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11-21 12:43谢富铖池长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校园政治

谢富铖,池长征

(喀什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互联网时代下,新技术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使命,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创新路径的全新方向,实现“互联网+”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宽教育途径,形成教育合力[1]。依托互联网背景构建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教育学科体系,该创新需求已十分迫切。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主要内容

在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构建教育理念、内容、方法、载体及环境,结合大学生特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促使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及有理想的接班人的实践活动[2]。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教育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阐述。

第一,网络政治教育。主要有政治方法、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理念以及政治理论等,重点内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党的基本路线等。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我国社会制度有正确的态度及方向。

第二,网络法制教育。主要有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首先要传播法律理论知识,了解法律本质;其次要掌握法律体制框架以及法律规范;最后要了解法制手段,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可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三,网络伦理教育。主要有技术伦理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命伦理教育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等,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人际道德屡遭冲击,如传播病毒、篡改数据、侵犯隐私及发布虚假信息等,大学生道德人格面临异化风险,应引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培育正确的网络道德观[3]。

第四,网络心理教育。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加强心理素质,避免负面情绪引起的心理疾病或障碍。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大学生自主意识更加强烈,教育者不再有绝对主动权,反而容易受到受教育者的影响。这就对大学生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以人为本”,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参与度,积极引导大学生。

(二)实践性原则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教育路径,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首先,教育方式要转变,利用网络技术展开教学,摒弃传统“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育模式。其次,教育主体身份要转变,学会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思维,并获取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更好地沟通交流。最后,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适应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变化。

(三)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不仅要重视更新校园网络的硬件设施,更要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创造时间先机,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个性化传播”模式[4]。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需要

(一)学科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改造大学生思想的主要方式。互联网时代下,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途径,并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等有了创新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并提出要积极扩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下,巨大的诱惑及虚假信息容易浸染大学生的思想,不利于社会和谐。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组成,要承担起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担,实现学校、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基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一)观念创新

第一,树立责任意识理念。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高校应将网络教育作为主阵地,创设校园“共青团思政博客”“马克思主义主页”及“绿色网站”等思想政治专题网站,力求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掌握思想动态,通过辅导员信箱、校长信箱等与大学生密切沟通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阵地,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责任意识培育,充分发挥教育的“儒化”作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有独立思考能力正视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采取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育,学校也要和家庭建立联系,家长扮演好负责任的角色,用正面行动感染大学生,学校也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让大学生自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责任意识及责任行为[5]。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平等尊重理念。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为大学生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师生间可以平等交流,以此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应树立平等尊重的主体意识,重塑教育者的角色,不能单纯地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而要作为具有想象力的行动者,有着一定的选择性、自主性、创造性及主体性。教师还要改变自身定位,在互联网中与大学生平等交流,掌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引导办法,提升教育实效性。

(二)内容创新

第一,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确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鉴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更容易在网络中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教育者也能借此引导大学生思想,或是展开交流,第一时间发现大学生心理、思想问题[6]。例如,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根据大学生网上学习习惯,适度动态调整教育内容,让理论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还可以构建电子教材库,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

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观念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是以网络为主体而展开的具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在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的背景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上行为,已势在必行。因此,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开发道德教育的软硬件,对大学生进行别开生面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道德规范与要求,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及法制意识[7],净化网络教育环境。在大学校园中更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以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向大学生宣传法制教育,培养其网络法制意识,让大学生了解到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增强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并具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方法创新

第一,移动式教育。移动式教育主要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以及无线移动网络等,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利用移动教学服务器展开的交互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移动式教育方法摆脱了课堂互动交流的局限,问题留言解答、自动回复等,均可以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提供方便。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渐趋成熟,网络、计算机等基础IT 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固定的台式电脑并不能满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8]。校园移动办公无论是校园安全、校园服务、校园管理以及校园资源等均能实现教育移动化办公,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均可以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移动选课、移动信息查询、移动图书馆、移动教务等提供方便。

第二,碎片化教育。鉴于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的交互性特点,可完全覆盖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全过程。为此,碎片化教育也成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除了完整时间进行教学之外,也可以利用聊天、吃饭及休息等时间利用智能终端展开“碎片化”学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自主性学习。大学生思维行动更趋于自我化及独立化,对说教式、灌输式的知识保持怀疑态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契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仅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还可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较快,不受时间限制学习,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学习观念,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转变。

(四)载体创新

第一,BBS。校园BBS 目前已十分普及,可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如下:学生可以公开性、匿名性地在校园BBS 中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与观点,针对其所表露出的极端思想情绪,教育者可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预见可能存在的突发性事件,对思想偏激的大学生予以开导;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在大学校园中的贯彻落实,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中心从“指导”转变为“服务”,并牵扯到大学生的生活、成长等诸多方面,BBS 内容中包括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以及学校政策等信息,是重要的学生互助信息平台,有助于降低教育者工作压力;校园BBS 中有很多公开场合无法表达且深入内心的帖子,十分容易博得共情,教育者可从帖子中的评论与回复,掌握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倾向,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排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第二,微博。新浪微博作为大学生喜爱的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册微博账号,在微博中沟通交流。利用微博展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微博最大的特点在于编辑信息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教育者可利用这种特点,使用官方的校园微博与学生对话,促进师生互动;校园微博可通过简洁的标题与对应的图片、视频,对大学生传达关键信息,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于大学生接受;校园微博信息可以及时发布热点时事,让大学生及时获取丰富的信息,扩宽视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并提升社会责任感。

(五)环境创新

第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氛围。首先,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帮助大学生展开职业规划,在校园内塑造“下基层大有可为”的氛围;其次,建设基层见习基地,相关的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等要密切配合高校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并提升其职业能力;最后,以社会就业为导向,让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促进劳动市场、人才市场及就业市场的相互贯通,构建基层就业市场服务信息网络。

第二,基于疫情创新网络育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数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而在后疫情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好疫情这一活教材,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向大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及党员领导人员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高校还可以利用网课、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网等平台,设立疫情防控专栏,搜集疫情防控的各种正能量故事,并创作一批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新媒体视频、抖音短视频、艺术作品以及主题漫画等。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展开线下互动活动,讨论应对类似疫情这种突发事件,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对大学生的问题予以解答。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应正确把握好互联网媒介的利用尺度,跟进网络技术手段,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与实践论,创新多样化的手段与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的脑与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教育者校园政治
品读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