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为语文教学增色
——打造精彩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2022-11-21 21:24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潘厝小学苏幼情
亚太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色语文文化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内坑镇潘厝小学 苏幼情

小学语文课程精选了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课例,把红色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深入探索如何运用红色文化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时期,还是和平的年代,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坚贞不屈地与敌人抗争到底,演绎着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爱,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树立建设美丽家园、为祖国和人民添砖加瓦的崇高理想。如统编版教材中《少年中国说》的字里行间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教师讲述中国百年来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代表的典型事迹给学生听,增强学生热爱中国的情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立志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统编版教材中《延安,我把你追寻》《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课文蕴含艰苦奋斗、坚强不屈、勇于献身、舍己为人、敢于担当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不竭源泉,具有德育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尚处于小小的年纪,各方面的发育尚未成熟,难以分清是非曲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若能把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习时情绪高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策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从婴儿到长大成人的认知发展过程看作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过程。他把人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但不可能跳过某个阶段。因此,小学语文的红色文化教学必须探索怎样对各个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传授既不高于其当时关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红色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红色文化教学将加快小学生各个红色认知发展阶段的转化速度。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须积极挖掘、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创意的活动,提高学生学语文并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各种各样的渠道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本红色资源,积累红色文化素材,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实行开放性教学,通过多种途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

(一)创设红色文化情境,厚植爱国情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学习红色经典课文,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的作用,教师利用新技术、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录像,创设红色文化情境,呈现红色文化,让学生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感恩那些浴血奋战、做出贡献的华夏儿女,体会如今的美好生活来得多么艰难,从而更加爱惜时间、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例如,教师讲授统编版教材中的《开国大典》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经典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片段,如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片段,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形成爱国情怀。再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中的《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先交代金色的鱼钩事件的历史背景,给学生播放长征纪录片,再联系《长征》一课的学习,朗诵《长征》这首诗,然后设置探究情境:“同学们,如果你作为一名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你应该怎样为人们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生动地描绘老班长的形象,感受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学生对故事场景进行描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利用课本红色资源,夯实红色基础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诸多红色题材的经典课例,其中涉及抗战时期出现的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了祖国。课文中还有很多爱国人士的爱国事迹、革命英雄艰苦奋斗的事迹等。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都是当前小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文化内容。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课本中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为教学找到良好的切入点,从更高层次上给学生提供教学。在长时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当中,我国涌现出无数的革命先辈,他们具备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就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切入点,保证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引导内容,为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中的《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时,由于抗日战争时期距离当下比较久远,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小学生对“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个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不甚了解,对延安精神内涵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进行指引、点拨。如讲到“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时,教师可进行语言点拨:南泥湾曾是一条狭窄的溪谷,是个蛮荒之地,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了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到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

此外,教师还可展示有关南泥湾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南泥湾的影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延安精神。如学习统编版教材中的《八角楼上》这一课文时,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艰苦斗争的年代”“星星之火”“光辉著作”等词语的深刻含义,教师通过展示毛主席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逐步地了解这些词语的真正内涵,体会毛主席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三)积累红色文化素材,加深情感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品质,在情感方面,为学生指点迷津,形成良好的爱国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涉及红色题材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拓展阅读学习中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认识、领会红色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积极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积累丰富的文化储备,丰富学生的红色阅历,为语文教学增添色彩,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教师推荐具有代表性的难度适中的爱国教育课外读物给学生,让学生赏析,如此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会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比如让学生展开对《草地夜行》《七根火柴》《丰碑》的拓展阅读活动。以《丰碑》为例,教师让学生经过阅读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何说红军所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面对冻僵的老战士,红军的心情如何?”再让学生分析文中的“红着眼睛”“抖动”等词,体会到将军当时的心情。军需处长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分析他身上所具备的高尚精神品质,引发情感共鸣,加深情感体会。

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不同时期国内重大事件的习惯,深挖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时代楷模,挖掘这些时代楷模宝贵的人生经历,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教师要让学生关注抗疫英雄的新闻,从而了解从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踊跃参与抗疫的“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学习他们身上具备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教师让学生关注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学习诸多科研人员和宇航员的拼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注重红色延伸

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地方的红色资源。抗战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授统编版小学语文《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刘胡兰》等红色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当地的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例如学习《刘胡兰》时,学生不太了解刘胡兰为什么为了保守共产党员的秘密宁死不屈,无法感受刘胡兰的光辉形象,不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这一拥有22个革命基点、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的教师,我们应积极挖掘内坑镇的红色资源,主动将内坑镇的革命英雄尤大斧等英勇奋战的事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大斧跟刘胡兰都是革命战士,都为了保守共产党员的秘密而牺牲,都被叛徒出卖。因此,教师课前带学生去参观砌坑村革命史陈列室,了解尤大斧等烈士的英勇事迹,这样能够有效地将地方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学习了当地红色文化,又找到与《刘胡兰》的共性,能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感悟刘胡兰的精神。

教师还应创造性地使用地方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到当地革命先烈的纪念碑前献花,以缅怀革命烈士,表达对英雄浓浓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洗礼,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教师也可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探寻革命足迹,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革命之路。例如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内坑镇“红色粮仓”、砌坑村革命史陈列室等,让学生观看红色文物、了解革命史实,明白红色文化资源就在身边。这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又能让学生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五)组织课外红色活动,实施红色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及民族文化精神都是由劳动人民在实践当中总结升华来的,实践的重要性不可小视。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教师要高度关注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情境中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主动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增强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一,教师教授红色文化课文时布置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如学习统编版教材中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储备,难以理解“为什么外国人能在中国占据一块地方?”“为什么中国人不赶走外国人?”等问题。教师要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搜集、阅读与课文所处时代背景有关的文章、材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夯实红色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制作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手抄报,观看红色电影,参加红色文化主题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歌曲比赛、习作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表达爱国情怀等红色文化精神的平台,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长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总之,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更能深入了解祖国发展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将红色文化渗透进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融合多种资源来贯彻落实,采用挖掘课本红色资源、创设红色教学情境、积累红色文化素材、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组织红色实践活动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红色文化,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红色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