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新旧教材衔接的行动路径
——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为例

2022-11-21 03:05江苏周国华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列宁

江苏 周国华

一、新旧课标对比显变化

1.《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2.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程标准》)提到“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等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 年版》(以下简称为旧《课程标准》)中或多或少都有体现,但是散落在旧《课程标准》各个专题模块中,没有按照时序统整。

旧《课程标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提出“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涉及“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应的知识内容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月革命。选修模块四“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也涉及了十月革命,主要强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贡献。新《课程标准》侧重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变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旧《课程标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对应知识内容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旧《课程标准》选修模块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四个单元,涉及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旧《课程标准》选修模块三侧重从战争与和平的角度探讨两次世界大战;新《课程标准》侧重于探讨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另外,旧《课程标准》选修模块四“亚洲的觉醒”单元,涉及“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应知识内容是国民大革命、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旧《课程标准》选修模块四侧重于对人物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则侧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可见,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讲述侧重在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通过梳理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十月革命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第二遍,核对答案,找出错误习题,参考纠错。通过孩子的自我查错、反思才能自我提高。后续复习能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单元背景显整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其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起的德国、日本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两大集团,它们积极扩军备战,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战后帝国主义探索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护和平的一次创新。

实践证明,“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反而孕育着新的世界大战。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人类又一次走向了战争。“二战”导致了旧的国际秩序的坍塌和新的国际秩序即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虽然带有强权政治的烙印,但也是各方相互制约,维护和平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一战”也引发了革命,包括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它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实践创新。“一战”后出现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人民实践探索本国独立自强的道路。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始终在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新旧教科书对比显成果

与旧教科书相比,部编版教科书除继续突出十月革命及其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要点外,新增了一些内容。

第一目“列宁主义的形成”,新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火星报》的宣传、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一国胜利的理论等。从实践创新角度出发,可以适当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理论,引导学生认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目“十月革命的胜利”,新增了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的原因、删减了革命前的沙皇俄国的介绍,未提及七月事件,突出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基于实践创新的价值立意,可以结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三目“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删减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部分内容,新增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思考和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以及与当时资本主义状况的对比。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材料,分析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举措,理解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本课在基于实践创新立意进行教学设计时,择取三目内容中能体现实践创新的重要知识,如“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感悟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党人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

四、初高中教科书对比显素养

五、一轮复习新旧教材衔接的实践

在具体的一轮复习中,“列宁主义的形成”这一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阶级、组织等多方面分析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1.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创设新材料新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阶级、组织等方面思考。

经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俄国仍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

组织:1898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社会民主工党即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学生通过学习列宁主义形成,认识到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初中教科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高中教学中可以运用时间轴,将相关信息加以补充,让学生自主梳理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认识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

2.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梳理俄国革命的发展进程,选择学生制作的时间轴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思考:在俄国革命中,发生了两次革命,分别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请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制作表格,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研读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相关材料,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认识到在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认识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感悟列宁在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本着如何处理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关系、初高中之间的衔接等问题,本文做粗浅探索,以期各位同仁的参与和共研。

猜你喜欢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列宁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的影响
论决策与世界大战的起源
百度、阿里、腾讯打响了内容创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志
图志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现代科技创新的政治动力与政治负赘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