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 琳
(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从日常的教学到高考的命题,教材都是基础。但是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却忽视了对教材的合理利用。课前预习时对教材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上课时,忙于听讲记笔记,而课后又过度依赖练习册的知识总结。忽略教材正确使用的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点的主次区分不清,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很多实例解释不清。纵观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个大趋势,答题的时候对专业用语的使用要求非常严格。学生需要扎实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对每一本书、每个单元的内容不但要熟知,还要能融会贯通,把各章节、各书的内容能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这样运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使用教材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了。
很多老师由于多年教学,对教材已经烂熟于心了,因为老师对教材的熟悉反而使我们忽略学生对教材的陌生,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的地方。
很多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很笼统,有些同学只是粗读,有些同学看热闹的图片、有意思的实例,有些同学关注黑体字。多数同学天天用教材,对教材的结构却并不熟悉。对于有些内容几乎是彻底忽视。高中生物教材的整体结构为从章到节,每章有章标题、引言、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每节课有标题、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正文及课后练习。
正文部分有用蓝色黑体字书写的二级标题和用黑色黑体字书写的重要概念。正文中还穿插有资料分析、思考讨论、实验、图表等等。正确认识教材结构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应对考试都非常重要。预习时,首先要看的就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是蓝色黑体的二级标题,这些标题告诉大家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大体的知识脉络。其次要看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这两部分内容巧妙地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了问题,直指核心内容,有的问题严谨,有的问题贴近生活,有的问题新颖有趣,带着问题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回答其中的问题,让我们的预习更有方向更有效率。如果有哪些地方不能解释或准确回答,可以重新阅读课文,加强对课本的挖掘,如果还有疑问,应该标记好,在上课时加以关注。上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有些老师因为课前布置了预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课堂讲授过程或者课堂练习,但是课堂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精读教材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掌握知识更透彻。因为教材内容的设计不但条理清晰而且简明扼要、层层递进,教材内容间还配有表格、图示等配合教材内容的讲解。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肯定会有看不太懂的地方,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根据课程设计,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不是无意义的从头阅读一遍,而是根据课堂进程选择合适片段进行精读,而且阅读前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或者提示学生重点关注的地方,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阅读效率更高。课堂上层层递进,通过阅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清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材每章后都有本章小结,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总是忽略,但是这里的内容却是本章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这里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合理利用,边复习边回想,及时地将学习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检查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这样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几年高考生物命题,对教材的挖掘越来越深入,试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到教材中的“旁栏”“技能训练”“思维拓展”“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前言”等。教材中的旁栏素材或拓展内容与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关联度,利用教材内容作为命题素材,有利于从知识的结构、背景、应用深入地考查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习能力水平。“旁栏”“思维拓展”“技能训练”“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前言”涉及的内容很琐碎,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起来,引起学生的重视。
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强调基本生物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基础性同时考查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是掌握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同学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学生花了时间用了功,真正使用的时候却会出现问题,因为高考重视基础性的同时还会重视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凸显探究精神。并且注重生物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加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深入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概念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的转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应用起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了。
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前面学过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要能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练习起来,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本节课学习的基础。这种联系,不但可以使旧知识印象更深刻,而且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当学生学习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时,就要联系到前面学过的关于蛋白质、DNA、RNA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细胞核的结构、核糖体的功能等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学习光合作用、细胞的知识时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结构等细胞器的知识甚至联系到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一些相似易混概念,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到准确定位。例如同样是培养,植物是植物组织培养,动物是动物细胞培养;同样是激素,动物是生长激素,植物就是生长素;同样是细胞内的液体,植物是细胞液,动物就是细胞内液。这些知识点,它们用词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很容易弄混淆,假如我们能做一个比较,进行强化记忆,反而会印象深刻,更容易区分开。
提到笔记,有的同学认为记笔记是浪费时间,这些同学显然是误解了笔记,把它简单地看作是对知识点的整理。笔记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课堂笔记、阅读笔记、梳理笔记、错题笔记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笔记来对自己的复习过程进行补充,但是要注意,不要让记笔记成为自己复习的负担,例如课堂笔记记的是重点、难点、解题思路;阅读笔记记的是平常忽略或较为生疏的内容;梳理笔记记的是知识脉络;错题笔记并不一定是整道错题全抄,记的可以是易错的知识点或者是解题思路。整理笔记的过程千万不能离开教材,笔记中的知识点一定要简练,但更重要的是要准确,所以整理笔记一定要依靠教材,而整理笔记也是一个回归教材的过程。整理笔记绝不是简单的照书抄写,可以自己先列出知识脉络,再逐一填写重难点,这既是一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为了巩固对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大量地进行习题训练。但是很多同学大量做题,反而忽略了教材内容。对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分析,我们会发现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有多道在题干中进行了情景化设置,需要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非选择题的题干会有相关情景资料,情景有的是教材现有的实验素材,有的采用教材中各种相关资料,还有一些直接利用教材事例。情景化试题要求考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对考生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如果我们对教材非常熟悉,当我们看到这些教材改编题的时候,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知识储备上都能做心中有数,分析起来,也能容易。
总之,教材是学习的根本,学生只有加强对教材重视,学会在学习全过程正确使用教材,才能真正把握生物学习的核心,而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重视生物教材,只有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