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
——基于云南省H市九县一区的调查分析

2022-11-21 09:12史大胜赵上宁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家长服务

史大胜,李 立,赵上宁,楚 琳

(1.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2.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宁夏 银川 750000;3.北京联合大学 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一、研究背景

随着“双减”政策持续落地,旨在填补学生照顾“空档期”、解决中小学“三点半难题”的课后服务成为保障教育减负而不减质的有效举措[1]。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指明思路。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意见》),着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部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实现全人教育的有效渠道[2],课后服务能够直接增强学校的教育服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减轻家长负担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课后服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中西部偏远地区,由于教育生态、教育公平以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问题相对突出,课后服务未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3]。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处于边远地区的云南省H市多所小学作为调研对象,围绕“双减”背景下H市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现状展开深入调研,以期为完善课后服务政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等提供有益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H市辖九县一区,九个县皆为少数民族自治县;该市位于滇西南边境地区,山区面积占98.3%,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受自然因素与区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H市基础教育质量明显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不均衡、社会支持体系不全等问题。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调研组走访了H市7所小学,其中包括4所城镇小学和3所乡村小学,组织了5场专题座谈会,全面搜集整理了7所小学的课后服务资料。同时,调研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了16所城镇小学和410所乡村小学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研组深入市、县、区教育局、相关单位以及学校调研课后服务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课后服务相关群体特征,研究设计了《H市小学课后服务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家长卷两套问卷。每套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为H市小学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教师问卷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9份,回收及有效率为99.2%。问卷信度为0.973,信度高;问卷效度为0.979,效度高。家长问卷发放46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56份,回收及有效率为97.1%。问卷信度为0.96,信度高;问卷效度为0.958,效度高。

2.访谈法

调研组访谈了H市内小学校长5名、小学教师50余人、学生家长50余人、小学生20余名,访谈总时长达30余小时。其中,对教师的访谈内容涉及教师个人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课程建设情况、课后服务体验感和教师负担情况等方面;对家长的访谈内容涉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基本认知、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了解情况、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支持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访谈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后服务教师和课程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诉求以及对课后服务的体验和评价。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H市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

(一)课后服务覆盖全市小学,教师群体普遍知晓相关政策

良好的政策传播效果以及一线政策执行人员对相关政策的知晓与理解是确保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并充分发挥实效的重要前提。H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课后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调查发现,80.12%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完全按要求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16.33%的教师认为“基本按要求开展课后服务”。对政策的及时响应和实施是H市课后服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同时,各小学在保障课后服务政策落地中,充分考量学校设施设备、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学校定位等因素,因校制宜,制定校级层面课后服务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一校一策”的课后服务理念。例如,H市S小学制定了《S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S小学课后服务家长告知书》和《S小学课后服务安全协议》。此外,H市教师对课后服务政策熟知度高:教师对国家、云南省、H市以及所在学校课后的服务政策熟知度均值分别为4.29、4.27、4.29、4.37(满分5分)。

(二)课后服务教育内容丰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异质需求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校须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将作业辅导、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纳入课程服务体系,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2021年8月,H市教育体育局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强调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科普、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异质性需求。H市各小学开设了内容类别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城区小学和非城区小学略有差别。就城区小学而言,其课后服务内容包括“作业辅导、科普类、文体类、艺术类、劳动类、语言类、非遗传承类”等多样类别。就非城区小学而言,则以作业辅导与体育类、艺术类活动为主;与城区学校相比,其课程类型较少。总体来说,H市各小学的课后服务内容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校内课后服务组织完善,校外多方社会成员参与

学校教育是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与主阵地,教师是学校课后服务的主力军,在学校的有序组织下,课后服务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查发现,H市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和其他95%的科任教师均参与了本校的课后服务,其中,语数外三门课教师主要承担作业辅导任务。然而,学校教师并非是课后服务的唯一有生力量,来源广泛且多元的校外参与人员为课后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H市近一半的小学课后服务有校外人员参与。参与课后服务的校外人员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体育、艺术、科技等专业人员,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特长的活动课程,参与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特长基础;二是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如传统剪纸、唱腔、茶艺等,向小学生精准、全面地展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H市S小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课后服务项目表(节选)

(四)课后服务教育成效显著,“双减”政策正向效应得以凸显

国家“双减”政策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保障学生权益和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栋梁之材。调研发现,H市教师和家长较为赞同“学生通过参加课后服务提升了学习成绩,丰富了校园生活,发展了综合能力,拓展了知识视野,实现了全面发展”等判断(M教师=4,M家长=3.58),他们普遍认为课后服务实施效果良好(M教师=3.99,M家长=3.82),如表2、表3所示。可见,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双减”政策以及“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群体的广泛支持与高度认可。

表2 课后服务效果各变量水平(教师维度)

表3 课后服务效果各变量水平(家长维度)

学生、家长和教师群体普遍认为参加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一方面,课后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E小学一年级的一位家长说:“有这样的一些特色培养项目,能给他们一些启蒙,能帮助培养孩子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另一方面,课后服务在家长群体重点关注的学生作业完成和学业成绩提升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效。L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家长说:“今年因为有作业辅导,我没有辅导过他一道题,成绩比去年还要好。”可见课后服务的正向效应得以凸显。

四、“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存问题

(一)课后服务意识不充分,相关主体认知待深化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性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决定是否参与特定行为时会做出由行为意向驱动的理性选择[4],而个体的行为意向由其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从层级性结构来看,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意向构成,认知是其基础和核心。因此,课后服务各主体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后服务成效。然而,教师和家长在课后服务政策、组织主体、人员主体和课后服务价值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认知表现,如表4所示。

表4 教师和家长对课后服务认知的对比分析

首先,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政策认知明显优于家长。家长对课后服务政策缺乏认知是导致其支持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相关性分析中,相关性系数r值为0.111,较高程度上说明了家长的认知水平与愿意承担课后服务费用之间显著相关。其次,教师对组织主体与服务人员的认知较为理性,而家长的选择有失偏颇。教师更大程度上认为“多元主体合作才能有效推进课后服务”(4.31);而家长却认为“学校应该为课后服务承担更多的责任”(4.89)。再次,家长对课后服务期待水平高,教师则比较实际。家长更倾向于将教育问题的主体责任归口学校。最后,家长“课后服务认知水平”与“愿意为孩子课后服务承担费用”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关系函数为y=2.15+0.14*X。这表明家长认知水平越高,对课后服务的支持力度越大,其课后服务满意度也越高。然而,H市家长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市区家长为3.42,县城家长为3.22,乡镇家长为3.19,这对课后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课后服务机会不均等,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

尽管“双减”政策具有普及性与强制性,但碍于社会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较紧张、配套政策不完备等现实条件,仍然存在课后服务机会不均等,学生参与程度不一的现象。调查显示:除作业辅导外,31.44%的学生未参加任何其他课后服务(如表5所示)。从教师承担课后服务课程类型来看,80.88%的教师承担了作业辅导,其余课程内容的实施情况欠佳(如表6所示)。可见,各小学课后服务设置的课程类型虽然丰富,但课程体量不足。

表5 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类型及比例

表6 教师承担课后服务课程类型及比例

此外,对“学校属地”(市区小学、县城小学、乡镇小学、村小)、“学生学业成绩”与“没有参加课后服务”进行皮尔逊双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明学校属地越偏向于乡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程度越低;学生学业成绩越靠后,其参与课后服务的机会越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学校受其资源存量制约,开展课后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在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上看,学校更倾向于将资源向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倾斜。这显然与课后服务“民主管理、自愿选择”的初衷相悖。

(三)课后服务支持力度弱,长期成效不尽如人意

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是深入推进课后服务的重要保障。《“双减”意见》要求各地要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然而,由于H市各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校内外支持力度较弱,致使课后服务成效不佳。正如A校长所说:“学校只有这么多老师,而且我们没有办法请这么多外面的辅导班专业教师,要付费。学校老师们目前承担课后服务其实是相对额外的工作量,大部分依靠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支撑。”

从学校设施设备、师资资源、课程资源、资金和政策、家长支持与社会支持六个方面考察了学校的课后服务支持度,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分普遍偏低(如表7所示)。一名村小教师谈到:“家长对孩子是否参加课后服务并不关心,只要孩子放学安全回家就行。”另一位乡镇小学教师说:“家长希望孩子有好成绩,对课后服务关注度不大。即使开展课后服务特色课,校内的老师也很难胜任给学生上特色课程。”可见,乡镇及以下的小学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实施难度更大。

表7 学校课后服务支持力度描述性统计

(四)课后服务评价机制待优化,服务主体权责难落实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全方面、全主体、全过程监管,是课后服务工作落实落细、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以课后服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切实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课后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在所调研学校中,还未见有学校建立全面的课后服务工作评价制度;对于课后服务的反馈情况,有87%的家长表示学校未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参加课后服务的情况,仅通过自己家孩子了解学校所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

同时有教师提出了“课后服务到底属于谁来举办?”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主体缺乏清晰的认知。因监管制度未成体系、有待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的责任主体模糊,其权责归属更是难以明确,进而导致课后服务的监管缺位、失位、越位或错位。此外,对从事课后服务工作的校内外教师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与监督体系,不利于课后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

五、“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实践对策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依据H市各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家、省、市、区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H市各小学的实际情况,调研组拟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增进家长群体认知,破除课后服务推进的观念障碍

家长既是课后服务的利益相关者,也是课后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家长的课后服务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支持度和满意度。

首先,强化课后服务宣传引导,深化家长群体的认知与理解。家长群体对课后服务的支持态度基于其科学认知,因此,学校可通过定期宣讲、集中宣讲和灵活渗透三种方式对家长群体开展课后服务宣传工作。其次,拓宽课后服务参与渠道,发挥家长群体优势。一是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遴选部分有特长的家长参与或承担某一门课后服务课程的教学。二是要组织家长群体定期亲身体验课后服务,使其积极参与“亲子共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从而提升其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认知水平。最后,全面展示课后服务成果,提升家长群体的认同与支持。全面、动态、及时的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既向外界清晰传达了学校课后服务理念,也向家长及时反馈了学校课后服务成效,持续强化了家长群体对课后服务的支持力度和认同感。

(二)拓展资源获取渠道,扩大课后服务有效的覆盖范围

首先,构建校内外相互协作的课后服务模式。尽管H市各城区小学的课后服务类型丰富,但其课后服务主体的94.63%为学校在职教师,来源较为单一,致使课后服务师资整体较为缺乏,课后服务课程有限,进而引发学生选课拥挤、惠及人数较少、开设天数未达标等现实问题。学校应积极主动寻求多元合作机会以扩大课后服务主体,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元教育主体异质共存、互惠共生的育人共生体[5]。其中,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志愿者、部分校外专业机构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企事业专业人员均可作为课后服务的主体来源。

其次,构建线上与线下联动发力的课后服务形式。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线教育获得迅猛发展[6]。对于教育资源相对欠缺的偏远地区乡村小学来说,应加速推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双线混融,充分发挥其双线合力。具体而言,一是要夯实课后服务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条件。通过优化信息化教学软硬件配置,搭建课后服务资源智慧平台,拓宽课后服务资源获取渠道,有效扩大课后服务有效覆盖范围。二是要推动课后服务课程资源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一体化开发线上与线下双线融合的课后服务资源,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体系,优化双线共生的课后服务形式,切实增加课后服务课程容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

最后,构建普适与特色相互配合的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的内容是其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相比发达地区小学而言,偏远地区小学的课后服务内容更新较慢。因此,在课后服务内容的提供上,边远地区小学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大锅烩”[7]。而是要基于当地具体教情与学情,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设地方课程,更新课后服务内容,提高其内容适宜性。同时,随着学校课后服务自主性的加强,学校教师可通过自行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来克服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8]。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应基于当地教情与学情,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后服务内容,充分发挥边远地区小学课后服务内容实效,使学生获得有效服务,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凝聚课后服务运作的多方合力

课后服务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通过加速推进我国儿童课后照顾政策法规的相关制定,将儿童课后照顾与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9],为边远乡村地区课后服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管理机制。财政经费是保障中小学课后服务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物质前提。为此,一是要统筹多元投入渠道,汇聚课后服务源头活水。具体而言,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家庭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并面向农村小规模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相关保障政策。二是要健全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盘活课后服务资金存量。在经费的使用上,要做到专款专用,分账核算,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效益。此外,可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薪资体系,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强化资源支撑,优化课后服务资源配置。由于边远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欠佳,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需充分调动多方合力共促其课后服务。一是要整合优质课后服务资源。通过采用与“双减”政策相适应的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国家与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课后服务形式,统整优质课后服务资源,保障课后服务持久存续。二是要优化课后服务资源配置,通过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强互联网在课后服务生态体系中的渗透与应用,逐渐完善信息化课后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免费且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10],打破课后服务资源的时空禁锢,优化其配置。

(四)构建常态督导机制,增强课后服务工作的实际成效

完善课后服务督导机制,创新课后服务督导与评价手段,是不断提升课后服务工作质量与成效的必要保障。因此,进一步推动各类学校贯彻落实政策要求,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实效,其关键在于创新课后服务督导机制。

一是要建立课后服务定期检查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稳定有序推进。通过对偏远地区学校课后服务总体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对其课后服务制度、时间、拓展课程、教学形式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督导通报,形成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定期反馈意见与阶段性工作总结,促使课后服务的制度、责任等落到实处,加强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规范,保障其课后服务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

二是要建立课后服务动态监管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工作持续优化推进。通过建设覆盖教师、学生、学校和资源等的课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偏远地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的动态精准监管,持续追踪其课后服务工作实效,并依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课后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是要建立课后服务重点监测机制,保障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高效推进。通过对偏远地区学校课后服务的人员管理、绩效评价、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重点任务开展重点监测,积极探索“一校一策”的课后服务评估与监测机制,从而进一步明确其课后服务责任主体,优化其课后服务人员管理机制与课程管理体制,探索其课后服务特色路径,推动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高质量、高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家长服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家长请吃药Ⅱ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