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性”审题法在高考答题中的运用

2022-11-21 02:58甘肃王玉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5期
关键词:指向性开普勒三性

甘肃 王玉鹏

俗语云:“勤能补拙。”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通过郭靖的例子也充分说明了“勤能补拙”。笔者认为,可以勤加练习,通过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做题方法的总结来弥补学生答题能力的不足。然而,近年来高考题型越来越“活”,在考场上学生又该如何应对呢?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书中,有以技巧取胜的典范武功——“破剑式”,这与高考答题过程中的审题过程高度相似,所以笔者把高考答题审题的方法称为“三性审题破题法”(以下简称“三性审题法”),“三性”即指向性、暗示性、限制性。

笔者听过多次试卷讲评课,大多数教师就题讲题,较少涉及如何审题。即使有教师讲到“审题要审主语和谓语部分”,由于没有具体分析,也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如果学生不会读题、审题,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一道设置科学的题目,一般具有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否则答案就会千奇百怪,阅卷者也就没有了评审的标准。同样,做题人不仅应该掌握题目的“三性”,还要学会“三性审题破题法”,即每道题目都要审出题干里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如下面这道名篇名句默写题:

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是题干的指向性,“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就是暗示性,若仅凭这两点作答,答案就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若加上“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限制性信息,就能得出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又如下面这道古代诗歌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试题。

杂诗三首(其二)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两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分别是什么?两首诗表达对故乡情感的形式有何异同?(6分)

学生乍一看,可能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就需要运用“三性审题法”。这道题的题干指向性非常明确,即“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和“表达对故乡情感的形式”。限制性就是“分别是什么”和“有何异同”。到了这一步,如果学生没有清晰的思路,无法组织答案,可从暗示性——分值信息入手,即答出王维《杂诗三首(其二)》一诗中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2分;答出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一诗中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2分;答出两首诗表达对故乡情感的形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1分,且侧重不同点。

下面,笔者以2022年全国乙卷试题为例,说说“三性审题法”这个“妙手”在解题时的具体应用。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6.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三性审题法】

1.限制性

“简要说明”,不需要具体分析。

2.指向性

“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材料一说“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材料二说“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

3.暗示性

关键词“科学研究”,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在科学研究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各2~3点。由材料一“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表明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引起了人们研究雪花的兴趣,这对后人的继续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表明兴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由材料二“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得出这是开普勒关于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的思考以及对机制的猜测,不但激起了后人研究雪花的兴趣,而且给后人研究雪花提供了研究的方向,表明科学研究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大胆猜测,合理推理。

4.组织答案

对科学研究的意义:他的思考为后人研究雪花形状的成因指明了方向,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带来的启示:①对科学研究要有浓厚的兴趣;②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③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可以进行大胆猜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三性审题法】

1.限制性

“分析”而不是“概括”。

2.指向性

“这种恍惚感的由来”。这需要考生到文中找到写“恍恍惚惚”情感状态的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由来”。

3.暗示性

“‘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根据“一再呈现”的暗示可知,文中对“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描写不止一处,需要逐一找到。

第一处,“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结合“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而且“我”离开家的时候弟弟年纪还小,这是“我”内心对弟弟固有的印象;“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这些内容则体现出弟弟的成长,但对弟弟的成长状态,“我”感觉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经长大,从当初那个不知离别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个有自己思想的青年,而这种“恍恍惚惚”的背后其实是“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想念。

第二处是“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是弟弟决定参军抗日之时“我”的心理状态。结合“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可知,“我”内心对弟弟的离开有不舍,有担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参军抗日,内心纠结矛盾,这种矛盾的背后是对弟弟的担忧、不舍;结合“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可知,“我”看到和弟弟一样的青年非常高兴,因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弟弟的影子,这些体现出的是“我”对弟弟的思念。

4.组织答案

①“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与“我”对弟弟的牵挂和思念有关:“我”与弟弟相处短暂,离别之时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认为弟弟还未长大,而弟弟来信中说了一些苦闷的话,这让“我”不相信他已长大;二人漂泊在外,个人命运充满未知。

②“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对弟弟的担忧和不舍:弟弟决定参军抗日,“我”担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离开,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内心陷入矛盾;为看到像弟弟一样的青年而高兴,但又为没有见到弟弟而牵挂担忧。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三性审题法】

1.限制性

“分析”而不是“概括”。

2.指向性

“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

3.暗示性

“我”“不同的感受”。需要先找出文中“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的内容,结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这些青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

如在上海时,“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慌乱”;结合“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对这群青年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结合“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可知,这群年轻人是可爱的,他们粗直,内心满是力量,勇敢向前,但是由“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打着寒战”可知,这群年轻人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乱闯乱撞,所以“我”的内心是慌乱不安的。

又如在山西时,“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开心”;结合“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这群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他们拿起枪战斗,生活有目标,“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

4.组织答案

①在上海,他们是粗直、有力、饥饿、痛苦的,对未来感到绝望。作者感受到他们的迷茫与痛苦、卑微与绝望,认为他们充满了力量。②在西北,他们是勤劳、快乐、活泼、幸福的,对未来充满信心。作者感受到他们的欢乐与充实,朝气与活力,认为他们是中国胜利的希望。③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在对比中展现当时不同地区年轻人的精神状态,表达对弟弟的牵挂,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既担忧又充满希望的心理。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性审题法】

1.限制性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指向性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排遣离愁的方法”。

3.暗示性

“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首先考查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识记情况,其次是对这两首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排遣离愁的句子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诗人表达了只要心意相通,心胸豁达,不需要为离别而难过。这是借乐观的态度来排遣离愁。《白下驿饯唐少府》中排遣离愁的诗句是“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诗人主要从和友人相识相知的时间长短和对友人的劝勉来排遣离愁的心绪,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4.组织答案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作者和杜少府命运相仿,都远离家乡;但后一句开始转折,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是从时间上进行宽慰。相知相交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拥有相同的理想抱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不要犹豫走哪条道路,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花落归根为喻,抒发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情怀。

【三性审题法】

第一小题:

1.限制性、指向性

白居易《琵琶行》。

2.暗示性

“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最明显的提示语是“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第二小题:

1.限制性、指向性

李商隐《锦瑟》。

2.暗示性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诗中包含数目字的信息是“五十弦”“一弦一柱”。

第三小题:

1.限制性、指向性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暗示性

由“花落归根”想到“落红”,由“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自然联想“化作春泥更护花”。

4.组织答案

(1)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成绩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科技亮点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交通支持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国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性审题法】

1.限制性

①“结合”“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

②三“自”一“不少”: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指向性

任务驱动型作文,明确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3.暗示性

“跨越,再跨越”指的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其中暗含的因果逻辑——“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文章要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就是要把写作思维具体化到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个体,我们如何实现自我的“跨越,再跨越”,从而避免作文陷入“唱高调”的怪圈。

4.参考立意

猜你喜欢
指向性开普勒三性
用作业打通课堂提质增效的“三性”路径——以《牛郎织女(一)》为例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圆柱阵特征波束分解与综合超指向性波束形成方法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开普勒的最新发现:第二地球
“死而复生”的开普勒
开普勒的大发现
孤独远行的开普勒
以“三化”“三性”培育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