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概念考查路径及对策

2022-11-21 03:05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时空考查

河南 刘 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六个方面,通过历史概念可以有效考查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当代汉语词典》将概念解释为“反映客观事物根本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最本质的概括,是在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基础上,对相关历史问题发生缘由的探索与思考。历史概念属于抽象、理性的认识。从近年来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来看,主要考查历史概念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的内涵、历史概念的外延等,这些考查路径都能有效考查历史核心素养,故而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会成为高考的重中之重。

一、考查历史概念的时空定位

任何一个历史概念的确定都依据于该历史概念发生的时空范围,历史概念的时空定位是掌握历史概念的前提要素,对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进行考查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于依据时空内容设计的历史问题的解答,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其原因是对历史概念缺乏必要的时空感而导致判断失误。

解答考查历史概念时空定位的试题,先要明确题目限定的时空范围,然后依据锁定的时空范围,缩小知识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答案,这类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时空定位,只有准确地掌握历史概念的时空定位,才能在试题中寻找突破口。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对时空定位试题的考查,如2022 年高考中,全国甲卷第31 题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考查、第33 题对英国殖民扩张的考查,全国乙卷第24 题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考查、第31 题对改革开放的考查,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为湖南卷)第3 题对选官制度的考查,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为山东卷)第8 题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考查等都与历史概念的时空性有关。这类高考试题主要以时空为基础考查历史事件的背景,或以时空为依据考查历史事件的进程,或与时空结合考查历史事件的影响。如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概念,就必须弄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结合其发展的时空范围厘清每一阶段重大史实,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

例1.(2022·山东卷·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

——《隋书》卷29《地理志》

图4 隋代分郡图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观点一:

历史学:行政区划不仅是一种现实存在,更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对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说明: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为缩减行政支出,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

观点二:

地理学: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说明: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为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隋文帝统治时期,根据户口的多少划分州、县;隋炀帝在位时期改州为郡,置司隶刺史,分部。

观点三:

政治学: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

说明:隋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为缩减行政支出,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实行郡县制,其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考查学生的时空素养,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和隋朝政治制度来分析、阐述问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行政区划变迁受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是主体。其次结合材料一中隋朝行政区划变迁情况和地图中都城位置与郡级行政分布等情况,联系所学知识解读隋朝行政区划变动调整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因素。

针对历史概念时空定位的考查,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用“时空观念”去领会历史,让学生通过古今贯通、纵横比较,掌握历史发展的时空定位。时间定位,即从时间角度出发,对同一地域、国家、民族,进行不同时期、历史阶段、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比较研究,得出规律;空间定位即从空间角度出发,对同一时间下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得出规律。

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坐标轴构建历史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时空坐标轴梳理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时间轴,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建立空间轴把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总体理解简要概括出来,对知识掌握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下方的魏晋至隋唐时空坐标轴:

其时间坐标轴概述了魏晋至隋唐的历史变迁,空间坐标轴分为魏晋和隋唐两个时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简要概述,凸显经济基础的作用,这一时空坐标轴反映了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建构起时空坐标轴,对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因果关系有了总体的了解。

二、考查历史概念的内涵

历史概念的内涵是历史概念的特定属性,一般指历史概念涉及的背景、内容、性质、影响等,是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如百家争鸣其内涵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类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主张、代表人物、发展历程、影响等。又如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其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自由贸易制度的确立都是其内涵。再如三省六部制要掌握其产生的背景、内部各机构职责以及之间的关系、该制度产生的影响等。在2022 年高考中,全国甲卷第34 题对工业革命的考查,全国乙卷第14 题对工业革命的考查,湖南卷第1 题对百家争鸣的考查、第5 题对明清君主专制的考查、第12 题对启蒙运动的考查,山东卷第1 题对百家争鸣的考查等都与历史概念的内涵有关,此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效厘清历史概念的内涵。

例2.(2022·浙江省1 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5)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可知,唐朝不仅通过设置三省分散相权,而且不断指定新人加入宰相集权,从而进一步分散相权。题干问的“主要目的”,要从皇帝的政治立场出发强化君主权力,因此D 项正确;三省和宰相是中央机构,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分配,不涉及地方,排除A 项;B,C 两项不符合设问“主要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C 项。

对历史概念内涵的考查,多属于基本知识,学生失误的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薄弱,对历史概念的内涵造成混淆;二是逻辑思维僵化,不能对概念内涵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有效定位。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基础知识,在学习中要掌握其关联点,由点到面;二是对历史概念构建知识结构,挖掘其隐形知识,形成完整、清晰、有序的历史概念内涵网络结构。

三、考查历史概念的外延

历史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外部联系,它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等)、与之相关事件(事物)的联系等要素。如百家争鸣的外延就是要对比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差异及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融合和批驳;又如三省六部制的外延有二:一是判断三省六部的结构关系,二是把三省六部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再如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在其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此类题目在高考中常以新材料情景的形式进行考查,如2022 年高考中,全国甲卷第25 题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考查、全国乙卷第34 题对工业革命的考查,第27 题对中华文明与传承的考查,湖南卷第15 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等都与历史概念的外延有关,一般来说此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例3.(2022·湖南卷·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 ()

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

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这一历史概念的外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一信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统一引起欧洲变化继而导致世界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变化”是指欧共体的形成,欧共体的形成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得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即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故B 项正确;A 项是指欧洲联盟的建立,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的形成,C,D 两项与材料无关,故A,C,D 三项排除。

对于历史概念外延的掌握,在复习中首先要建立历史概念的纵横建构,尝试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的视角,将宏观和全局的史实融入进来,并据此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其次要对历史概念进行对比关联,要善于采用对比的方法,力求“同一中找差别,差别中寻相同”,既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共性特征,又要理解其区别,如上述例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形成,只要把欧洲一体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外在影响区分开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通过对历史概念常见考查路径分析,不难发现通过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能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深入思考和探究,从对具体史实的理解上升为理论高度,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时空考查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中国行政区划的前世今生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区划名称需体现历史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