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标·关联教材·多元思辨·创新组合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精准解读和趋势分析

2022-11-21 02:58湖南刘小忠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乙卷高考作文作文题

湖南 刘小忠

2022年高考作文一共8道题(上海高考延迟),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道,分别为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各自主命制1道。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注重多元思辨和创新设计情境,引导当代青年在对传统文化和时政热点的关注中坚定文化自信,激扬青春风采,夯实成长之基。命题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在呼应教材、关联时事、重视思辨、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从材料选取上看,材料的类型多样,有围棋术语、时政热点、名著片段、表格数字等,但如果从材料对写作的作用和要求上看,今年的材料作文大致可分为材料阐释类作文(提供的材料具有思辨性)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的材料具有指令性)两种。无论是材料阐释类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都力求将多元思辨与创新发展有机组合。

一、命题意图:对接六大核心母题

高考作文是命题组成员将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和对“未来人才”的发展要求,以“情境+任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众多考生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借助材料组合和思维路径,完成对作文体式、概念内涵、思维关系、阅读对象和作者身份的确认,实现与阅卷者的隔空对话。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归结在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青年成长、哲理思辨、创新发展和责任担当六大核心母题之中,呈多元创新组合考查的趋势。

下面是2022年高考作文主题、情境设计、创新组合与《课程标准》、部编版教材、核心母题对接表:

卷别作文主题情境设计创新组合对接《课程标准》关联教材核心母题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围棋术语棋中学理传统文化学习之道传统文化哲理思辨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业中明道择业报国榜样力量时代精神青年成长全国甲卷移用、化用、独创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匾中谈创审美艺术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北京:双奥之城”表格表中探因胸怀抱负国家发展青年成长时代精神责任担当北京卷学习今说/在线学习之道抗疫见闻线上论学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学习之道终生学习传统文化青年成长

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关联,既是一种考查形式,也是一种督促,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高考作文基于“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纲领要求,秉承稳中有变、守正出新的基本原则,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体现适度的创新性。

二、考查方向:关注三大备考热点

高考作文的热点主题,不仅反映时代的主旋律,体现教考衔接,更反映出当今时代对高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养的要求。

1.重视传统文化

“一个时代无论如何狂妄,不能在美的可能性面前失去谦卑。”尊重传统文化之美,是传承中华文化应有的态度。传统或许有不合时宜之处,或许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但绝不应该被完全摒弃。“重视本手,方出妙手。” 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给出了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看似在谈围棋,实质上是要求考生理解“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意义”,进而在更宽阔的生活领域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内容作为命题材料,请考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讨论“移用”“化用”“独创”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北京卷的“学习今说”,也从古人的“学不可以已”谈起,思考今人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的异同之处,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考生的文化自信。除了凸显“文化自信”之外,更突出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传统与经典”“传承与发展”的思辨关系,在对多元关系的思辨分析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

2.关注国家发展

2022年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和北京荣登首个“双奥之城”的奥运之年,所以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除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外,还特别关注国家的发展。全国乙卷结合体现“北京:双奥之城”成就的表格和数字材料,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个方面,将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与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进行对比,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写作;浙江卷则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这些命题不约而同地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下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基本判断,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也体现了时代精神之魂:当下的跨越,我们力有不逮,只是见证者,而未来的再跨越,我们必然要成为参与者、创造者乃至引领者。赳赳青年,与国同行,考生只有把握住“国家发展”和“青年成长”的有机关联,才能使作文立意更佳、更符合材料要求。

3.引领青年成长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担当,值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四套题直接指向“青年成长”。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和浙江卷的“时代·青年·创新”,均是通过榜样的引领,引导考生在“业中明道”,在“创中明责”。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引导考生在平凡中觅得诗意,感受美好。北京卷作文题(2)“在线”,考查考生在疫情当下的成长体验、观察和思考,而且要求以记叙文的方式来写。这一届的考生在高中阶段应该有很多“在线”的经历、感受和见闻,“在线”生活对“青年成长”有利有弊,考生对个中滋味可以有个性化、思辨性的感悟。这四道题目不仅可以保证考生有话可说,还有助于引导考生通过盘点自身的成长经历,思考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的紧密关联,以有为青年身,续民族复兴梦。

三、考查题型:两大题型轮番考查

除上海卷外,2022年全国7道高考作文题中,材料阐释类作文占5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有2道,即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和北京卷的“学习今说”(写议论文)/“在线”(写记叙文)。下面,笔者分而析之。

1.材料阐释类作文

材料阐释类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运用最广泛的题型,此类作文提供的材料具有思辨性。2022年新高考Ⅰ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浙江卷、天津卷作文题均属于这一类型。其最大特点是要求考生的文章必须符合材料明示或隐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考生写作时须对这一观念或倾向进行思辨性分析。天津卷的“烟火气”主题作文属于一元思辨类作文;全国乙卷的“跨越,再跨越”属于二元思辨类作文;而新高考Ⅰ卷的“本手、妙手、俗手”和浙江卷的“时代·青年·创新”均为三元思辨类作文。思辨性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围绕材料所给的意旨阐释材料的内涵。因此,在审题时,除了运用“提炼中心法”和“抓关键句法”确定立意之外,还要运用“由物及人法”,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比如新高考Ⅰ卷作文立意时就需要由“棋”理延伸到“人”理和“事”理,谈“基础”与“创造”的关系;全国甲卷作文立意时需要从“匾额题名”中悟出“移用”“化用”“独创”在学习生活及其他领域的不同作用。

2.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为达到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此类作文提供的材料具有指令性。试题提供了明确的交际语境,将话题内容、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语言风格等作为题目的“规定任务”,考查考生根据写作任务设计写作主题、选择材料及材料的呈现方式(文体)和语言表达风格等能力。比如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以时事热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背景,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规定了写作主题、语言风格。北京卷的“学习今说”“在线”题目则规定了写作文体,前者必须写成议论文,后者必须写成记叙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关注青年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事关“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导向作用,同时十分接地气、贴生活,考生可以“一吐为快”。

这两大题型在高考作文中常常轮番考查,五年一轮,此消彼长。师生备考时必须对其了解透彻,从而准确把握两种题型各自的审题方法和行文要领。

四、备考启示:必须下足四点功夫

1.加强备考的针对性,在提升考生的读写素养上下功夫

高考是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性考查,备考高考作文必须有针对性。要强化阅读能力,提升表达水平,进而提升写作水平。首先,阅读是基础,平时就要强化阅读,以读促写。其次,表达是目的,要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等语文学习方式,也可以适当地应用于高考复习备考,尤其是写作备考。高考试卷不仅是选才的载体,还是育人的途径,其“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我们在备考时必然要关注这一功用。

2.强化多元思维写作,在三元、四元关系作文上下功夫

强化多元思辨写作,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相照应。近几年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多元思辨能力,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强弱之辩”、新高考Ⅱ卷的“写人与做人”和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均为二元思辨作文,三元思辨作文只有全国乙卷的“弓”“矢”“的”;而2022年作文题除了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继续保持二元思辨,“本手、妙手、俗手”“选择·创造·未来”和“移用、化用、独创”三道作文题均为三元思辨写作。这对考生思维的灵敏度和深刻性等高阶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选择训练题时要有意识地往“多元思辨”这个方向倾斜。

3.知重点、知盲点,在强化素材的积累与转化上下功夫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来看,无论是全国卷、新高考卷还是地方自主命题卷,均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意。人文积淀、理性思维、社会责任、国家认同是命题立意的核心,常考不衰。有些素养虽近年没有涉及,但也是未来潜在的命题点。只有知重点、知盲点,不断强化教材、经典、热点素材的积累与转化,才能让考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4.增强文本的解读意识,在紧贴材料与创新组合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乙卷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见历史,见当下,见自己——由“八省联考”卷看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