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2022-11-21 21:24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
亚太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教材法治道德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中心小学 曾 今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敬畏法律的品德。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构建起“接童气”的课堂,使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仍然面临重重困难,教学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性,使课程与小学生的需求更相符,学校和教师要深入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了解新课改的要求,同时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

(一)德润心灵和法护成长的教育理念

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现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将民族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出来。与此同时,新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德润心灵和法护成长的过程中达到“接童气”的效果。

一方面,新教材当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基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都在新教材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还将中华传统美德展现了出来,并将其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当中,鼓励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找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另一方面,新教材体现了法治的理念。新教材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将法治层面的教育提升到了与道德层面教育并重的地位。这是因为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它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保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法治教育来体现德育的理念,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二)德育中知会法律知识的教学思路

翻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很难在其中找到明显的法律知识,这是因为教材编写者将法律知识都融合到了德育教育素材当中,形成了在德育中知会法律知识的教学思路。这使枯燥的法律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小学生理解和接受,体现了新教材“接童气”的特点。

首先,教材将法治教育渗透到了道德教育当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养成式教育,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和行为规范的人。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认知水平有限,难以理解冰冷的法律条文,但他们对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绘本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新教材在安排与设计的时候,将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为重点,利用其中的资源渗透了法律思想。比如在“快乐过新年”这部分内容当中,教材除了展示我国庆祝元旦的传统方式之外,还呈现了德国、巴西等其他国家庆祝元旦的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热爱世界文化,也可以使他们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其次,教材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同时增加了法治教育的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当中包含了很多的规则教育内容,比如交通规则、游戏规则以及校园规则等。通过学习这些规则,小学生可以培养与训练规则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法律思维。从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他们对待规则的态度通常也比较积极。在很多小学生的心中,规则是万能的,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比如在“上学路上”这一模块当中,教材展示了小学生在上学路上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引出了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进而引出法律“对人民负责”的特点,使小学生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情。

(三)来源于小学生生活原型的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条文,而是要让他们初步认识法律,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受到法律的魅力,能够主动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新教材始终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基础,选择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来开展法治教育,使小学生充分感知到了身边的法律,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具备了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这也是“接童气”的重要体现。

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将小学生的生活原型作为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学会做人、培养良好品德作为出发点。在情境设计方面,充分遵循小学生的生活逻辑,将现实生活的原型作为内容,将生活化的主体游戏作为载体,达到了在生活中发展的目标。其次,教材注重对学生真善美的培养。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话题更新、气氛更活跃,能够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真善美的教育。最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小学生的特征更相符。新教材的色彩更加清晰和鲜艳,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教材通过绘本阅读的形式实现了角色置换,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儿童的真实想法表现了出来,呈现出了生活化的场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学校虽然一直在增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的投入,但从整体来说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导致课程无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要求实施,课程的开设也不够合理,课时数偏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利用教科书当中的资料,没有开发和利用其他的教育资源,学生也没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很多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只是照本宣科,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传输,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不够关注,对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也不够重视。除此之外,在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不够了解,将成绩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虽然教师在口头上都会强调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实际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没有将道德与法治层面的教育落到实处,这会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养不高

首先,很多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对于教师的配置还不够合理。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并没有配置专门的教师,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而且一个教师带的班级数量也比较多,这都会对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还有部分教师缺乏专业化的学习,他们很难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也难以兼顾所有的学生,无法对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其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教师群体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指导,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只是凭借个人经验,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无论是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方法都跟不上新课改的节奏。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或者直接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这无法达到德育的目标,也无法体现“接童气”的效果。

(三)法治教育定位不准确,教学管理模式不科学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但是这部分教育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相应的要求,在课程当中的定位也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很多教师对此都不够重视,运用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并不科学。除了使用大量的兼职教师之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时间也达不到要求,教学内容的传授简单直接。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没有实现相互协调,法治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限制。很多家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都不会谈论关于法律的话题,没有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少,家长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比较低,这也反映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管理模式不科学的问题。

三、“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构建策略

(一)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课程资源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基础,也是构建“接童气”课程的保障。为了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教师首先要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仔细阅读教材,对各章节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实现家庭教学、学校教学以及社会教学之间的相互结合,使学生在获取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知识。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例子;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其次,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基于社会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拓展更多的教学资源。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时事政治新闻和社会热点资讯来作为学习素材,并总结其中涉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最后,还要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来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知识,这也是课程“接童气”的重要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来开展教学,基于学生的视角来开设体验教学,以此来代替说教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更新教育理念,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在“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当中,要从课堂出发、从实际出发,通过情境创立等方式来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使他们用生活来验证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课程内容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变得鲜活、有趣。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虽然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真实生活,但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为小学生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图书馆或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情境,并向学生展示在该特定情境当中的墙壁上所张贴的温馨提示,使学生了解在公共场所当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其次,教师要拓展生活课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避免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三)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式

为了创建“接童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小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首先,教师要使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身则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学活动也要围绕学生而展开,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参与。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去深入吸收教材的知识,并对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的形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引。比如在学习“爱护公用设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个情景:调皮的小青周末来到公园玩,他见长椅上没有人便在上面跳来跳去,还向公用建设器材扔石头,将零食袋子随手丢在草坪上。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小青的行为合适吗?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公用设施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公用设施的特点以及对待公用设施的正确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德润心灵和法护成长的教育理念、德育中知会法律知识的教学思路以及来源于小学生生活原型的教学内容是新教材的新特征。在构建“接童气”课程的过程中,要优化课程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并优化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新教材法治道德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