应用,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降低学生在地图知识和地图技能的习得之后形成自主关注地图的意识的可能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地理实践活动可提供丰富的地图情境,是培育地图素养的重要途径。

表9 江苏省初中生地图意识素养与地理实践活动参与度的相关性分析(N=46347)

本次问卷就“学校地理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1/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超过1/3的学生表示从没有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学生地图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此外,阅读地理课外书籍也是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素养形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素养培育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阅读地理课外书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可以增长地图知识、培养地图思维能力、强化地图意识、激发地图情感。在本调查的学生问卷中,只有26.3%的学生经常阅读地理课外书籍,51.4%的学生偶尔阅读,还有20%多的学生没有阅读。一方面,信息时代,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对传统书籍阅读冲击较大,学生阅读习惯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地理课外阅读资料缺乏等原因也导致地图素养培育途径单一。

(2)地图技能培养缺乏个性化指导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地图素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 0.001),男生地图素养显著高于女生(p<0.001)。从各维度看,男生在地图知识、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三维度显著优于女生(p < 0.001)。其差异的原因可以借鉴王启军关于初中生地理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结论,初中生在地理空间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地理空间能力显著优于女生。[5]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属性,地理空间能力是影响地图素养习得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并非地图素养的所有维度都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地图情感维度方面差异不显著(p=0.493),表明女生对地图的关注程度和利用地图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与男生相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图素养培养中如果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进行个性化系统指导,可以提升初中生地图素养的培育效能。

(3)教师地图素养亟需加强

地理教师自身的地图素养极大地影响地理教学效果和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教师问卷中就“教科书中地图最重要的功能”进行调查,只有32.8%的教师选择正确,可见地理教师自身的地图素养仍需提升。

教师问卷就教师的地图意识进行了调查,全省65%的教师在“去往陌生地点查找路线时”会查阅地图,其中乡村教师选择查阅地图的比例最低,如图5所示。乡村教师的地图意识和地图素养相对薄弱,这也是乡村学生地图素养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

图5 地理教师的地图意识(教师问卷)

问卷就“教师获取教学用图的途径”进行调查,85%的教师需要从教研共同体中获取资源,可见教师提升自身地图素养需要教育主导部门的针对性培训。

四、进一步加强地图素养培育的教学改进建议

为了全面、切实提升江苏省初中学段学生地图素养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地图教学教研能力,依据本次调查研究的归因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促进区域地图教学均衡发展

尽管目前区域内各学校的地图教学硬件配置较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地理学科,还要求地理教师爱岗敬业,自己设计、开发、制作地图教学教具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图产品、地理专用教室、地理课外读物等辅助学生进行地图学习,激发学生地图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用图的意识,为地图教学效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促进区域地图教学均衡发展。

2.创设真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

缺乏学生主动读图、体验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地图教学,易使学生地图素养处于被动的、低水平层次的发展状态。由于学业、学时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真正接触到社会,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创设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研学旅行、地图绘制、校园寻宝、读图竞赛等沉浸式体验活动,创设地理实践校本课程,拓展地图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地图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增强地图意识,培养地图情感。为了切实引导学校积极创设地理实践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案,如将学校地理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作为优秀教研组的评价指标、在教学论文和课题评审中适当激励教师创设地理实践活动等,从制度上促进地图教学改革的深入。

3.设计基于学习进阶的地图教学

地图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进阶过程。只有通过系统指导地图知识,有计划地训练地图技能、激发学生地图意识、熏陶地图情感的学习进阶式教学才有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地图素养,这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素养培养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地图知识过于分散,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内容转变到学习进阶的大单元设计,重构课堂,研学课堂。

4.提升地理教师自身的地图素养

地理教师自身地图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前提。近些年,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的关注和考查,如在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设置板图板画项目,促进了教师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的提升。但是,地理学科普遍不受重视,地理教师,特别是乡村学校地理教师非专业人员比重较大,地理教师地图素养水平欠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的专题培训以及教研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的指导作用。

5.建构多元的地图素养评价体系

地图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意识和情感等多方面内涵,仅通过作业、笔试等终结性评价很难综合而准确地评价,尤其是地图意识和地图情感更需要过程性评价加以测量。为了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地图素养评价,需加强研究,构建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的地图素养评价体系,保证地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问卷差异素养
相似与差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